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保险起步晚,发展慢,有起有落。从1982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农业保险业务开始,只有中国PICC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并形成一定规模。前10年保费快速增长,第二个10年收益直线下降,呈倒“U”型曲线。总结起来,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恢复试点期(1982 ~ 1990)

1982年,本着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国家和农民分忧的指导思想,PICC恢复了农业保险业务,并一度提供了多项农作物和水产养殖保险。农业保险按照“恢复平衡、积少成多、巨灾之年有备无患”的经营原则,以不盈利为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农业保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试点几十个农业险种。1988保费收入达3.5亿元。

(2)高峰期(1990 ~ 1994)

从恢复农业保险业务到1994,PICC很少关注农业保险的成本和利润,根据各地的需求开办了很多农业保险。到1993,农业保险险种总数近百个,保费收入达到8.3亿元,农业保险发展达到历史最高峰。但巨额保费伴随着赔付率,其中农险赔付率为116%,赔付率为56%。但与1986年达到136%的派息率相比,并不是最高的一年。

持续萎缩期(1994 ~ 2003)

1994之后,中央财政要求PICC全面与商业保险公司合并,实行以上缴利税为主要目标的新财务会计制度,全部与经济效益挂钩。此时,PICC开始考虑调整农业保险结构,对一些高风险、高亏损的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赔付率随即下降;但与此同时,农业保险规模和保费收入也逐年减少,太平洋、平安、未来等所有保险公司都没有投保农业保险。从1982到2002年底,农业保险累计保费收入83亿元,赔付支出70.4亿元,赔付率接近平均水平的85%。加上经营管理费用,农业保险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虽然国家从1996开始免除农业保险的营业税,但与巨大的风险相比,微不足道。

这一时期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险种从最多时的近100个下降到不足30个。自PICC改制以来,农业保险业务已逐步关闭,而中华联合财险勉强维持。2003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为4.6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04%,占全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0.5%,占总保费收入的0.12%。农业保险深度小于0.05%,农业保险密度小于1元。

㈣改革时期(2004年至今)

2003年6月,安盟保险公司获准在成都设立财产保险分公司,这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农业保险公司。2004年3月,全国1专业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成立。与国内原有农业保险业务运作的重大区别在于,安心保险将采取“政府财政补贴推广、商业运作”的模式。除传统的养殖和水产养殖保险外,公司还经营涉农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短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农村居民健康保险等。,实行“以险养险”的政策。一旦公司遭遇巨灾,无法通过再保险承担,政府通过特殊的救灾政策给予支持。此后,吉林安华农业保险公司、黑龙江垦区阳光互助农业保险公司相继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新一轮农业保险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启动。

延伸阅读:如何买保险,哪个好,教你如何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