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三国之后的晋朝。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晋(265-316)和东晋(317-420)两个时期。西晋是晋武帝司马燕建立的,建都洛阳。东晋是由金元皇帝司马睿建立的,建康是它的首都。司马原是曹魏一族,高平陵事件后执掌魏国大权。司马燕篡位后,中国统一了。但由于无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氛围,加上皇室的分封,朝廷在乱后争权夺利,导致了八王之乱。战后,金朝元气大伤,周边民族趁机造反,导致南北大乱,四分五裂。金朝南迁建立东晋,北方进入五湖十六国时期。东晋以宗族为主导,皇权低下。当时的庄园经济比西晋时期更重。在华侨宗族和吴氏宗族的发展下兴盛起来,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南移。由于兵权外重内轻,方镇叛乱时有发生。最后,刘裕篡位,进入南北朝。

西晋历史

崛起与统一

金代皇族的起源是河内的司马氏家族,在曹魏时代就世代为官。比如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是八兄弟,所以被称为“八大”。其中司马懿有政治军事才能。曹魏后期,抵抗蜀汉北伐,平定辽东,成为魏国重臣。239年魏明帝死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爽都是靠遗产养活的,但是司马懿后来被曹爽踩死了。249年,高平陵事件发生,司马懿重新掌权,于是司马氏独裁开始。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逐渐巩固了司马师的权力。这期间,对司马家的三次战争(史称寿春三反),都被平定了。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钟会、邓艾、诸葛绪率军攻打蜀国,蜀汉统帅姜维在剑阁挡住了敌人。最后,邓艾攻打涪城,挺进成都。最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这就是著名的魏灭蜀之战。钟会、姜维企图叛变后,立即被司马昭平定。司马昭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司马燕终于在265年篡夺了王位,曹魏灭亡了。司马燕为晋武帝建立了金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当时孙吴局势混乱,武帝孙皓穷奢极欲,不修内政。270年,河西鲜卑秃树造反,直到279年才平定。这时,正准备进攻吴。他派杨虎去襄阳与孙武的名将鲁抗对峙,派王军在益州造船。鲁抗于274年去世。次年,杨虎城提议攻打吴国,贾充反对,作罢。经过多年的准备,279年,王君、杜预上书,说是时候攻打吴国了,而贾充、荀彧以西北未定为由反对。最后,司马燕决定在65438年+2月攻打吴国,这就是所谓的晋吴之战。司马燕以贾充为都督,上游王俊君,中游杜预,下游王浑并驾齐驱。终于在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内忧外患

西晋的政治氛围日益恶化。曹魏时期,宗族受到刻意打压,提倡任人唯贤,但荣誉逐渐下降。司马师上台后,杀异己,宗族在司马懿和陈群的羽翼下渐渐抬头。这就使得西晋开国功臣大多属于无德无才之辈。当时著名的宗亲有琅琊王翔、杨蓉郑冲、陈鹤增、临淮陈谦、颍川荀彝荀、河东魏官、河东裴秀、太原王浑、泰山杨虎、河内单涛、京兆杜宇等。当时社会不断“奢靡”“腐败”。此时的宗族大多失去了东汉宗族的优良传统,反而有所收益。当时的首富石崇在金谷建立了一个博物馆。他曾经和他的配偶王锴争夺财富。当时,晋武帝帮助王锴,没有阻止他。因为奢靡和腐败是分不开的,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士大夫都通过受贿来聚敛财富。晋武帝虽然一再提倡节俭,但没有以身作则,开空头支票。曹魏时期,晋代众多文人纷纷效仿,最终形成了一批追名逐利、隐居而生的文人。

