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调查:中国现在有多少光棍?

一、2007年中国单身报告

每个人都在这个单身时代的大戏里,每个人都可以在精神上保持单身。爱情和房价一样高,婚姻的风险比股票还多。在这个时代的单身剧里,所有的单身者都必须选择合适的角色,然后去冒险。

文/黄俊捷

2007年,更多的人在遭受婚姻的糟糕路况,幸福处于十字路口:2006年的“第四次单身潮”、“第四次婚姻革命”之后,2007年黄金周的离婚潮,80后“闪婚+闪离”的游戏态度,无疑增加了中国的单身人口。

离光棍节还有160多天,但“人人心里都是单身”的免费时代已经到来。从逻辑上讲,每个中国人只有一个选择。但从精神层面来看,恋爱中的孤独失败者、伪单身、亚婚甚至幸福家庭主,都可以保持“单身心态”。在没有道德谴责的年代剧里,单身可以理解为男女战争的开始,也可以理解为只是一场探索人生的角色扮演。

自由行游客

2007年,单身者选择了“独处”,而不是“孤独”。更多的城市正在建设新的地铁线路,更多的人正在搬到郊区。这些年轻的城市单身贵族和单身庶民继续为了得到梦想而失去梦想,为了得到梦想而失去爱情。

一个人为了退休金投机,买了小户型攒钱,开着时速2公里的小排量车在堵路...年轻人崇尚生活中的“极简主义”,把7-11当成餐厅,尽量精简家务,雇佣小时工。对他们来说,台湾省的电视广告歌7-11便利店。在《新周刊》早前进行的一项关于单身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中,专家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单身是社会发展提供的一种“单身自娱模式”。

老舍在《离婚》中写道:“革命青年一旦结婚,就老实了。”2007年,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了——单身、高品质生活的愿景正在成为中国时尚杂志的封面,更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逃避婚姻。2006年,来自上海、广州、南充、长沙等地的“80后”年轻夫妇暴露出婚姻脆弱的问题,“闪离”现象有蔓延之势。日本有句话叫“因激情而结婚,因经济而离婚”。在中国,这些年轻人成了“因激情而结婚,因脆弱而离婚”的代表。

郑州市金水区婚姻登记处的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婚不到一年就离婚的,已经占到离婚家庭的1/4以上”。上海闵行区法院已经开始总结80后离婚现象。结合法官的分析,在父母家吃饭的独生子女都是高危人群,罪名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烹饪技能差,缺乏耐心和宽容,吃老人,对感情的幻想多于现实”。所以“在婚姻中很难扮演丈夫或妻子的角色”。

“20世纪50年代的离婚大多是包办婚姻;60年代离婚多是阶级;70年代离婚多是因为路线。”很明显,这句顺口溜后面应该还有一句:“80年代离婚,因为想不通为什么结婚。”在60、70年代出生的人看来,很多80后的婚姻都是无所适从、缺乏安全感的,但他们大多是因为无产可分、无儿无女而注重自我享受和婚姻的“自由行客”——他们的单身现象是这个时代的投影。按照被指“损害社会道德”的苏格拉底的说法,结婚或独身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反正一个人肯定会后悔的。

发问者

2007年,河南一位44岁的妻子带着丈夫离婚(但不到10分钟就复婚了),原因是她觉得自己买了20年的豆芽有点粗。在原因一栏,他们填上了“性格不合”这个抽象名词——逃离婚姻的中年人越来越成为“中国式离婚”的目标受众。他们已经消除了对离婚的恐惧,相信海伦·罗兰的话:“爱是追求;婚姻是追逐;离婚是个问题。”

“当‘伴侣关系’的预期收益超过保持单身或继续寻找配偶的成本时,个人会选择结婚。”诺贝尔奖获得者加里·S·贝克尔说。那么,离婚者可能只是想改变一下生活的交易方式——婚姻市场的资产重组频率在加快:虽然有家庭可以获得规模经济,但是爱情和房价一样高,婚姻比股票风险更大,所以更多人考虑在被套牢之前赶紧平仓。芝加哥街头的广告牌上写着“人生苦短,离婚吧”;中国的成熟男女都说“离婚是不良资产的剥离”。

