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的历史
曼彻斯特离不开工业革命,但它的存在比纺纱机和珍妮机(早期的纺纱机)要古老得多。曼彻斯特是在公元79年阿格里科拉将军建造的一座堡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罗马时代非常重要的城镇。曼祖尼市沿着沃特琳街逐渐扩展到现在的规模,连接伦敦和北部的切斯特。人们对曼彻斯特的中世纪历史知之甚少,部分原因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录毁于1666年的伦敦大火。14世纪,佛兰德羊毛和亚麻纺织工人在此定居,创造了最早的纺织传统,这个小镇为18世纪加工来自美洲殖民地的棉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曼彻斯特有运河,交通便利,水和煤供应充足,有进取创新的文化传统(以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的蒸汽纺纱机为代表)。曼彻斯特诞生了全新的纺织业,开创了工业革命。
发展
曼彻斯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79年,罗马人就在这里修建了要塞,控制从潘宁山山麓到海边的通道。14世纪移居到这里的佛兰德织工创立了亚麻和毛纺工业,为曼彻斯特的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兴起于十三世纪,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16世纪中叶发展成为繁荣的纺织工业城市,其呢绒、毡帽、粗棉布甚至远销海外。1780以来的四十年里,拥有全国棉纺织行业的四分之一;它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纺织、服装、印染是东部的主要工业;西方主要是汽车和通用机械。食品加工、化学和炼油也很重要。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于1830竣工。海船可以通过曼彻斯特运河(1894)到达这个城市,这是继伦敦和利物浦之后的重要港口。
升高
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在工业革命之后。1764年,兰开夏郡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从纺纱机开始了工业革命。第一家棉纺织厂于20世纪80年代在曼彻斯特诞生。1789年,蒸汽机开始取代水力,装备纺织厂。此后,这里的棉纺业发展更加迅速。到1830,曼彻斯特有99家棉纺织厂。这里发达的棉纺织业给清政府最早派往欧洲考察的官员宾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乘车笔记》(1866)中写道:“这里有五十万人。市场繁荣,是英国第二码头。来自中国、印度和美国的棉花聚集在这里。梭织布在各行各业都有销售...并参观了织布店(指工厂)。这座建筑有五层,上下有数百个房间。工匠3000人,女多于男。棉包从这里开始。玩纺纱、织布和染色都使用蒸汽轮方法...棉花分三路,原淤泥混。玩了六七遍,白如雪,软如棉。也是用轮子纺,纺成细丝。每过七八关,就有几百个轮子在旋转。瞬间就变成了轴,比头发还细。染的地方在下层,各种颜色都有。浸泡少了,颜色就鲜艳了。有一万台织布机,梭子也停不下来。每台机器两三张票一人分。从木棉打包到染色,不超过一瞬间。有多快?”他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100多年前这里棉纺织业的盛况。当时,曼彻斯特已经从一个古老的集镇发展成为英国的几个大城市和世界棉纺工业的首都。
今天
自20世纪初以来,由于经济大衰退,曼彻斯特的工业开始受到影响。二战中,曼彻斯特的重工业设施遭到纳粹德国的严重轰炸和破坏。战后,曼彻斯特的工业开始走下坡路,但大城市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在过去的十年里,曼彻斯特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60之前建造的大量建筑已经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建筑,而旧厂房也被改造成了居民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