由于大臣们在“吴平”和“李斯”问题上的争论,形成了党派。杨虎、张华支持伐吴,认为必克;但司马家最喜欢的大臣贾充、荀荀、冯异都反对,所以拖了好几年。吴平之后,贾充为自己的错误感到羞耻,因此他怨恨张华。大臣们在继承人问题上的争执更是戏剧性。当时的太子是司马忠,无能。司马攸,齐武帝的弟弟,比较仁厚,孝顺,敏感。大臣魏官、何义主张结盟,遭到荀彧、荀彧、冯异的强烈反对。最后,晋武帝还是舍不得儿子,立了弟弟,把由送回了国。王琦你终于在愤怒中死去了。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分封诸王,于277年出使中国,其中一部分人掌管各州军务。比如汝南的王良督豫州,楚的王维督扬州。统一后,为避免东汉末年的国家割据局面重演,废除了州戍兵。汉武帝为了避免权臣和地方割据政权的独裁,将王与士兵分封到郡县,却使地方宗室的权力逐渐凌驾于中央政府之上。当时边境的胡人迁入中原,对晋国呈现半包围态势。这些胡人总是被汉人官员压迫,或者被汉人歧视,所以不满。270年,河西鲜卑秃树造反,匈奴刘猛也造反,出关至279年。后来,郭芹、江桐等人用迁徙论说服汉武帝用武力将迁入的外族强行迁移到原居住地,汉武帝却没有用。朝廷元气大伤的时候,周边的胡族一片混乱。

晋武帝天资平平,却非常好色。273年,他为了选宫女,禁止民族通婚。灭吴后,孙皓后宫的5000名宫女被纳入其中,使后宫在当时有了万人规模。他继承了始皇帝的基业,自称皇帝,算不上天才。他未能解决奢靡的政风和腐败、政党的兴起、宗室势力的扩张和外族的内迁等问题,埋下了日后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灾的远因。

家后干预政治与八王之乱

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军辅政。惠帝昏庸无能。历史记载他在华林花园游泳,闻青蛙。他对左右说:“这歌手是当官的吗?私人?”当世界恐慌,人民饿死的时候,他居然说:“为什么不吃肉末?”。贾南风皇后野心勃勃,趁机插手政治。那时,杨军很傲慢,反对家后。汝南王司马亮害怕杨军会伤害他,逃到许昌。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杨军任命自己的亲信掌管皇军,这使宗室国王和一些大臣不满。公元291年,家后被楚王司马威罢黜了杨军及其势力,任命王良和魏官管理朝政。不久,贾利用楚与汝南的不和,罢免了汝南和魏官,又假圣旨杀了楚,任命张华、和贾谟掌管朝政。至此,家后成功夺取了政权。好在张华等人齐心协力,恪尽职守,政局才得以稳定。294年,匈奴郝散反叛,不久被平定。296年,其弟刘在齐万年率领下,在西北与马兰强、泸水虎会师,金军大败,周初被杀。299年,齐万年叛乱被平定。蒋通建议将胡人迁走,但金石无能为力。

由于太子司马昱不是贾皇后所生,贾皇后有意废除。300年,太子遭到家后的诽谤和反叛,被废黜。赵王司马伦利用孙秀吉挑拨贾杀太子。后来,赵联合齐王司马棠,以报复太子和赵独裁为由,出兵除掉及其党羽。301年,赵自立为帝,重修旧好,退位为太上皇。三月,齐王、河间王司马昱、成都王司马英,与常山王司马哀(后称长沙王)联合,攻打赵王伦。五月,赵及其党羽被清除,复辟,齐王党专政。三○二年,王赢、成都和河间王庆派兵讨伐王琦夷,长沙王夷在都城洛阳响应。最后,齐王及其党羽被除去,长沙王掌权,成都的王赢由叶宇遥控。

303年,成都王赢为了赶走驻守首都的长沙王瓦,与河间王勇联手攻打洛阳,但屡被长沙王勇击败。304年初,洛阳缺粮,东海王司马越勾结皇军,攻占长沙王,开城投降。长沙王被河间王将军张放烤死,王赢逼惠帝立他为皇弟,河间王庆为皇子,东海王岳为官宦大臣。成都王胜利之后,板石归叶,政治中心北移。然后东海的王岳集结所有力量,和惠帝一起攻打成都和王赢。最终惠帝被俘,东海王逃往东海(今山东郯城以北),河间王大将张放占领洛阳。