一个逃跑者要达到目的并不复杂:乌干达人只需要杀一头牛;尼泊尔人只需要在伴侣的枕头下放两颗槟榔;沙特人只要对配偶说三声“离婚,离婚,离婚”,就分手了。10月2003年,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中国人只要带上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离婚过程不会超过20分钟——广州一对冲动的夫妻45天内离婚两次。

然而,逃跑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很多:传媒大亨默多克为离婚支付了654.38+0.4亿欧元,政治捐款人萨珀斯支付了654.38+0亿欧元,军火大亨卡舒吉支付了7亿欧元——对于已婚的中年中产阶级来说,单身无疑是一种奢侈,他常常要削减多达50%的资产来换取虚幻的自由。不是每个人都像切尔西的老板。离婚背后毫无悬念,是普京总统授意的。

“五一”黄金周期间,上海、广州等地出现离婚高潮。在广州天河区,离婚需要预约,排队有时要一个月。“当你娶了一个好女人,你在暴风雨中找到了一个避风港;娶了坏女人,你就在港湾里遇上了风暴。”结婚有风险,胆小;中国人的抗灾能力明显提高了——正如一篇关于“离婚潮”的文章所说:“100年前,康有为说男女是事,但偏人情是好的;100年后,《中国式离婚》里的刘东北说,婚姻法应该明确规定婚姻期限不得超过三年。好的话再延续三年,拉下来不好。”

精神单身者

2007年5月,《法制晚报》记者从2006年北京法院和民政局办公室的离婚数据中分析出一个结果:“三年之痒”已经取代了“七年之痒”。根据法院判决的离婚案件,他们发现,2005年,北京离婚的第一原因是“外遇”,而2006年,北京离婚最多的原因变成了“家庭生活琐事”。

《单身公害》这首流行歌曲让“单身公害”变成了网络流行语。已婚人士可以通过“批评”单身人士来获得一些乐趣,但在单身潮中,他们不仅仅是旁观者。当爱情和婚姻被视为二律背反,当镇海民政局发现“互联网”和“经济”成为婚姻的两大杀手时,更多的已婚人士产生了“单身心态”——周末婚、法式婚(分房睡)、伪单身、亚婚、试离婚...他们有双重身份,既是婚姻主人,又是精神单身。可能会认为他们也是恋爱中的投机者。

价值观变了,就像《现代城市的单身社区》这本书提出的:“一种与传统游戏规则相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像一棵生命力极强的热带藤蔓,以茂密的枝叶在我们身边蔓延——男人和女人挣脱婚姻的束缚后,将如何生活?”

“如果只有基于爱情的婚姻才是道德的,那么只有持续爱情的婚姻才是道德的。”恩格斯的名言常被简化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当更多40岁以上的中产阶级结婚后,就没有这种好分好分的自由时代了。在想象和教育闪婚离婚的“80后”时,不敢保证他们的内心不会出轨。或许这也是一种心态:F4暗暗羡慕F4。

一个角色扮演和一个国家的未来

根据2007年全球退休生活调查,中国的年轻人从32岁就开始计划养老。对于单身男女来说,养老不是每个月在银行存625元那么简单。对于那个无望的未来,他们的人生课本里还得加上股票、基金、房地产课程,还得为自己准备一份专属的保险计划:买终身寿险还是定期寿险?要不要办理一些医疗保险,意外保险,癌症保险?

这种单一身份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并不是专属的个人问题。《中国青年报》描述了一位27岁的中国普通青年的单身生活:“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于新一轮城市青年单身浪潮中,这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一些焦虑。”

布兰妮·斯皮尔斯婚姻失败,情绪低落。她剃了头发,变得肥胖,然后体重下降。随着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穿着女仆制服的女孩被迫吸引年轻人到血站献血——单身问题无疑增加了全世界社会学家的工作量:在过去的25年里,美国的结婚率下降了近30%,直到“9.11”才迎来结婚生育高峰;日本战后婴儿潮第一代进入退休,从“成田离婚”到“婚前离婚”(蜜月结束时离婚),单身无疑让老龄化社会雪上加霜。

