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隋朝和初唐社会相对稳定后,随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也在盛唐时期迅速发展。在手工业中,工艺美术占了很大一部分。城市工场手工业成为唐代手工业的基本形式。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唐中期以后,一部分手工业逐渐脱离农业,成为商品生产的独立作坊。中唐以后,城市作坊有织锦作坊、地毯作坊、毛毡作坊、染色作坊、造纸作坊、造船作坊、酒铺、制糖作坊等。手工作坊不仅是制造的地方,也是销售的地方。生产同类商品的作坊和店铺都集中在城里的一个街区,叫做“线”,长安有220条线。手工业作坊之间建立了行会组织。行会组织的主要作用是调整作坊之间的关系,避免竞争,负责与政府打交道,如纳税、应对公务等。手工业经济中的这些新现象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手工业向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官营手工业。

官办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尤其是工艺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前几章所述,大多数工艺美术的精美产品都是由官办的手工业制作的。中国古代官方手工艺品主要分为五大项:①民用建筑,包括城市、宫殿、墓葬、运河和军事防御工程,如长城。(2)王室日常生活和仪式所需的各种器皿,包括服装、器皿、礼仪仪式、交通工具、乐器等。③各种武器,如盔甲、马鞍、弓箭等。④钱和一些青铜器(如铜镜)。⑤盐、铁、铜甚至茶叶等政府垄断的手工业。这五项除最后一项外,大部分都与艺术有关,而2343项尤其与工艺美术有关。由于古代社会的巨额财富集中在统治阶级手中,官办手工艺品的制作质量较高,往往代表了一定时期工艺美术技艺的最高水平。

唐代官手工业非常发达。根据盛唐时期,官方手工业机构比汉魏南北朝时期更加扩大,有四个机构:少府、江左、琦君和都水。少府掌管各种技艺,还有①上中部,为举行祭祀和各种仪式提供器皿和服饰。(2)佐商部,供应各种车、风扇、雨伞、罩子等。皇帝和皇室使用。(3)右商部,为皇帝和李世民供应马鞍、刀、剑、斧、钹、甲、椽、纸、笔、席、碾子等。各政府部门。(4)织染司,为皇室和官员供应冠组,以及缝纫、染色和织锦。丝绸等。⑤棕榈冶炼部,供应熔铸铜器和铁器。此外,少府监还管理着各地各种冶炼铸钱的机构。他将负责土木工程,与①左学部(木工)。②右校部(岩土)。③中校的办公室(船、车等。).(4)镇政府机关(泥瓦匠、陶工)。贞观府是北朝以来的常设机构,承担以下工程:修建石窟(北齐贞观府下有石窟)、墓前碑刻、墓中石像、石兽、陶俑。将与五名测井主管一起担任主管。军器监是修复和治疗铠甲弩的武器,由弩坊和铠甲坊组成。水监主管水利,主管四川泽金梁渠堰塘管理。在上述四所监狱中,少府监狱与工艺美术的关系最大,贞观府与雕塑艺术的关系最大,初唐时,少府监狱中有一些当时的著名艺术家,如点化,少府监和擅长绘画,方上成斗和毛婆罗等(“方上”意为“少府”)。唐朝有开元年间的“集贤殿书院”,里面有一个“画直”。

与工艺美术密切相关的少府监,规模庞大,内部分工精细。如织染部包含二十五个“作品”,其中织布有布、丝、绢、纱、斜纹、罗、锦、绮、■和棕等十种作坊,组、丝、绦、缨等五种作坊。该行的工作是什么?有线、砖、网四个作坊,有青、品红、黄、白、皂、紫六个作坊。

城市中独立手工业作坊的兴起和政府作坊中“劳役制”的逐渐变化,是唐代手工业和技术最重要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必然会对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代工艺美术新面貌的形成,既有社会经济原因,也有中外文化交流和科技进步的原因。

唐朝的丝织品遍布全国。根据文献记载的当地地方贡赋可知,河北路的丁、镇、魏、项,河南路的蔡、燕、滑、徐、叶,淮南路的扬州,江南路的岳、润、苏、胡、杭,建南路的成都、桓、蜀、汉,都有各种丝制品出产。如定州有细丝、瑞丝、二丝、单丝、二丝包、熟丝等。蔡州四巢,云花,龟甲,倍距,和?■如丝绸,扬州有奇袍锦、被子锦、半臂锦、绝丝,越州有名贵花卉、花纹,而白织、梭织、十种花纹等丝绸,还有轻容、生丝、花纱、吴丝等。江南越州等地丝织的发展主要是在中唐以后。丝绸到处都有生产。在唐朝的租佃制下,农民不得不接受丝绸和棉花。此外,唐代的麻织也很普遍。淮南路、江南路很多郡都有葛、米、葛布作为贡品。

丝织品的名称很多,代表了织法和花纹的不同。丝、绸、锦等名称因织造方法不同而有区别。

丝绸是平纹织成的,古时候本来叫“连”,梁武帝的别称是“阿连”,所以改名为“丝”,现在叫丝绸。平纹绸没有花纹,只能用染色来装饰。

斜纹是一种单色斜纹组织。斜纹组织的组织变化很大,因为经纬起伏的斜纹组织排列变化很大,斜纹的组织可以随时变化,产生花纹。这种编织图案的方法叫做“提花”。斜纹可以是平的,也就是用斜纹组织花纹的丝绸地,也可以是斜纹地,也就是地花纹和花纹是两种不同的斜纹组织。