但没过多久,东海王的弟弟马腾、并州刺史幽州刺史王军,与吴婉、等势力联手,打败了成都王。成都王随惠帝逃到洛阳,投靠了拥有关中和洛阳的河间王。最后成都王被废,河间王改司马池为帝弟。305年,东海王岳再次起兵山东,西攻关中。306年,东海王岳侵长安。河间王庆和成都王赢相继战败,最后被杀。东海的王月英把惠帝还给了洛阳,然后惠帝被毒死,张羽的司马池继位,由东海的司马岳统治。八王之乱到此结束。

五大游牧部落祸害中国人

。八王之乱期间,司马氏在当地的影响力下降,地方势力不断扩大,外族纷纷投奔独立,李成、相继独立。阿迪人李雄在益州发展壮大,终于在306年称帝,史称李成。304年,王军派匈奴首领刘渊回并州出兵支援,刘渊趁机宣布独立。308年,刘渊称帝,国号汉,即后来的。八王之乱后,进士面临崩溃的危机。

八王之乱后,刘渊派其子刘聪劫掠洛阳,大将石勒苏益格、王米劫掠关东诸国。310年,刘渊去世,儿子刘贺继位,不久刘聪被杀自立。311年,石勒出兵襄阳,晋朝派兵讨伐。但由于朝廷与主将司马越相互猜忌,金军内乱,最后被石勒攻下,精锐尽死。当时洛阳空虚,刘聪趁机攻占金怀帝,史称“永嘉之祸”。313年,怀帝被杀,晋帝继位长安,汉、赵派刘尧继续进攻。316年,晋献帝陈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西晋灭亡。然后匈奴、狄、桀、鲜卑、羌在北方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史称“五湖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北方仍有三个忠于金朝的地区,即并州北部的刘琨、幽州的皮皮和凉州的张世。但并州刘琨先被石勒打败,投靠幽州段。段丕豪被东晋下令杀死刘琨,后被石勒苏益格击败。最后,凉州张世死后,其弟张茂向刘尧投降,东晋在华北的影响彻底消除。

东晋历史

金石杜南

317年,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司马睿属于东海望岳的一方。晋怀帝即位后,听了王的介绍,迁居建康。由于江东不受战乱影响,物产丰富,又有长江天然屏障,适合作为新基地。在南迁之前,南方各氏族对金氏家族的渴望落空,并打算收复吴国。当时,南方宗族以周一星家族和吴兴沈氏为江东第二大富豪家族,其次是吴郡、张著和鲁谷。八王之乱后,江南发生三次叛乱,大宗室周贵平定叛乱,稳定了江南,史称三鼎江南。

司马睿南迁后,王导以“镇而安之”的政策稳定了政权。在当地名人和何舒的帮助下,他赢得了吴氏家族的支持。然后,在大量北方宗族和皇族南迁后,王导号召他们支持司马睿。江南诸国一次次加入东晋,司马睿在西晋灭亡后称帝。但晋朝稳定后,大量引用海外华侨宗族(北方宗族),打压吴氏。周贵等吴族人不满,蓄意造反,未果抑郁而死。其子周燮亦步亦趋,意图谋反,叔父周札泄密未果。然而,沈州家族在后金时期的分裂导致了它的崩溃,最后它被亲金家族张著·鲁谷所推动。由于侨氏不断入侵江南经济,打压南氏入朝,侨氏与吴氏的政治经济冲突依然存在。此外,宗族歧视汉族,与朝廷抗衡;中央与方镇的对立,野心家的崛起,使得东晋始终动荡不安。

