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的课文《龙的传人》。

焦郭彪

所有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这是近年来呼声最高的口号,但是龙的传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从结构和意义上看,龙的传人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人传人,即中国人信奉有龙纹的龙俗,一句话,龙文化流传下来了,所以所谓龙的传人就是传人;二是龙的传人,也就是中国的人是龙,是龙的儿子和孙子。这个传说代代相传。

一、教材分析

1,一般情况

五年级下册教材继承了前九册“培养兴趣、积累文化、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体特点,从选文、设计活动、布置习题等方面拓宽和深化了学习内容。

五年级第二册***10单元,单元主题为:龙、书、礼物、真诚、劳动、愿望、火与光、角度、破除迷信、去旅行。

2.主要特征

(1)文化含量大。

比如第一单元“龙”,选了三篇主体课文《龙的传人》、《大人这么说》、《叶公龙浩》和一篇自读课文《乐山端午》,内容涉及中国历史、中国古代神话、民族发展、古代寓言、民俗等方面。该教材还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的书法,并组织收集龙工艺品、特产和地名的活动。虽然教材中的这一单元只有九页,但通过学习感受民族之根和欣赏中国文化,学生应该会有所收获。

关于“书”的主题,这套教材在第二、三节课安排了单独的学习单元,引导学生了解书的价值,热爱阅读。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仍然是“书”,选取名著作为课文,从人生意义的高度来谈书,思想内涵比原著高很多;教材还设计了综合学习,对阅读计划、阅读方法、阅读选择、阅读规律等做了总结练习。这一安排将对引导学生与书籍成为终身朋友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2)教学要求比较高。

例如,在第五单元《金钥匙》中,丁丁说:“我们学习了许多李白写的诗,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李白是唐代的一位伟大诗人。回顾我研究过的李白的作品,对他的印象更深了。”丁丁的话提示了三个学习点:

①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李白。

②回忆学过的李白作品。

③对李白的历史地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右边的东东说:“还有其他著名作家。我们也研究过他们的许多作品,自己也读过一些。我想回去把它们整理出来。”冬言是一种学习的延伸: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两个中国作家,纵向了解作家的作品。显然,这把金钥匙非常全面。

(3)单位风格发生了变化。

五年级教材第二册延续了第一册的风格。每个单元仍然由正文和“汉语世界”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

1.《汉语世界》没有安排“日积月累”,而是在每篇课文后面都有一栏“日积月累”,内容较少,象征性地提醒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积累单词和句子。

2.教材不再单独编写,认写一体。

3.自读课文不再写在《汉语世界》(阅读量要通过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来保证)。每个单元的主课文(***25)后面跟着一两篇延伸阅读课文(***16)。

4.三个单元的“语文世界”以综合学习活动的形式出现,旨在加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六年级学习形成发展梯度。

5.在每个单元的“中文世界”的末尾,有一个“单元总结”(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二,教学建议

识字和写作

1.识字任务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

2.读写能力应该与阅读和写作的现实相联系。

3.老师要适当引导。

4.错别字率应该小于1%。这个比例应该是每个学生要求自己这学期要达到的目标,他一定要努力达到。教师要通过激发兴趣、教学方法、培养习惯来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标,并记录其努力程度,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与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

1.独立素养强。

2.硬笔书写楷书,线条工整,有一定的速度。

3.可以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验汉字之美。

(2)阅读

1,整体教学原则

(1)注重积累,但很多地方“挖深洞”;

(2)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而不是追求死记硬背标准答案;

(3)注重学习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是把重点放在阅读的结论上。

2.泛读课文教学刍议。

(1)这些课文需要学生阅读,单词和短语的学习可以留给学生自己,不需要教材。

(2)课文后面的思考题主要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有重大价值的问题。

(3)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和教学时间,在学生愿意的前提下,可以选择部分文章作为主文进行学习。

3.在教学中落实课文后面“金钥匙”中的阅读要求;

(1)自测阅读质量。

第一单元提出自测读文章的方法(第2页),第六单元提出自测读一本书的方法(第62页)。自测的能力不是说说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每个单元,每个课本本,从而逐渐形成跟踪自己的阅读情况,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能力。

(2)写自读书笔记。

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写摘录和注释笔记。进入五年级后,他们已经学会了写提纲笔记和经验笔记。五年级下册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的习惯选择合适的自读笔记样式。参见第82页的“金钥匙”。

(3)在社会背景中了解作品,通过阅读了解社会。

人对社会的认识,既来源于生活实践,也来源于阅读。五年级下册课文文化含量增加,作品不仅与学生自身生活相关,还与整个社会和历史相关。教材在53页的“金钥匙”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社会,在99页的“金钥匙”中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在历史背景中的社会意义。

(4)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能力体现了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倡导多角度、创造性阅读,运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对作品做出“评价”。提问是“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前提条件(对于探究性阅读,教材在第86页的“金钥匙”中给出了简单的指导)。

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首先要引导他们用感性的方式去阅读。深入阅读,不仅要和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更要和作者乃至教材的编者对话。在与作者对话时,不仅要思考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还要把这篇文章放到作者的全部作品中去整体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五年级下册,91和58页,通过“金钥匙”引导学生初步做到这一点。

其次,不能把质疑简单理解为否定教材和作者。进入五年级的学生要更贴近作品本身所传达的感情和思想,最好能和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有* * *音。

(5)快速阅读。

课程标准在第三期提出:“学会按需浏览、扩展知识、收集信息。”收集信息和搜索需要快速阅读。五年级上册在这方面已经给出了足够的指导,教材应该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比如76页的《金钥匙》也提出了译名的读法——外国人的名字。

(6)读古诗。

整套教材在古诗文教学中始终坚持的理念是:

①注重积累。

②注重朗读、背诵、吟诵,而不是传授文学史知识,或者分析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③注意整体感觉。

五年级下册第六页讲古今词义演变,只是启发学生,也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具体内容和规律。老师可以刚到,没必要深究。

此外,教师要通过课外阅读,主动提出阅读和背诵古诗或名言的最低要求。比如全学期至少背诵8首古诗,全学期背诵不少于15篇(段)。应该组织学生互相检查,作为课外阅读成绩的一个方面。

(7)学习叙述顺序和几个人的表情。

表达顺序的教学不应以知识为基础,而应作为感知和理解文本整体的一个步骤,作为提高表达能力的一个练习来进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参见第40页的“金钥匙”)

这本教材还安排了几个个人表达的初步研究。(参见第38页)

(8)搞好读书活动。

第二单元设计了一个关于阅读的综合研究,对自主阅读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第20页和第21页的每一个小栏目都包含了很多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召开读书会,成立读书小组,举办新书展览,坚持到小学毕业,引导学生成为终身自觉的读书人。

(9)继续重视语言积累。

要把积累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监督、检查、辅导和评价。积累的对象可以是生词、好句子、片段、章节,信息也可以积累。

要反复练习积累的语言,注意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活动相结合。

与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动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一般书籍的默读不低于每分钟300字。

3.能够借助词典进行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含义,辨别词语的情感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断文中相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可以抓住要点,理解文章的基本解释方法。

7.阅读记叙文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不喜欢、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读诗,从总体上把握诗歌,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影响和启发,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会浏览,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根据需要收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停顿和逗号、分号、句号的不同用法。

10.阅读优秀的诗歌,注意通过诗歌的语气和节奏来欣赏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60首优秀诗歌(段落)。

11.尝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开展探究性阅读。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654.38+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