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简介

古都北京有3000多年的历史,800多年的历史。自金贞元元年(1153)起,为金、元、明、清四朝都城。从元代开始,北京就形成了三重城墙的基本格局。之后明永乐重修紫禁城,明嘉靖重修外城,使北京形成了清晰完整的四面城墙的凸面结构。四座城墙中,中心是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紫禁城。它仍然保存完好,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外侧是内城和外城,形成北京的凸起结构,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二环。虽然已被拆除,但人们仍能依稀记得它的位置。在故宫之外,内城有一座特殊的城市,今天鲜为人知,但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北京唯一一座红墙黄瓦环绕的城市——皇城。

北京皇城,位于首都北京,宫城环抱,是守卫宫殿,为宫殿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的特殊城市。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的首都都建过这样的城,金元时期就有。八百五十年前,女真修建金中都时,城内有一座皇城。13世纪中后期,蒙古人在原晋中都城的东北侧修建了雄伟的元大都,建造者特别以以太池为中心修建了皇城,又称小强。大液池两侧有皇家宫殿和花园。在大小宫殿之间,还有仓库、服务机构和存放东西的办公室。

帝都的变迁

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皇城,建于明代,始于明永乐四年(1406),与永乐十八年(1420)的紫禁城同时建成。在元代皇城的基础上,位置略有南移,许多元代萧墙内的皇家园林仍保留在明代皇城内,如元代的太爷池(今北海、中海)、侯元(今景山),均成为明代皇城的一部分。

清朝沿袭明制,皇城基本格局没有大的改变,但主要建筑多次修缮重建。经过明清五六百年的风雨,北京皇城经过几十个朝代的帝王建设和经营,才达到现在的规模。因其巨大的建筑规模和高超的建筑技艺,成为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封建皇城,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建筑群。

明清北京的皇城南起今天的长安街,北止于今天的平安大街,东至东城区(皇城根遗址公园已建成)的南北滨河线,西至西城区的西皇城根线。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长2790米,面积约6.9平方公里。

帝都管制

帝都不是一个规则的广场。为了举办各种重要的活动,皇城南部的建设者们专门规划了一个T形的宫殿广场,名为“千步廊”。皇城西南还缺一角。关于没有角的原因众说纷纭。最公认的一种观点是,皇城西南角是清寿寺(又称双塔寺,位于今西单电报大楼附近)。这座寺庙历史悠久,香火旺盛。早在元世祖忽必烈在元世祖修缮时,就特意将它由城墙翻过来,围在大都城里的寺庙里。明初,寺庙还保存完好,香火很旺。明朝统治者担心拆庙会触怒神灵,所以皇城城墙只好绕道而行。就这样,帝都形成了缺角的不规则A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