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的导游词

三星堆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专业人员,不可避免地要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与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有哪些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三星堆的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星堆导游词1观众朋友们:

你好!

欢迎参观三星堆!

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00 ~ 2800年,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的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遗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历史的起源从春秋战国时期向前推进了约2000年。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心区是一座东、西、南三面城墙环绕的古城,北面是鸭子河,城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3000多年前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全国罕见。据考证,这里曾是古蜀的都城。狭义的三星堆是指遗址内的三个黄土堆,北面面对月亮湾,像一弯新月横跨古马木河,故名“三星堆”,很早以前就成为著名的文化景观。1929年春天,当地农民严道成在自家院子附近挖沟时,意外发现了400多件具有浓郁古蜀地方特色的玉器和石器,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极大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一直在这里探险。1986年7月至9月,两座商代大型祭祀坑相继发掘,数千件精美文物诞生。从此,广汉三星堆名扬天下。

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蜀,生活在西南

根据古代传说,蜀人的远祖来自黄帝,古蜀有五代蜀王。第一代蜀王叫蚕丛,他最大的成就是教人种桑养蚕。第二代蜀王的名字叫关白,关于他的具体记载很少,只知道关白是一种水禽;第三代蜀王叫于夫。“福”是鱼鹰。三星堆发现了大量的鸟形,其中以鱼鹰的形象最多。一般认为,与三星堆关系最密切的是于夫王。第四代蜀王叫杜宇,杜宇是杜鹃。相传他因“教人种地”而受人爱戴,却无力治理四川水灾。来自川东荆楚地区的明凯,因治理水患,取代杜预,成为蜀国第五代国王,深受百姓爱戴。推测蚕丛、关白、鱼凫为夏朝至商末周初,杜预估计为商末周初至春秋中期,明凯为春秋中期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

北至汉水流域,东至靖江地区,西南至大渡河,今金沙江、黔北一带,蜀文化遗址遗迹众多,分布最密集的是成都平原。三星堆遗址位于蜀文化圈的中心地带,三四千年前是古蜀文化的中心。

三星堆文化从5000年到2800年延续了2000多年。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角度,三星堆文化可分为四个时期。

三星堆文化的第一期约在5000 ~ 4000年前。这一时期的陶器以宽边刻孔的平底器皿为主,制作方法多为手工制作。生产工具以石斧、矛、凿为主,形制较小,同时出现的还有玉璧玉、玉桂(古)、玉环等小型礼器。

在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建筑遗迹,其中大部分是干栏建筑。它们的优点是取材容易,防风防潮性能好。建筑面积一般在二三十平米,最大的建筑面积在200平米左右,估计是公共建筑。

1997年,三星堆西墙外仁胜村发现29个长方形坑,坑内出土玉器、石器、陶器、象牙等。其中,玉锥的形状和样式与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的极为相似,说明成都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有文化联系。

四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广泛,尤其是在成都平原。其中,新津马龙镇宝墩古城遗址、都江堰邙城遗址、温江鱼凫城遗址、崇州双河古城遗址、紫竹村古城遗址和郫县古城遗址的发现是主要的。这些古城的发现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就已经有了大大小小的城邦组织,其中三星堆脱颖而出,成为古蜀国的中央都城。

考古学意义上的三星堆文化以三星堆遗址二期、三期为代表,距今约4000年至32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时期。这是三星堆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一般认为属于古蜀历史的传奇时期。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陶器,如高柄豆、小平底罐、鸟头勺等,形成了四川陶器的基本组合。

从第二期开始,三星堆进入了文明时代。人们建造了城墙,东、西、南城墙。面积近4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也已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根据不同的功能和需要,分为居住区、作坊、祭祀区、墓葬和宫殿。

一般认为,城市的建立、祭祀场所的设置、青铜器的出现、文字的出现是古代文明和国家出现的标志。三星堆不再是普通的聚落或村落,而是中国西南地区早期的城市和乡村。特别是考虑到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古蜀王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三星堆古蜀国并没有因为蜀道难以打通而与其他地区隔绝。该遗址出土的玉哥、玉璋、陶杯、青铜饰品、铜像与江苏、河南、安徽出土的极为相似。在四川省彭县朱洼街,发现了一尊铜像和一尊商代晚期、周初属于中原的铜像。很可能是蜀国的军队参与了灭商的斗争,周王给了蜀王一个战利品。中原地区的甲骨文中也有不少记载,如“收蜀”、“伐蜀”、“射蜀三百”等...种种迹象表明,古蜀充满了开放的精神。

三星堆遗址第四期文化是早期蜀文化由盛转衰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商代末、周初,距今约3200 ~ 2800年。

第四期的陶器主要是小平底壶和尖底器皿。在此期间,一些因素使得宏大的三星堆古城突然被废弃,三星堆文明中断了其本土发展进程。2001年初,随着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古蜀王国的痕迹变得清晰起来。金沙遗址的时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晚于三星堆遗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学者们认为,自广汉三星堆以来,古蜀的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到成都,古蜀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五华天府-三星堆的农业和商业

