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的写作背景

三幕剧《茶馆》是老舍65438到1956的作品。是编剧一生中最好的戏剧创作。全剧三幕,分别描写三个时代。第一幕以1898+65438政变失败为背景;第二幕以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为背景。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加紧黑暗统治。通过鱼台茶馆的“窗口”,截取了一系列生活的横断面,并以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侧面反映了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迁,展示了一系列社会历史风俗画,深刻揭露了三个时代的黑暗与腐朽,从而达到了作者“毁三个时代”的艺术目的。借北京一个叫鱼台的茶馆分三个时期(清末1898初秋;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1940年代抗日战争结束,内战爆发前夕)来展现19结束后中国最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这种时间跨度相当大的“历史总结”,普遍受到当代作家的热捧。对于这个宏大主题的表达,作者选择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经验所能驾驭的轨迹。“在这些变化中,没有办法回避政治问题。但我对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并不熟悉,无法正面描述他们的升与退。我也不太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注:老舍在回答几个关于茶馆的问题,剧本,第5期,1958。)他选择从“侧面”和“小人物”的生活变迁的角度入手,把自己的表现限定在茶馆这个“小社会”里。没有采用中心情节和贯穿全剧的冲突——当代戏剧常见的结构模式,而是采用了李健吾在《谈老舍茶馆》中的发言。文艺报,1958号,1号。)创新形式。许多角色被放置在显示不同时代特征的场景中。这些人物参与了市民社会的“三教九流”:茶馆的店主和服务员、受宠的太监、通过媒人牵线的社会渣滓、走实业救国道路的资本家、旧式和新式的间谍、打手、说书人、相士、逃兵和善良的劳动者...其中,常大师、王利发、秦三人贯穿全剧。他们的性格和人生道路都不一样。“旗手”往往是“一辈子不肯手软”的老爷爷老实人、爽快人;秦设厂,开银行,野心勃勃;掌柜王利发“向大家打招呼,鞠躬行礼”:但最后大家都没办法,只好自己祭奠。“我没有做任何不道德或不自然的事。为什么不让我活了?”“我爱我们的国家,但谁爱我?”——剧中悲伤的情绪,人物对自身命运的迷茫与绝望,透露出一些与近代史相关的悖论意味。老舍《茶馆》的叙事动机来源于他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不公正社会的强烈憎恶。新旧社会的对比不仅是他构建作品的方法,也是他的历史观。他对“旧时代”北京社会生活的熟悉,对普通人命运的同情,他的温柔幽默,他含泪的微笑,使这部作品延续了老舍创作中深厚的人文传统。于是之、郑融、黄宗洛、英若诚等一代杰出艺术家在人艺的演出,也为奠定该剧在当代的“经典”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