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道。云上的稻国

黄炳辉

上帝深爱着那叶村,把它藏在时间的深处,散发着壮乡的独特魅力。沧桑的古道,雄伟的梯田,古老的壮剧,神秘的祭祀...都融入了一个多彩而壮丽的篇章。

那叶村位于阜宁县华家乡,大自然为壮族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它以华丽优雅的姿态静静地伫立在群山之中,让那叶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当你踏着绿草,踏上宽厚古朴的千年石阶,倚着横跨河岸的古桥,是一种心灵的净化,灵魂的皈依。徜徉在田间小路,融入风景如画的田间怀抱,感受大自然赐予的宁静,聆听时而悠扬悠扬的山歌,如泣如诉,让饱含乡土乳汁的旋律按摩心灵,擦去身心的尘埃。

古道?时间像一首诗。

唐朝时,那也位于大理到永年的陆路交通要道上。宋代岭南曰:“若行特莫路,亦由衡山至洛玻府商安县、洋县至爱安、西宁府、抚州、洛贡县、水铺、特莫路。我们沿着八宝河一路开车到了三拉,经过Ese到了田放,站在田放的入口处向北望去,这时野鸭出现在我们面前。放眼望去,群山拱起,群峰起伏,似波涛汹涌,树木苍茫,云雾缭绕,我弯腰环顾四周,豁然开朗。南陌、田放、钟平、那也四个村庄星罗棋布。从山腰到山脚,有上千个梯田,面积达万亩。近景和远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崎岖的古道嵌在高山梯田里。关于这条古道,民间有个说法:“捉马剥隘口,三日两头送,上捉阿蒙那撒,中捉八宝八甲,下捉花甲。“古道旁的阴凉草地上,三五成群的牛或站或卧,漫不经心地噘着嘴,吃着反刍胃里的食物。如今,这条人迹罕至的古道曾经挤满了骡马。每一个石阶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个被马蹄踏过的石臼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走在祖先曾经走过的石板上,仿佛是走过一条长长的历史走廊。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气息,隐约听到他们的脚步声,马的嘶鸣声,马蹄的嘎吱声。在孤独的时光里,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千辛万苦的大篷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颠簸的山路上跋涉,没日没夜地扛着挑夫,来回穿梭,依稀闻到茶叶和旱烟的味道。

从田放垭口到横跨两条山涧交汇处的安吉桥渡口,高差近1000米。千百年来,无数的商队都要通过这座桥来往于那叶。小桥上青石铺成的古道早已磨光,桥头立着一块石碑,记录着那叶村民和过往商贾的建桥历史。这座石桥和石碑,尽管历经风雨,依然保持着古老的姿态,傲然挺立,无视生命的变化驱动。拱门像一道彩虹,投射在清澈的河水中,映出美丽的环影。为了了解它,我站在安吉桥边,陪伴着它,看着它。看着就像在看一段历史。安吉桥老了,老得看不清日期,又年轻。即使断了,它的脊背依然挺拔,风雨冲刷,它的风格依然如故。那些历史的碎片,会在那一瞬间被整合,重新焕发光彩。

沿着古道走到那也村中心的古戏台,看到记录那也历史的石刻,我就放心了。在这条古道上,不知镌刻了多少悲壮的人生传奇,烙下了多少无言的承诺和约定,许多前人的记忆在脑海中慢慢复活呈现。

“露台?千年人文画卷”

那也村在山上,住在空中。每天倚着杆台,可以看到远山和云海,可以在夕阳、日出、云海中虚度年华。每次走过村子,都觉得那叶是藏在深山乡野里的沧海明珠。进村必看神奇的古井“莫曼”。相传那也村的祖先就住在那也河边。村子一放牧,所有的牛都跑到山坡上的草坪上。草坪中央有巨石,泉水在巨石边汩汩流出。牛吃饱后会舔舔,喝喝山泉水,躺在清凉的榕树下,十天半个月不回家。后来村里的长辈互相比较,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风水胜地,就选择搬到了这里。经过披荆斩棘,堆山治水,开山造田,引水灌溉,凿石架桥,填岭建村。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边强部落首领孟获战败。其中一支队伍迁移到滇东南,迁到那野后,加入了一场大规模的合建开荒运动。经过一千多年的建设,那叶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阜宁最大的乡村城市。搬到半山腰后,周围村庄天花瘟疫盛行,那叶村民安然无恙。村里的村长老说,这是村里保护灵泉的原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祖祖辈辈辛勤耕耘,把周围的荒山变成了良田。梯田是那野先民千百年来在自然山川中创造的人文画卷。也是一部拓荒史,一部充满血泪的拓荒史,一部稻作文明的发展史。站在那叶村前,俯瞰群山,在体验了千年打造的千亩梯田奇观后,你会为这种壮阔的气势感到难以形容的震撼。