中国的单身观念也来源于全球单身工厂,但中国人显然没有像美国那样皈依,也没有像日本那样深受老龄化社会的影响。1995,在上海大公司工作的单身女性独自拿到了住房补贴,记录在单身人士大事记里。这让一直为不结婚不买房发愁的中国人开始了情感上的自我选择。到了2007年,北京上海的单身男女早已突破百万,中年人不再害怕离婚,两亿人口的80后突然出现了离婚潮...在《新周刊》和搜智调查机构采访的1024名单身中国人中,有244名中国人将选择单身等同于选择生活方式。对于一个人来说,单身只是一种角色扮演,它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经济清单;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般“421”家庭模式下的单身潮足以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中国的青年人口在1978年达到顶峰,但这一代人少了孩子和老人要养活,这直接成为一个国家生产和消费的动力,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但在2007年,根据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人类发展局局长伊曼纽尔·希门尼斯(Emanuel Jimenez)的预测,这种“人口红利”将在2010左右在中国消失——突然,在那个充满背叛和自由的婚姻时代的场景里,拥挤的城市、消费的压力、社会保障、过度发展的环境和人口老龄化将伴随你做出决定。

温馨提示:单项联合调查分析报告

文/杨洪泽刘(搜智调查机构)

《新周刊》杂志联合情报研究机构和www.00100.cc进行了一项“中国单身报告”调查,旨在全面了解中国单身现状、观念和存在的压力。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16个具有代表性的城镇进行电话抽样调查,回收有效样本1024份。联合课题组的研究表明,单身人士是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群体,崇尚消费,享受生活;面对传统观念,他们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做出单身与否的选择;单身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压力。相反,他们对目前的单身生活感觉良好,但婚后仍渴望进入婚姻生活,生儿育女。

大多数移民都是单身。

本次调查中“单身”的定义为未婚人群,其中未婚和单身人群占52.73%;未婚和恋爱中的占23.44%;未婚同居占19.73%;离异者占4.10%,“纯”单身者占多数。调查显示,受访者住房情况以租房为主,占31.64%,且多为90平米以下的小户型,占72.46%。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这一比例尤为明显,深圳单身租房比例高达52.73%。这类城市外来人口比例高,住房情况以租房为主。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差异,很可能单身者在流动人口中的比例相对较高。

提倡消费,注重享受生活。

调查显示,28.6%的人购买奢侈品不加考虑;16%每周至少去一次酒吧、KTV等夜生活场所;31.6%的人在自娱自乐或聚会等社交消费上花费最多,只有5.4%的人为未来做储蓄保险,可见现在的单身人士更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崇尚高消费生活。尤其是月入七千到两万的人,这三项的数据都比其他人高。

选择单身更多的是出于现实条件。

至于受访者单身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最多的是生活方式选择,占23.8%;对于单身观念的形成,大部分受访者是从现实条件(45.3%)和自身生活经历(40.3%)来选择的,而面对传统的婚姻观,38.1%的大部分人态度是不为所动,这只是轻微影响了30%的单身者。

这说明人们对单身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单身不是婚前的真空,而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人们选择单身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的现实条件和对自身生活经历的判断,周围的人、文学作品甚至传统观念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大。主要是现在的社会环境导致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单身也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各类职业中,大中型企业的企业主/股东/副总裁选择“生活方式选择”最多,占40.9%,这类人的工作压力最大,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问题。

单身生活感觉不错。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求被调查者以0到100的尺度评价自己的单身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71。此外,超过一半或62.4%的受访者认为单身没有给他们带来压力,这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对单身生活感到满意,自我感觉良好。

对于37.6%认为自己压力大的受访者来说,主要压力来自家庭,父母的“唠叨”对单身影响很大。

结婚还是单身生活的终结。

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单身的持续时间是1-3年,只有5%的人准备单身10年以上甚至一辈子。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还是渴望婚姻的,单身并不是因为对婚姻本身的恐惧。现实条件成熟后,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步入婚姻殿堂。至于对生育的态度,近60%的人选择婚后生育,非传统组织“丁克”家庭的人(不打算生育)仍占少数。

