越剧藏书楼故事梗概

越剧《藏书》是浙江花小白近年来的新剧。可以说,它与传统越剧在舞台设置、服饰、唱腔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故事讲述了明末清初著名的图书馆“天一阁”的故事。天一阁主人和姨太太舒都是书生气的人,才女十年书生气,就嫁给了樊门。没想到新郎参军了,还没遇到他就死了。三个人的命运与图书馆紧密相连。

在一片充满文化气息的幕布中,《田义·水笙》的主题曲响起,慢悠悠的曲调仿佛将人们带回到百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当大幕拉开,原本优雅的花旦走秀在急促的节奏中显得匆忙而无序,天一阁藏书的故事也在两个小人物的叙述中开始。最先出场的主角是虹影饰演的师叔夫人。经过陆游和唐婉的改造,虹影的表演更加老练,无论是唱功还是人物的眼动都表现出色。一个短剧初步塑造了一个爱书持家难的女人形象。相比于虹影的表现,毛饰演的似乎并没有进入刚出场时的状态。我看到了一个继承了祖业的记账人脸上充满光彩和自信,还有一种自以为是的潇洒。这句话与其说适用于,不如说更适用于现在红得发紫的毛。好在这种情况很快就消失了,毛毛的表演慢慢进入了角色。作为一名著名演员,他的表演仍然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但我个人认为,在祭奠李志的那场戏里,戎梵对尹苓子先生的眼神太真实了。祭祀的幽灵大概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些不规则空间。这样确定的眼神怎么跟它交流呢?所以我觉得,这里的眼神还是有点飘忽不定。

第二场开始,呈现给我们的是樊门晒书的场景。唯一觉得别扭的是,孙知府一到,晒书的人就一个个缓慢而整齐划一地离开,看起来很不自然。说白了,这些人的行为就像被施了某种咒语一样。在这个场景中,由于焚书的出现,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感情开始萌芽并出现。戎梵与弟媳华如坚因“卖田藏书”实现了心灵的初次相遇,知己之意微妙,最能衬托出越剧的含蓄之美。戎梵和他的姑姑石叔夫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不仅仅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这部剧对观众心灵的震撼是从第三场抄书开始的。虽然经济难以为继,但范家依然没有放弃藏书留册的野心,毅然决定抄书藏书。这一幕不仅震撼了观众,也震撼了垂死丈夫的心。在“穷而不失志,以勇护圣贤。”樊门藏书精神最初出现在“一句慷慨,一本干书”的唱段中。华如剑这个人物,对书楼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他不仅决定永远守着范的门,还拿出自己的嫁妆帮助藏书。

第四场,最精彩的唱段是《为一本书三跪》,不仅歌词简洁,曲调也从慢板逐渐过渡到快板,感情层层递进,将一个藏书家迷茫、执着、不计荣辱的复杂内心演变过程逐渐呈现给观众。美中不足的是三跪的动作设计有些粗放,缺乏越剧的美感。

为了焚书,华如剑不得不决定走出模范门。然而,天一阁的主人戎梵这时才意识到“这种感觉也很深”,于是他决定留下某人再写一本书。不要在一本书上读了一大堆白字,让我怀疑今天的越剧还有没有戏剧发展方向。其实后来歌词里的一些意思都是用这个唱词重复的。我觉得这个唱词可以简化一下,和后面的歌词融合。

我一直认为舞台剧的一大魅力就在于它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在观众的脑海中构建一个不真实的场景。比如我从下楼的动作中看到了楼梯;我从两只手的推动中看到了门窗等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幕却抛弃了这种巨大的魅力,而只是弄了一大堆雕像来代表天一阁的古代藏家,还让戎梵和华如剑用一段长长的戏剧般的吟诵在其中穿梭。为什么不能用人物的动作、表情、歌词来呼唤出历代收藏、保护书籍的人,让他们永远留在观众心中?这在技术上可能难度更大,但效果肯定比用很多雕像好很多。

全剧结尾部分将全剧推向高潮。在一封深情的信中,所有的谜团都被揭开,孙志富的形象有时更加复杂而丰满。在悲壮的音乐声中,天一阁的主人戎梵终于实现了将两本书合二为一的夙愿。他以一种近乎仪式般的神圣感将这两本书封了起来。然而,为了斯文的永恒传承,我们的藏书家付出了太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