那叶在时间的流动中走过了千百年,与青蛙同眠,与鸟儿同醒,寒来暑往,精耕细作变财富。以“那”为基础的传统稻作文化,以“那”为基础的生产文化,以“那”为基础的杆文化,以“那”为基础的饮食文化,以“那”为基础的节日文化,代代受到冲击。它是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基础,是稻作文化的一朵奇葩。

“祭祀米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那叶村山脚下口。有两棵秋枫,两棵大叶榕树,枝头盘旋,老藤攀援。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充满活力。遮阳,满眼绿色。山涧在树根附近的岩石上跳跃奔流,异常清澈。斑驳的日影从层层树冠中漏出,给这片森林增添了一丝神秘。树脚下的寺庙供奉着稻米之神,稻米的壮语意为“森林”、“树林”。崇拜森林,以森林中的大树为村中的圣树,称为“易”树。周边严格保护,禁止砍伐、抛撒泥土或垃圾、掩埋。“稗草”的神圣性可以避免疾病和瘟疫,预防灾难。在“稗子”环绕的村庄里,村民可以健康长寿,衣食无忧。森林崇拜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本质是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文化特征。那也村和富宁各地的壮族一样,有着老实神的四维存在,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在这个固定的地方,祈求心灵的安宁和随时的眷顾。除夕夜晚饭前,要在这里祭拜,祈雨,村里举行婚礼,外出远行或外出旅游时,也要在这里祭拜...连续攻击是一种习惯。

追上龙,参加开街前的拜米祈雨活动,是我几年来的期待。为了能在那里,我加入了向米神献祭的庄严人群。在祭祀和娱乐神灵的神圣感和神秘感中迎接春耕春雨的到来。在烧香拜神的烟雾中感受祖先的遗风,倾听前辈的规劝,以求得到神灵的保佑。在念诵完感恩土地、向往丰收、深情呼唤美好生活的经文后,莫氏将篮子里的种子撒向参加祭拜的人们,人们用双手捧着,或卷起衣襟去捡种子。把收到的种子用红纸或红布包好,放进口袋里。古老的习俗是一种血脉交融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是维系一个民族过去和未来的纽带。古经可以洗去心灵的污点,擦去身上的尘埃,抚慰疲惫的心灵,使人在与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宽容、谦逊和尊重。米庙附近的秋枫树,永远会在我心里留下一个美丽的角落,因为它和祖先之间还有脐带的渊源。

“端端?为人们歌唱,为上帝起舞

一年一度的龙舟节,来自州内外的65,438+00多个剧团登台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壮剧声乐流派,同时,他们还可以聆听到歌王和神仙的优美歌曲。

“终无曲,稗子少,稗子多”。唱和竞歌是龙尾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主持人,歌手纳爷首先开始热情地演唱:“我家住在云里,村里彩云环绕,有梯田,有九重瑰丽的织锦……”后来王松葛仙的比赛开始了,女歌手开始唱:“姐姐住在山上,住在梯田旁边,田埂又高又陡,我找个伙伴种地,姐姐找个伙伴当师傅……”男歌手齐声唱道:“姐姐住在山上,山脊很陡。在歌会、歌厅,我们用歌交友,用歌求爱,用歌比拼才艺。歌王仙人大赛,我们会歌,要歌,接歌...其中充满了幽默和诙谐。在悠扬的歌声中一问一答,相互呼应。歌手们期待在歌会上一飞冲天。路边,树下,人们在窃窃私语或窃窃私语,酝酿着歌词。在节日期间,作者可以休息,让他的心情变得愉快。

