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折后400多字

铁的纪律是赢得民心的关键。

——谈《大转折》中小平的“撕马苏”

李金华

“刘邓”部队进入大别山后,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作了三点估计:一是付出了代价,站稳了脚跟;第二,付出了代价,站不住脚,被打出去;第三,付出了代价,被打得体无完肤,只好就地打游击战。后两种情况,可想而知,会大大缓解解放战争的进程,错过我军对敌作战的战机。为了争取第一个局面,创造一个良好的局面,除了在军事上夺取战机、歼灭敌人外,更重要的是取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使我军在大别山站稳脚跟。为了获得群众的支持,我们必须有严格的军纪,在秋天不犯反人民的罪行。没有人民的信任和支持,部队在大别山是站不住脚的。鉴于这一原因,小平一方面积极与当地商人进行公平交易,筹集军队急需的粮食和衣物,另一方面又访贫问苦,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当发现我军战斗英雄某连长强行购买商家扇子等物资解决部队伙食,引起群众非议。小平顾全大局,忍痛“挥泪斩马谡”。小平不爱下属吗?小平同志不会爱他的英雄吗?不要!为了维护军纪,为了军民关系,为了群众支持,为了部队在大别山站稳脚跟,为了加快解放战争进程,他含着泪忍痛割爱,当着老百姓的面处决了连长。

我们看到,在禁闭室里,英勇的连长因急躁而违反军纪,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损害了我军形象和大局,流下了深深悔恨的眼泪。同时也为邓政委顾全大局,维护军纪,坚持原则,流下了深深理解的眼泪。更有政委邓精心安排妻儿的生活,流下感激的泪水。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让大别山人民真正看到,回来的确实是红军。部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大别山全体人民被这位文明之师严明的军纪所感动,流下了敬佩的泪水。部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支持和帮助,最终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受惊的民众陆续回来,紧闭大门的家庭敞开大门欢迎他们的部队回来。你看:低矮的茅舍,黑黑的墙壁,泥泞的灶台,破破烂烂的小桌子,漏雨的大门,可怜的老人和瘦弱的小孙子迎来了刘邓军政委。老人和当年的红军一样,把仅有的薄浆糊扛给了政委邓。人民对自己军队的情谊全在这碗稀糊里。人民对军纪严明的铁军军队的信任和支持,全在稀糊里。政委邓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看到被国民党骚扰后人民生活的艰辛,抑制不住热泪盈眶。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话:“爷爷,我们对不起您,让您受苦了。一定要让国民党加倍血债。”然后他把一把银元放在小桌上,流着泪离开了。这时候,老人才深深体会到自己军队的情谊,在人民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如此慷慨相助。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感激的泪水滚滚而出。这时,影片换了另一个镜头:蓝天、白云、绿树、悬崖。巨大的瀑布从高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在池底汇成一股清泉流。这不就是我党我军邓政委滋润老百姓心田的春流吗?不就是普通人干涸的心灵被浇灌,感恩的泪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吗?这种衬托象征着我军在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像清泉在人民心中流淌。也预示着一个伟大新局面的开启,一个新转折点的开始。也体现了我军在任何情况下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老人心中翻滚的泪水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闪烁着群众对我党我军的感激之情,泪水彰显着军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