目前,大量巨大的陶罐、壶、盆等。遗址中出土了可能是装粮食的容器。它们种类多,体积大,反映了当时作物生产的多样性。畜牧业是衡量农业繁荣的标准之一。三星堆遗址出土了许多猪、羊、马、鸡等家畜骨骼和动物造型。可想而知,当时的家禽养殖业已有一定规模,农副产品也很丰富。

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器,说明粮食除了满足日常生活外,还被用于酿酒。在这些酒器中,陶杯和瓶状杯最具特色。

陶琪——它通常被认为是葡萄酒保温器,大多有三四十厘米高。锅下部的三个空心袋状脚,既能增加锅的容量,又能加热火,设计极为合理。在该遗址的一个坑中,发现了一个陶杯,上面有20多个瓶状的杯子,这表明这些酒器是一起使用的。

瓶状杯——用喇叭口、细瓶颈、圆平底制成,有的杯颈上有装饰图案,看起来简洁美观。因为瓶颈小,有学者推测当时的酒应该是没有“酒糟”的清酒。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象牙80余件,经鉴定为亚洲象的门牙。学者们认为它们是统治阶级财富的象征。至于象牙的来源,有可能是当时当地生产的大象,也有可能是四川与周边国家甚至更远的地方进行商业交易的结果。

古蜀地处内陆,但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近5000枚海贝。按照一般的解释,海贝是文明社会初期从事商品交换的原始货币,可见古蜀与周边地区的商业往来之频繁。二号祭祀坑还出土了四枚仿海贝制成的铜壳,全国罕见。是否是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大量考古资料证明,早在三四千年前,蜀国与周边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就有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据考证,始于成都平原,连接古代中国与南亚、中亚、西亚、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是在先秦时期开通的。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古蜀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多久,但我们能领略到的是古蜀人的坚忍与毅力。正是这种精神和毅力,创造了灿烂的古蜀文明,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窗口。

化土为陶——三星堆陶器

陶器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不透水,能经受高温烧烤,因此成为各个农业民族的生活用品。三星堆古蜀的制陶业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三星堆出土了大量平底小尖底的壶、碗、杯、灯,是四川陶器的典型器物。这种尖底器太小了,底部是圆锥形的,根本放不稳。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类似器底的器,估计是和尖底器一起使用的。

高柄豆顶部为圆盘状体,主要用于盛放食物,底部为喇叭状环足。管状的豆柄将两者连接起来,有的豆柄长达70厘米。这是古代人为了生活方便,席地而坐而设计的一种非常巧妙实用的生活用具。这种高柄豆的握柄上还刻有一只眼睛,而眼睛图形更多的出现在三星堆文物上,想必寓意深刻。

三条腿的炊具可能是古代的炊具。三条腿呈劈开状,脚下能生火。三条腿都是空心的,用嘴沟通,水容量大。宽大的盘面可以用来盛水或放置食物,其巨大的形状和独特的造型十分罕见。

三星堆出土的陶制纽扣栩栩如生,生动可爱。从造型上看,它们有莲花形、鸡冠形,有的像清真寺的屋顶。盖子部分用轮子制作,纽扣部分用手工成型,充分展现了三星堆无名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

遗址中出土了数百把“鸟头勺”,大部分勺子都已损坏,只剩下鸟头形状的“勺柄”。鸟的弯喙很像鱼鹰。学术界认为三星堆古蜀国可能与传说中的第三代蜀王玉符关系密切,而这一大批鸟头和勺子就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之一。

三星堆陶器以其朴实无华的特点再现了古蜀人日常生活的生动画面,在三星堆遗址断代和三星堆文化分期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星堆导游2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你的导游朴刀。现在我们的大巴正在去三星堆遗址的路上。你可以休息一下,等着下车。

放开我。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鸭河南岸,面积12平方公里。惊讶吗?请跟紧我,不要迷路。这么大的地方很难找到出路!好了,现在我们在一号发掘现场。1号挖点在1929开始挖,是4个挖点中最早的。这座一号楼出土了23件青铜器,包括青铜盘和碗。其他点各有特色:2号,挖出一个青铜面具;3日还发掘了一个0.9米的青铜站立人;4号还发掘出一个“千里眼”的青铜人。

现在,继续走。我们又来到了最著名的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可以说是一个青铜仓库。这里有最大的铜像,高2.62米,宽1.02米。仔细一看,他表情肃穆,头部呈长方形,嘴巴旁边有一道抓痕。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的手围成一个圈,好像拿着什么东西。还有一个青铜面具,宽1.38米。在展厅的中央,有一棵美丽的3.95米高的神圣树,象征着财富。

好了,参观结束了,我的解释也结束了。自由活动时间到了。半小时后请在大门口的模拟巨型雕像前集合。你应该注意安全。祝大家玩得开心,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