“长戏必唱,无戏不长”,“锣鼓不响,庄稼不长”,壮剧是长节里必不可少的文化娱乐活动。纳耶隆节当天,人们可以一边喝着米茶,吃着粽子,一边观看锣鼓喧天后各种剧团的精彩表演,听着用不同声音演唱的传统剧目和新剧,如“哎呀呀”“哎哞”“好嗨”“一禾海”。此时壮语醇厚的母语压制着杨,戏曲动人的旋律,一波接着一波,阵阵接着一阵,冲撞着我的心,沉入我的心底。壮剧作为壮族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蕴藏在秀美的山川之中,流淌在千万人的心中。讴歌新人新事物,新世界,点燃多彩人生。教育人们认识善恶,明辨是非,分清黑白,判断是非,明理,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守操守、守诚信、善容、宽容、敬畏天地、敬畏自然。这些都凝聚成挥之不去的情感,镌刻在族群的心中,族群的精神世界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被世代构建和维系。歌手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天地自然生命的奥秘,演绎了生命的生动律动,表达了甜蜜幸福的爱情主题,用最朴素的语境传达了天人合一的广阔内涵。

那叶,一个尘封已久的红色村落。

每次站在用村民无偿捐赠的土地建成的红色展厅前,我都仿佛回到了英雄辈出的烽火岁月,在这片土地上上演的悲壮不屈的战斗诗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古道上锁喉的地方,点燃了燃烧的爱国之心。那耶人集粮捐钱,包粮骑马,积极参军,开启了热血悲壮的卫国之歌。云贵桂边区的军民,在敌人的血腥镇压下,从不屈服,在这片土地上,毫不吝惜地挥洒着青春和热血。

20世纪30年代,红七军21师余部在黄等人的领导下,开辟并建立了以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孤立无助、远离中央领导、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严峻形势下,浴血奋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性地开展根据地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民族统战工作和经济文化建设,坚持红旗20年,直到新中国诞生。古道边的那耶人,心系家园,牢记天下之责,对国家和世界的责任感。为世代生活的人们筑起一道安全屏障,为后代编织一个睡眠的摇篮。1934年,红军干部赵敏、秦永改、黄国桥、朱国英到花甲、那野进行秘密地下活动。王福兴、、吕锡侯、傅等红军干部,晚上围炉谈心,喝鸡血酒,宣誓加入中国。经过秘密的串联和组织,成立了秘密卫队。王福兴是红卫兵队长。傅、为副都督,鲁为副都督。从1936年到1937年,他们组织红卫兵参加了六次反对那叶的惨烈战斗。这是一片用鲜血铸就的土地,为巩固和扩大边区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为了后人不忘记红军红卫兵惊心动魄的业绩和先烈们的事迹。在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那叶村民捐资修建了红色展览馆和红色文化广场。红色展厅镌刻着响亮的名字,一串串能让阜宁历史响彻云霄的名字和事迹,让后人铭记。每次站在王的遗像前,我都从她的眼睛里看到那个女人的温柔,温柔,坚毅。寂静中,有微弱的声音在风中吟唱,让人感觉无限。她临死前的壮举,给娜叶留下了一抹亮丽的霓虹色彩。王是红卫兵队长王福兴的妻子。在她2005年去世之前,这个深山里的一位90岁的壮族妇女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唱国际歌,壮语和汉语。1936年底,滇桂军阀加紧对滇黔桂边区根据地的围剿。由于王天刚生下她的儿子林晓珊,她太虚弱了,不能随队行进,不幸被捕。面对血淋淋的屠刀和敌人炙热的枪口,她无所畏惧。敌人先后六次派她去华家、内能、富宁,她始终坚贞不屈。入狱一年后,她没有动摇自己的革命信念。在国家灾难和家族世仇面前,那叶红卫兵的英勇善战令人惊叹,令人钦佩。十里良田滚滚硝烟,在历史上留下动人的声响。他们充满了磅礴的民族斗争精神,像出鞘的利剑,充满了勇气,闪耀着耀眼的光辉。像悬挂的时钟,响彻天空,化作铿锵的歌声。人民是最坚固的堡垒,民心是最坚固的根据地。邓小平同志嘱咐并重托“阜宁是革命根据地,确有其事,请有关部门注意”。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滇黔桂边区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鲜为人知。2016 12.26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区游击队革命斗争史座谈会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在富宁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云贵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一致认为:“云贵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建立时间最早,斗争范围最广,坚持时间最长,政权最完善,少数民族参与最多,英雄豪杰最伟大,通过历史创造丰碑,积淀文化。历史必将以火热的胸怀把革命老区的火种留在强大的家乡,让它万古长青,在盛世中发扬光大。

历史文化不仅仅是一堆纸片,还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历经千年的烟尘,到处都充满了新鲜的光芒和诱人的商机。仰望最后的浪漫,俯瞰千里梯田,我眼中的风景夹杂着先辈的血泪,承载着千万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