因为北方外敌入侵的威胁还在,东晋世家大族的支持让很多有实力的宗族打算叛变夺权。当时的金元皇帝非常倚重王,并担任王导丞相、王敦军事独裁,称“王与马,* * *天下”。王敦一向骄横骄傲,意欲控制朝廷。为了遏制王的势力,晋元帝利用、刁燮、等人牵制他,保卫都城。王敦万心怀怨恨,于322年发兵攻占建康。刁协等人被杀,史称王敦之乱。晋元帝死于恐惧和愤怒,太子邵为继位。当时王敦想篡位,动了姑姑,却在324年病危。晋明帝下令讨伐并成功平息了混乱。但由于王导没有归降谋反,王还是受到了进士的重用。

325年,死了,燕王继位为晋。王导和他的妻子郁亮协助政府。当时的军事重镇分为镇守荆襄地区的陶侃和镇守淮南地区的苏军、祖岳。当时的陶侃不满郁亮的干预,对他的生活疏于照顾。郁亮受命到文桥镇武昌,防备陶侃。327年,苏君、祖岳不满于郁亮“巩固中央”的政策,发动叛乱。次年,攻占都城,威胁金成帝,郁亮逃往浔阳(江西九江市),史称苏军之乱。这时候,陶侃在一旁看着,经文乔催促,决定讨伐苏军。苏军在战争中阵亡。329年,温韬联军收复首都,并成功平息了混乱。事后,郁亮交代,他被调到芜湖,法庭由王导裁决。334年陶侃去世,郁亮代位,仍遥控朝廷,与王导交恶。339年后,王导、郁亮相继去世,宇易掌权,掌握了荆州的军权。

北伐与夺取政权

东晋建立后,南迁的金人希望发动北伐,收复北方沦陷的家园。但由于宗族已定居江南,丰厚的资产使得回归北方的意愿较低。但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大势力,如果建功立业,会获得民心,达到篡位的目的,所以不支持大规模北伐。

当时,祖逖率先进行了北伐。317年,晋武帝命其前进,但只给了少部分兵力。他招募难民建立军队,与当地的码头堡合作。最后,他成功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并与施乐隔河相持。但由于东晋内乱,朝廷担心他威望太高。321年,戴源被任命为河北巡抚,从而结束了收复河北的计划。祖逖死于悲伤和愤怒,他失去的土地被收回。王敦不用担心祖逖的死,然后他就叛逃了。祖逖的军队由他的弟弟指挥,最后和苏军一起叛逃..晋称帝后,郁亮和兄弟主持北伐战争。他们以荆州为中心,打算发动北伐。但由于法院的抵制,没有实现。俞氏兄弟也相继去世,桓温担任荆州刺史。他向往刘琨、陶侃的事迹,以北伐为己任。

公元346年,晋穆帝桓温讨伐西(公元338年,李寿篡位,废李成,改国号为汉),次年被杀。桓温名气太大,家族嫉妒,执政的司马懿带领殷浩与之抗衡。公元349年石虎去世,晋朝派楚太祖北伐,结果失败。桓温多次希望北伐,但被金庭拒绝,于是由殷浩负责北伐。352年,殷浩联合羌兵北伐姚襄至前秦,被苻坚击败。次年,殷浩再次北伐,遭到姚襄的攻击。354年,金廷不得不撤换负责北伐的桓温。桓温先后三次北伐,同年二月,征服前秦。但由于福建的清场战术,打败了金军,桓温最终因缺粮而败退。356年,桓温讨伐姚襄,大败收复洛阳,建皇陵。358年,他建议迁都洛阳,但遭到宗族反对。到了晋哀帝和晋飞帝(司马懿)相继建立的时候,桓温已经控制了朝廷。当时北方呈现两强鼎立的局面,前秦前燕,洛阳是前燕。为了准备篡位,桓温于369年讨伐颜倩。当时燕军大败,金军进入方头(今河南浚县附近)与燕国大将慕容垂对峙。最后,晋军因缺粮而撤退,慕容垂率军杀了他,晋军大败。371年,桓温废晋帝司马懿为东海王,改司马懿为简文帝。第二年,简文帝死了,晋孝武帝继承了王位。373年,桓温要求“九锡”,意思是取代金。大臣谢安、王推辞此事,不久桓温病死,东晋得以保全。

