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人才史》
管仲和包年轻时是好朋友。包深知管仲的才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向推荐了他,他愿意在管仲手下。
人生有这样一个知音就够了。管仲后来说:
“我穷的时候,常跟包做生意,给自己的钱多。包舒雅并不觉得我贪婪,反而同情我的贫穷;我曾经为包舒雅工作,但这使他更难对付。包并不认为我傻,而是认为时机不对,与我无关。我做过几次官,都被君主罢免了。包并没有认为我没有才华,而是劝我生不逢时。我几次从敌人手中逃脱。包并不觉得我胆小,反而觉得我家里有个老母亲要伺候。宫子久争取职位失败,突然为此事自杀,而我却自愿做了阶下囚,让人看不起。包并不认为我没有廉耻心,而是明白我不以鸡毛蒜皮为耻,只以自己的成就和名声不能在世人面前显露为耻。生我的人是父母,认识我的人是包舒雅!”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包一直尽力帮助管仲。因此,后来,天下人都称赞鲍对人才的洞察力。
知人善任的齐恒公,导势的管仲。
管仲实行灵活的经济政策,兴办捕鱼、烹鱼等利民、扶贫、延揽人才的行业。
管仲也非常重视强兵的富民之道,特别重视民众的好恶。因为他知道“粮仓知礼仪,衣食知荣辱”,如果不提倡礼仪廉耻,国家就会灭亡。
管仲在处理政治的时候,懂得“因势利导”,常常把坏事变成好事,把不利变成有利。他特别知道一件事:想得到什么,就得先付出。
齐恒公在位时发生的三件大事,最能显示管仲卓越的治国才能。
第一,归还鲁的土地
鲁吃了败仗,答应讲和,准备签盟约。然而,鲁国的将军曹沫手里拿着一把匕首,挟持了齐恒公。齐恒公迫于形势不得不同意。但被释放后,齐恒公后悔了。他不仅不想归还鲁国的失地,而且还想杀死。
管仲说:“你被劫持时,答应了对方的要求,事后不但反悔,还杀了劫持者。这肯定会让我们失去对诸侯的信任,失去全世界的支持,所以我们不能这么做。”
听从管仲的建议,把三败所失的土地全部归还给鲁。
诸侯听说了这件事,都很信任齐国,都想加入齐国。
两年后,诸侯在此地与齐桓公会师。齐桓公开始统治中原。
第二,礼遇郭艳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山戎攻打燕国,燕国急降齐国。却说引兵救燕,又讨伐山嵘,直到孤竹山下。
燕庄公亲自送齐桓公到齐国边境。齐桓公说:“它不是天子,派遣王子不能超越自己的边界。我不能对颜无礼。”于是画了一条沟为界,把燕国君主派他去燕国的地方割了。
接着,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要求燕国恢复开国君主召公的政务,并向周王室进贡,就像周成王和周康王当政时一样。
众诸侯听了,都佩服的义举,纷纷投奔齐国。
三、攻蔡伐楚
公元前654年,齐桓公和他的妻子蔡姬乘船旅行。蔡姬会游泳,故意把船摇得很厉害来吓唬齐桓公。齐桓公害怕了,告诉她停下来。蔡姬不听,仍然剧烈地摇着船。齐桓公非常生气,下船后把蔡姬送回了郭裁,但他并没有和她断绝关系。
蔡侯受不了这种羞辱,干脆让女儿改嫁。蔡姬的再婚让齐桓公更加愤怒,第二年春天,她单挑了郭裁。
是个小国,不是齐国的对手,被打得落荒而逃。打败蔡后,听从管仲的建议,到附近讨伐楚国。
楚成王出兵打仗,问:“你为什么侵略我的国家?”
管仲说:“建国之初,齐国奉命辅佐周朝,有征服诸侯之权。楚国没有向周朝进贡,使得皇帝的祭祀用具不全,于是出兵问罪。再者,我们也想问;之前,周昭王来南方讨伐。他为什么不回去?”
周昭王是周朝的第四代君主。在位十九年,带兵讨伐荆楚,却溺死于汉水。然而,这离齐桓公入侵楚国还很远,差不多有三百年了。
楚成王听了管仲的理由后回答说:“不向周王室进贡是我的罪过,以后不敢停止祭祀。至于王召南郑,你为什么不回去?问河!”
齐按计划进占。经过几次战斗,楚和被迫订立盟约,回到了齐国。
齐桓公讨伐楚国实际上有两个好处:首先是提升周王室的威望;二是警告楚国不要轻举妄动——其实楚国对中原诸国觊觎已久。齐桓公这次讨伐,让楚国有所畏惧,不敢鲁莽行事。
齐桓公争霸的成功完全是由于管仲的策划,而管仲为齐桓公争霸提出的指导原则是“尊王拒洋”。所谓“敬王”,就是敬周王室;所谓“抵御外族”,就是抵御狄戎等彝族人。
当时,不仅诸侯国加入了齐国,就连周王室也对非常尊重。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知己、领导、员工的重要性。
再有才华的人,也需要伯乐的洞察和推荐。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认识人并善于履行职责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领导,你应该学会倾听和采纳好的建议。一个好员工可以振兴一个国家,拯救一个公司。只有遇到懂你的人,善用你的领导力,你的才能才能得到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