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古镇的历史文化

三千年前,李庄是一个人人聚居的地方。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庄莉是古代仡佬族的聚居地。据说它是以在长江里打鱼为生的李兄弟的名字命名的。他们用了李庄、李嘉存、李庄坝等名字。从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开始,在李庄设立南光县和刘同县。在隋朝,南光县改为南溪县,以避免皇帝杨迪杨光的禁忌。唐中期,戎州(今宜宾市)府第二次迁至李庄。北宋初年,南溪县令从李庄迁至现南溪县所在地仙源坝。从明代开始,李庄设镇,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码头和物资集散地。自清代道光年间,为南溪县最大的镇。

1992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1995被列为国家和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上有体现明清建筑特色的寺庙、殿堂、梯田、古戏楼、古街、古宅。慧光寺、玉佛寺、南华宫、文昌宫、东岳庙等古文化欣赏价值较高的“九宫十八庙”;

有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称为“优秀的梁柱结构,相当傲视当代的作品”的“螺旋厅”。与魁星阁、白鹤窗、九龙碑并称古镇四绝。李庄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目前保存较好的历史遗迹有明代的惠光寺、东岳庙、螺蛳馆,清代的虞宫、东岳庙、南华宫、宫、太庙、文昌宫、惠光寺、张家祖庙、珞珈祖庙、四兴四合院、肖家院民居等。该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完整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寺庙、殿堂的建筑特色。木雕、石雕工艺精细,形象生动,艺术欣赏价值高。

李庄还是抗日战争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自16字消息“欢迎各大高校来川、来李庄,各取所需,就地供应”发出后,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馆、中国建筑学会等十余所抗战时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迁至李庄,李记、傅斯年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庄莉成为抗日战争的文化中心。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才搬回原处。这对庄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李庄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地方,传统文化的折射点”,“东有周庄,西有李庄”。

逛李庄古镇,品李庄白肉,烧李庄草龙,看三江日落,看传统龙舟、秧歌、腰鼓、牛灯、川剧民俗表演,寻古镇四绝:魁星殿斗、螺旋古堂、白鹤窗、九龙石碑,令人流连忘返。庄莉可以让有爱国情怀的人欣赏抗战文化,喜欢品味建筑风格的人欣赏川南民居古建筑文化,寻根问祖的人欣赏客家文化,喜欢湖画(或虔诚)的人欣赏宗教文化,喜欢吃喝的人欣赏饮食文化。央视金巡线、sctv、香港凤凰卫视都来这里拍摄纪录片《长江第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