飞水危机

晋孝武帝时,谢安执政,桓冲为荆州刺史,保卫荆襄地区。谢玄镇广陵,与谢安保卫淮南地区。为了加强中央军事力量,谢安任命刘牢之为参谋,在淮南以北广招民资,建立北府兵。

370年前,秦灭后,前秦王苻坚欲灭东晋一统天下。373年,它攻占了东晋的梁毅两州。378年,苻丕被派去围攻襄阳,朱序坚守。次年破之,擒朱序。他派彭超围攻程鹏,但被谢玄的北府兵打败。382年吕光平定西域后,苻坚把矛头指向了东晋。383年5月,桓冲率领10大军夺回襄阳,苻坚派傅锐、慕容垂等人防守。八月,苻坚认为时机已到,率全国攻打东晋,兵分三路,声势浩大。他亲自率60万步兵出征襄城,派傅容作先锋,率领27万士兵攻打寿阳、成亮等人,控制淮河。金廷惊魂未定,谢安立保持冷静,任命谢石为前都督,谢玄为先锋,与谢衍、桓伊等人一起,率领八万北府兵北上救援。

公元383年6月,秦军前锋攻克寿阳后,苻坚火速传令,派朱序向谢石投降。然而,朱序尽力揭露秦军的真相,并建议速战速决。165438+10月,谢玄派刘牢之带着五千精兵攻打罗箭,金军西进,与在淝水对峙。65438+二月,谢玄向苻坚建议撤退决战。秦军将领认为把敌人拦在水岸比较安全,而苻坚认为半路杀出可以占据主动。当撤退时,晋军渡过了水,突然袭击。朱序大叫已被打败,秦军大乱。谢玄等人追杀,秦军彻底崩溃,傅容身死,傅坚中箭,只身返回北方,由慕容垂护送。金军在这场战役中的全面胜利,在东晋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史称淝水之战。

384年,谢玄在四分五裂的前秦,率军北伐。他从广陵北上,征服鄄城、光谷等地,修建青州邳(水利工程),供应粮草。此役收复山东、河南,版图划至黄河以南。荆州军也成功收复了四川和襄阳地区。谢玄继续北上,前锋刘牢之一度打到邺城。但司马道子避开了谢的高水平工作,提出“要长期重视征”,使谢玄回到淮阴、镇,北伐失败。

嫡系叛乱与桓玄的称帝。

晋孝武帝的弟弟司马道子非常信任。淝水之战后,谢宣受到司马道子的排挤,终于相继死去。朝廷逐渐混乱,王恭等人率领北府兵。桓冲死后,桓由桓玄领导。390年,晋孝武帝对司马道子不满,于是王勋、王亚入朝,王恭任兖州刺史,尹仲堪任荆州刺史。司马道子又引王国宝、王煦相争,朋党混战。396年,晋孝武帝被贵族张杀死,太子继位为晋安皇帝,非常愚蠢。398年,王恭、余凯弹劾王国宝,领兵讨伐。殷仲堪远道助他,吴中宗亲也支持他。司马道子害怕了,不得不杀了王国宝和王旭求和。之后,司马道子听从了司马尚之的建议,任命王玉江为外援。次年,王恭联合荆州刺史尹仲堪、广州刺史桓玄再次出兵。司马道子令其子司马原宪为统帅,王虞领兵抵抗。王虞战败,联军攻下首都。司马原宪贿赂刘牢之叛变,王恭战败。尹仲堪和桓玄得知,退守浔阳,桓玄为领军。最后双方讲和,朝廷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殷仲堪为荆州刺史,属下杨弼为永州刺史。399年,桓玄杀了阴阳师二人及其领地。