(如需了解本次调查的详细结果和数据,请访问www.00100.cc)。

二、“单身经济报道:单身男女如何赚钱?”》

小公寓,跨界车,婚恋网站,宠物医院,商业保险...在属于单身贵族的消费清单中,人们很容易嗅出“单身经济”的特征,并在现实商业世界中一一找到对应的谱系图。

文/何熊飞

"在已婚家庭中,通常没有好的香槟。"100年前,英国作家王尔德讲的一个小细节,轻易地摧毁了人们对家庭的美好向往。

100年后,单身正成为一种新趋势。在瑞典,年龄在25岁至40岁之间,喜欢独居,经常有宠物陪伴的单身家庭数量增长迅速,占全国家庭总数的一半。美国、法国、德国、英国、丹麦占25%-40%。中国也不例外。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统计,由于“大龄未婚人口”和“低龄离婚人口”并存,中国已经进入第四次“单身浪潮”。“中国未来社会的单身率可能会稳定在30%左右。”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左小思分析。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单身潮的人群主要集中在有文化有经济实力的中产阶层。这个社区的观念变了,他们为了享受生活,主动选择单身。与已婚人士相比,他们看不起储蓄,热衷于消费。“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投入了更多时间。我们在一起讨论的不是结婚,而是下次去哪里旅游。”宜家广州商场市场部经理沈燕是一个典型的单身人士,出生于1970年代末,穿着D & amp;g眼镜和卡地亚手表,她向《新周刊》记者描述,他们这个群体每个月进入外企一两万的中等水平。单身族群新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在悄然改变着商业形态,从而催生了“单身经济”。消费金字塔前30%的单身贵族成为商家的新宠。

单身贵族是“四高”人群: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高压力。在他们的消费清单中,人们很容易嗅出“单身经济”的特征,并在现实商业世界中找到相应的谱系:高收入和经济独立使他们的消费呈现出享受和投资的双重结构——单身公寓、小排量汽车、奢侈品牌服装、配饰和用品、淘宝网购、高端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各种健身会所、美容美发和贵宾卡等。成为他们消费清单中的主力。高学历、高质量、高压力——MBA进修班、海外培训、旅行、阅读时尚杂志、文化书籍、欣赏DVD和黑胶唱片、参加时尚派对、晚会等社交娱乐活动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过度透支,他们也面临着过早死亡的风险。所以商业保险中的保障型保险(身故、疾病、意外)和理财型保险(教育、养老)成为单身贵族的护身符。

西方经济学家麦卡锡在2001提出的“单身女性经济”这一狭义概念,今天正在逐渐演变和扩大,并在房地产(单身公寓、DIY住宅)、汽车(小排量汽车)、婚姻、社交、教育、保险、广告、出版、娱乐和传媒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创业机会,在这片富饶的处女地。

结婚和离婚网站:风投的下一个金矿

“915,915,要我!要我!”徐天利为他的“钻石王老五婚姻网”取了一个有趣的谐音。

34岁的新上海人徐天利也是单身汉。他告诉《新周刊》,他和那些心胸狭隘、坚守“宁缺不滥”原则的海归博士一样,去过上海街头的婚介机构很多次,花了几千块钱,也见过几个人,但他不敢恭维他们的素质和诚信。去婚恋网站更是运气。

2005年,徐天利决定自己动手。经过市场调研,有商业网站运营经验的他发现了高端婚介市场的缺口。“2005年,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百万富翁。如果其中10%的人需要婚姻服务,愿意出几万元结婚,那将是一个上百亿的市场!婚姻直接影响你余生的幸福。一般人在恋爱中可能只花几千元,但对于我们这里的征婚者来说,拿出1万元进行恋爱选择是完全值得的。”

2006年,2006年6月25日+065438+的“中国百万富翁第一次集体结婚晚会”引起媒体喧嚣。秋夜,20个身家200万的单身汉和30个美女登上黄浦江一艘船票28800元的豪华游轮,女士们都戴上了口罩。这个拒绝媒体的神秘派对至今让徐天利津津乐道。“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聚会,这个想法是由资深会员提出的。他们认为一次见很多人会更有效率。”今年情人节,徐天利又举办了一场秘密派对,这次从船上到地上,在一家五星级酒店。“效果还不错。由于场地有限,人数不足50人,人太多,不利于质量控制。”

