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分享一些关于历史和地理的思考。
学者写的书,即使采取了这种以小见大的方式,也依然不是轻读物。从序言《船长》开始,每两句出现的注释有点大。这些注释不是简单的解释,而是都指向引用文献的出处。大部分都是英文学术论文,只能感觉知识空白太多。这种感觉有点像进入了一座宏伟的宫殿。看起来有很多扇门,每一扇门都可以通向更广阔的世界,但我的能力还不够走出去,只好退而求其次。我现在想享受宫殿。
业余时间看了几章,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商人》。或许是因为作者还塑造了一个商人“诺托”的形象,他从撒马尔罕出发,一路走到长安,享受着加香料的面条、价值不菲的马奶酒和美女舞者的舞蹈”,这也是作者在这里难得的简单点评,即“在兰州附近发现了四千年前的面条”。
但说到读这本书,我最想分享的是历史和地理的陈腐关系。虽然之前通过看书和旅游对丝绸之路上的地方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但是看这本书的时候查了一下地图,有些古代地名查了很久才对应上来。不得不再次感叹,希望能有更好的地图。
诺托托的家族来自萨敖坚(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部的帕奇肯特,即古代著名的粟特人。撒马尔罕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以后一定要去一次),也是红宝石、绿宝石、青金石的重要集散地。诺托托和撒马尔罕的叔叔做生意,在叔叔的影响下皈依了摩尼教(他出生在一个祆教家庭)。这里穿插了很多当时的宗教历史,包括摩尼教、祆教、伊斯兰教,就不细说了(其实真的不懂,看不懂)。诺托托喜欢和叔叔做生意。他到过西南的穆鲁(今土库曼斯坦的梅尔夫),东北的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南方的巴尔赫(今阿富汗的马扎里沙里夫,中国古称大夏)。这几个地方距离撒马尔罕大概五六百公里。现在也就一天的车程,在古代逛一圈就很久了。
当然,在诺托托的出差中,最重要的肯定是去丝绸之路沿线的长安。虽然地图上长安的纬度比撒马尔罕低,但实际上不可能直线到达。这个纬度再往南,不是沙漠就是高原,环境恶劣,没有人。对于古代长途跋涉的商人来说,体力和物资都无法支撑,沿途也无法买卖。
所以,要到达长安,通常的路线是从撒马尔罕出发,向东北走到达东曹国(即苏堆莎娜,今塔吉克斯坦的乌拉丘别,在《大唐西域记》中称为“Ku杜里塞纳”),向北走到达占提(今塔吉克斯坦的Ku占,独译),再向东走到达拉汗国,即大元(今)向北过大湾,到达以羊闻名的卡拉库尔。诺托在这里买了很多羊毛和羊皮,然后我们可以再卖。他们在早春出发,到达这里时已经快夏天了。羊毛刚剪完,到唐朝管辖的时候已经快秋冬了。做商人不亏,时间算好了,才过了一半,已经备货出货好几轮了。再往东北方向走,就到了一个美丽的盐湖——伊塞克湖,被土奇石占领。土奇士是当时西域的一个偏远部落,属于西突厥。说起西突厥,有个名字可能比较熟悉,那就是阿什那呼鲁(还有投降唐朝的阿什那布真)。离伊塞克湖不远,有著名的古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附近),据说是李白的出生地。
过了伊塞克湖,就分了两条路。虽然说伊犁河谷是从天山北缘出发最便捷的路线,但是因为这里人迹罕至,商人一般都会选择从塔里木西北段进入中原,这样可以在沿途的城市进行补给,顺便补充一些货物。比较重要的城市是博环市,是阿克苏绿洲。这里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租骆驼,很贵。如果在租赁期间骆驼发生意外,承租人必须承担全部责任。但是这么长的路程要带这么多货,还得租。骆驼力气大,耐力强,能负重。更重要的是,骆驼可以预警沙袋,探测水源,这在干旱地区是有生命危险的。当然,驼峰在过去也是一种一级美味,80年代还出现在国宴上。
继续前行,一大站是龟兹,在新疆库车附近。这里有绿洲,盛产水果,宫殿华丽,商业繁荣。皇室大力支持佛教,所以有很多和尚在街上摆摊。过了龟兹,是漫长而沉闷的沙漠和戈壁。先在铁门关(现属库尔勒)取得通关文书,然后到达高昌。沿途偶尔有驿站和小旅馆。有些路段以险著称,比如安溪(瓜州)到哈密(或哈密)之间的路段。据说除了旅人的尸骨,没有路标。现在安溪也变成了极度干旱的地貌保护区,可见干旱到了极点。再往武威走,唐朝的主要边卡就设在这里,北面通往草原,南面通往青海湖和青藏高原,位置十分重要。
过了武威,再穿过黄土高原,就到了长安。他们从西门进入,到达西城,那里聚集了大量的中亚商人。当时有金银器皿、丝绸、活鱼(它们来自哪里)、螃蟹、草药、铁器、花卉、蔬菜,还有提供各种服务的商店,如印刷、典当、借贷、餐饮等等。诺托觉得没有什么是长安没有的。后来,他多次来到长安。虽然一路辛苦,但他喜欢沿途的风景,喜欢沿途的市场。后来唐朝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安史之乱末期,唐朝不欢迎外国人。当然,我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多,也不能介绍太多。
其实在写这个感受之前,我已经在地图上仔细标注了每一个地方。只有把这些简单的地名放到地图上,我们才会更深刻地认识丝绸之路的宏伟。因为没时间拍好图,一时半会儿没法让人跟着诺托直觉走。就当是这一章的简短叙述,一个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