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辽宁省历史悠久。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这些文化也成为现代人的重点保护对象,红山文化也成为辽宁众多传统文化之一。下面的辽宁文化将为您带来更多关于红山文化的内容。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前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主要的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群,后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转化。经济形式以农业为主,畜牧、渔猎并存。有独特彩陶和锯齿形陶器以及细石器的新石器文化仍然存在。

红山文化的年代由碳14确定,约为公元前4000 ~ 3000年,主体为距今55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饲养猪牛羊等牲畜,渔猎。在石器中,以烟叶、草叶、桂叶形状的双孔石刀为特色的农具,还有磨打而成的双孔石刀、石刀、带肩石锄、石磨、石碾棒、石镞等。

细石器发达,细石器中的刮刀、石刃、石铲等器物小巧玲珑,工艺精湛。陶器的特点是锯齿形图案和带有印记和篦点的彩陶。有壶、盆、瓮、无底圆柱形容器等。陶中有砂的泥质红陶和褐陶的壶、碗、罐、瓮,都有各自的装饰纹样,横曲折纹和直线纹是红山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红山文化彩陶多为泥塑,陶质红黑,图案丰富,造型生动简单。彩陶装饰有涡纹、三角纹、鳞纹、平行线纹。改进结构的双室陶瓷窑炉。

玉雕的工艺水平很高,打磨而成。玉器包括猪龙形玉、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玉和杆形玉。据考古统计,红山文化已出土近百件玉器。其中,内蒙古赤峰红山出土的大型碧玉C龙,体卷曲,吻部高,毛浮,极富动感。

还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炼铜用坩埚残片,表明铜冶炼业已经出现,建筑遗址呈方形,半地穴状,分大、小两种。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它是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原仰韶文化交汇而产生的多元文化。它是一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丰富。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达的制玉工艺。

红山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内涵。后来在邻近地区发现了与赤峰红山遗址文化特征相似或相同的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属于这一文化体系的遗址已被发现和确认,覆盖辽西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有大量造型生动独特的玉器,还有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20世纪70年代对这些玉器的鉴定,考古人员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发现了红山文化中的大型玉龙。

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标志的红山文化玉龙在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赤峰市也被誉为“中国玉龙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