钻石单身汉婚恋网只注册两类会员:一类是个人或家庭财产200万元以上的单身富豪,另一类是品质优秀的美女或青年才俊。"目前,我们有3万名金字塔结构的成员."徐天利说,“钻石会员不到65,438+000人,主要是民营企业家、公司高管和艺术家。年费2万,可享受个人爱心定制和博士顾问团队服务。全国和省级会员数千,年费3000元,普通会员年费600元。服务与费用成正比。”

“通过制作网站,我的婚姻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徐天利高兴地说。他的公司有50多名员工,也在北京开设了分公司。“每年的投资都在几百万,大致是量入为出,入不敷出。现在,我也在接受小额风险投资。”

在中国,婚介是一个大行业。2005年,中国网络婚恋市场规模约为91亿元。根据艾瑞市场的研究,未来三年市场将继续高速增长,2008年市场规模为6.53亿元。这吸引了很多风投的大力投资。成立第一年,Lily.com已吸收两轮融资11万美元。中国交友中心、嫁给我等网站也在蓬勃发展。MSN合伙人世纪佳缘,号称拥有35万会员,获得了数笔巨额风险投资。以逐利为第一要务的VC,想把他们一个个变成美国雅虎!个人,matchcom和eharmony是同一个网婚巨头。

以结束单身为目的的“婚恋经济”商机涌动,以结束婚姻为目的的“离婚经济”也风生水起。最近BBC有了一个新发现:“如果你要问中国哪个领域是新的投资热点,也许没有人会想到这其实是一个‘离婚经济’”!

“结婚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离婚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奉劝徘徊在婚姻道路岔口的人,勇敢离婚吧!”早在2005年,中国就有至少40家由律师创办的离婚网站,会员大多是40岁以下的白领,其中也有一些是涉外婚姻。开业第五天,杭州一家“离婚公司”就受理了5起离婚委托案件,收入9700元。大部分主顾都是有钱人,公司在离婚案件中的财产分割往往收取1%-3%的费用。这是一条由离婚调查、离婚咨询、离婚诉讼组成的完整“离婚产业链”,“离婚经济”成为VC的下一个投资“金矿”。

在美国,10年前兴起的交友网站潮也演变成了“离婚潮”,越来越多的情侣通过网络离婚。一位美国律师说,他的离婚客户中有1/5是网上认识的情侣。“免费咨询,没有律师,595欧元帮你离婚”,比利时一家佛兰德语的“离婚网站”打出广告,任何人只要按照网页上的提示,在家三步就能离婚。“离婚网站”在比利时极其流行,这与比利时平均1/3的婚姻失败有关。社会学家预测,到2065年,438+00,比利时协议离婚数量将占离婚总数的85%以上,这为在线离婚服务商提供了充足的客户保障。

单身公寓:出售40平米私人空间

“忘记悲伤,忘记他,开始新的生活。”这是上海某楼盘的巨幅广告。在去年年底的短短几周内,这栋拥有520套单身公寓的32层建筑就销售一空。卖家表示,超过30%的买家是单身女性,年龄在22岁至25岁之间。

“这是专门为单身人士准备的。连牙刷都准备好了。你只需要背个包就能办理登机手续。”

离宁波不远,单身公寓楼也卖得不错。40平米的空间里,卧室、厨房、阳台、家具、空调、热水器、油烟机一应俱全。开盘仅1个月,这个楼盘已经卖了300套。也有房地产商热心组织业主俱乐部,为单身人士提供交友、住小区、锻炼身体的机会,帮助他们消除孤独感。

单身潮带动的单身公寓热潮,搅动了春情全国各大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拥有自己的房子可以让你更加自由。没有房子,什么都没有。只能选择结婚。”单身女性成为购房潮中的佼佼者。2005年,日本购买房产的最大人群也是单身女性,以至于房地产开发商专门开发了“女性公寓”,这种趋势也在改变着男女之间的关系。正如伍尔夫在《我自己的房子》中描述的那样,经济独立可以让女性不再依赖任何人。有了自己的房间,女性可以冷静客观地思考,和自己的性别一起体验“轻如蛛网的生活”。他们的单身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远的,只有房子才是他们生命中最强的资本。

一些住在单身公寓的贵族发现很难买到合适的家具。1998进入上海,1999进入北京,2005年进入广州的宜家,很快成为单身贵族的最爱。“在我们的客户中,30%是单身,他们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消费力量。”宜家广州商场营销经理沈燕告诉《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