司马原宪担心北府兵不可靠,在江东征集地主建立新军,称为“乐书”。但这使得“东华”横行,引发了民变。399年,孙恩降惠姬,史称孙恩谋反。孙恩成为孙武、孙秀后,以五斗米服天下。四百年间,孙恩势力扩张,江东豪族、五斗米道相继响应,江东八郡彻底沦陷。401年,孙恩宋海路直攻丹徒,京师震惊。刘牢之派刘昱志去海盐打败孙恩,孙恩乘船离开,被刘裕打败。402年3月,孙恩被临海太守京欣击败,投海自尽。余忠是他姐夫鲁迅带领的。

402年,司马原宪为了躲避桓玄的偷袭,率先西征。刘牢之是先锋,司马尚之是后方。桓玄也率军东进,打败了司马尚之。刘牢之认为司马原宪无用而叛变,率领桓军进入建康。桓玄控制了朝廷,杀异己,先后杀了司马原宪和道子,夺取了刘牢之的兵权,杀了一些北府兵将领,提拔了刘裕。桓玄起初有意改革朝廷,但最后骄奢淫逸,政令无常,渐渐失去民心。403年,桓玄篡位称帝。次年,刘裕与北府老将军何无忌、刘仪举,收复建康,桓玄随晋安帝西撤江陵。桓玄再次率军东进,被刘一打败。最后,桓玄逃到蜀国,在那里被钱丰杀死。莞贵人和桓谦在晋安帝的帮助下再次抵抗,直到405年桓的影响被消除,刘裕才得以迎回晋安帝,掌控朝廷。

和金

刘裕掌控朝廷,荆州刺史刘一眼红,意欲出兵。412年,刘裕率先东征,刘一战败后自杀。西蜀是东晋叛军乔宗所建。405年,益州刺史毛坤率军讨伐江陵环镇。蜀军不肯出征,就推乔宗作义军主力。并攻下成都,杀了毛坤,自封成都王,建国而死于蜀。408年,晋朝派刘静怡率军讨伐,但失败了。413年,刘裕派西陵太守朱灵石率军西行,攻占成都。乔宗战败自杀。

鲁迅是孙恩的继承人,桓玄被任命为永嘉太守以安抚他,但他继续骚扰沿海。404年,鲁迅从海上攻占广州,次年,晋朝命他为广州安抚刺史。410年,鲁迅乘刘裕北伐南燕之机,与妹夫徐道富分两路北伐,导致刘一在桑洛郡(今江西九江市)覆灭,乘势攻下都城建康,史称鲁蜀之乱。这时候刘裕已经赶回来了,鲁迅和徐道富内讧。鲁迅久攻京师不可破,退守寻杨。5438年6月+10月,徐道富攻打江陵,被守备司令刘道贵击败。65438+二月,鲁迅被金军击败,退守广州。411年,刘裕出兵杀了徐道富。鲁迅最后被交州刺史杜会度歼灭,投水自杀。至此,混乱被解决了。

在消灭了一些异己之后,刘裕为了称帝,发动了两次北伐。当时南燕和慕容超屡次入侵。409年,刘裕率军攻打南燕。次年,南燕都城光谷(今山东省青州市)被袭,慕容超被俘,南燕被杀。后来由于鲁迅造反,刘裕回到了李。当时秦朝末年屡遭夏朝统治者赫连勃勃的入侵,国家大衰,于是建立了姚宏初。416,12年,刘裕再次北伐,连接许昌和洛阳。第二年,刘兵分两路围攻关中,最后攻下长安,后来秦死了。然而,那年冬天留在首都的刘却突然去世了。为了避免法庭上的变动,他不得不回国。刘裕命幼子刘一祯与、沈等将领一起保卫长安,但后来将领之间发生冲突,夏主赫连勃勃率军进攻。417年冬,刘裕下令刘一祯等将领率军东进,被夏军追击,元气大伤,结束了北伐。关中失陷后,刘裕开始积极求饶。同年,刘裕杀了晋安皇帝,立其弟德文为公瑾皇帝。420年,刘裕为了宋武帝和东晋王朝,废除了公瑾的独立,建立了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