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江镇的人文历史

渣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人杰地灵,人杰地灵。相传明末起义军将吴三桂引向清朝。因为成绩突出,被授予“日王”称号。康熙年间,他曾有意起兵造反,拟定了都扎江,但由于历史原因未能如愿。彭玉麟,晚清名将,生于1816(嘉庆21),卒于1890,享年75岁。小时候随父在安徽合肥梁园生活,1830回衡阳渣江老家。他的父亲在年因病去世,年底随母亲移居衡阳。因镇压太平军有功,深得清廷赏识,被任命为知府、按察使、安徽巡抚、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1948年秋,衡阳刚刚解放,国民党白崇禧部队逃到广西。一些残余分子逃到盐田,在赵冰山避难,试图阻止解放军南下。解放军某排在连长刘文德带领下奉命攻占赵冰,因地形不熟被困在赵冰。包括刘文德在内的36名官兵全部阵亡,壮烈牺牲,36名烈士的遗体被安葬在秀店村的一个山坡上。扎江人民勤劳善良,民风淳朴,尊老爱幼之风盛行。大多数人以务农为生,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渔民、牧民、商贩等行业比较发达,在各地中心地区开设市场,交易农副产品。尤其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八个乡镇、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聚集在渣江镇赶集,俗称“赶八”。半巴起源于清代,古代有“立春为春社”之说,主要是为一年的农业生产,尤其是春耕生产做准备。交易的产品主要是农业材料、农具和牛。“赶八”那天,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2002年,央视经济频道《金土地》栏目、湖南卫视对被誉为“中国农村农业博览会”的扎江“赶八”进行了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