织锦是一种多色多织(现在称为缎织),质地厚重。唐代的织锦在技术上不同于经织锦和纬织锦。纬锦是唐代的新创造,大概始于武侯时期。纬锦使用多根多色纬纱编织图案。织布机复杂,但操作简单,可以织出比经锦更复杂的图案和更宽的织物。唐代的彩锦,效果非常丰富。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织锦包括武德时期(公元618-626年)的“朱利安天马织锦”和公元660年左右的狮凤织锦、蜀江织锦。这些织锦都是经编织锦,织出来的图案都是很多球。球的外缘是珠子,中心是马、狮子或花。这种图案在唐代的织物中非常流行(图226、227和228)。

类似的织锦也保存在法隆寺。其中“四天王锦”长四尺多,宽八尺,是现存最大的完整唐锦。新疆还发现了织有“花对鹿”字样的纬锦碎片,也是珍贵的标本。

唐朝时,织锦的名称常常混杂在一起。比如中唐以后,有一种珍贵的面料“织锦”。浙西出产的织锦,可织出“立鹅、天马、织锦、豹纹”等图案,有“文采奇丽”之说。Twinkle silk也可以叫锦缎,从纺织工艺的角度还很难判断是斜纹还是锦缎。

罗,纱是一种正确的织法,一种复杂的织法自汉代以来一直流行。纱和纱是单色半透明的,可以通过染色来装饰。

织锦名称的多样性表明,在平纹、斜纹、缎纹的基础上可以有多种变化,尤其是斜纹、缎纹。其实,织锦的不同名称是由于织造方法的不同,织锦的图案都是利用提花的多样变化而产生的。

在唐代,平织丝绸上的装饰方法是染色。除了单色染色,各种技术也用于染色图案,这些图案可以是单色图案或多达四种颜色。唐代流行的染法有三种:缬、缬、缬。

颜就是今天人们所记得的“蜡染”。贾瓦勒是一块雕花木板,中间夹着布帛,缝隙用染料填实。然后移开木板,显示图案。有时宽幅对折,染出的图案对称。这个技能传说是唐玄宗时刘洁玉的妹妹所创。先是在宫禁中流传,后又流向民间。然而,根据另一项记录,在隋朝大业期间,杨迪皇帝曾送给宫人和他的妻子一件“五色百褶裙”。捻就是用线把布和丝打成结。染色后打结的部分没有浸过,变得斑驳。如果绳结是按照一定的模式排列的,那么这个模式就是按照一定的模式排列的。

在新疆发现了各种染色方法的碎片。日本的正仓院也保存了一些,日本也保存了折扇和屏风。

丝绸上除了各种染色,还有彩绘。如唐代妇女所用的“绸”上常加彩画(从肩后将长条状的锦或纱或丝包裹在两臂之间)。六朝时期将金银箔剪成花饰贴在衣服上的方法,可能在唐代也有。

在丝织品中,织锦的技艺(即汉代的织锦)进一步发展到了绘画。武则天当皇后的时候,已经织了400尊佛像,绣了佛像。有唐朝传到日本的编织佛像。

刺绣作为丝织品的加工,在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前代的针绣和锁绣外,它在唐代发展了平绣和平绣,类似于今天的乱针绣。唐代刺绣在色彩的运用上有仿晕的效果,称为“云浮绣”。在敦煌已经发现了刺绣佛像和装饰品混合锁绣或锁绣在平绣。

唐代染布的图案、花纹名称很多,但实际内容还有待考证。从实物遗存来看,唐代的典型图案有:①天马、堆风等动物图案置于团客圈内,呈四个方向连续排列,空隙处排列有四个卷草图案。(2)团花如宝花的方形连续花纹。在这些模式中,前者尤其值得注意。据文献记载,唐代窦创制此纹:“唐太宗年间(公元650年前),库瑞金出现雉、斗羊、凤、游鳞,为所创,流传至今”(张彦远《历代名画》卷十)。窦在唐朝初年被派往四川统治并负责建造皇家物品。他的家族世代都是工匠,如时轮的叔祖父窦迟、的父亲窦康、的叔叔窦福、的堂兄窦发奇。窦封为陵阳公,故作“四川张”。从引文中可以看出,这种“阿雅羊公象”是以雉、羊、凤、龙等动物为原型的,而且很多是成对的动物,如雉鸡、斗羊等。

具有这两种特征的图案在唐代的流行,从一些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比如武则天统治时期,各个帝国将领的服饰都是以成对的狮子、独角兽、虎豹、鹰、鹳、骈马来区分,国王则以龙、鹿来装饰,大臣则以鹅来装饰。此外,奢侈的丝绸产品在唐朝被禁止,包括盘龙,堆风,麒麟,狮子,天马,邪灵,孔雀,鹤,曹植,万紫和双升。这些图案很多都可以从现有的实物和影像资料中看到。

唐代工艺:罗店镶嵌、木刻、漆画、雕刻是唐代工艺的杰出成就。这些技艺大多是南朝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在唐代宫廷生活和贵族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文献记载,上中司每年为宫廷制作的器物中,有平的、镶齿的、珍贵的珠宝和木画等名称。

中国古代的青铜工艺经过汉六朝一直在不断发展,包括铜镜。隋唐时期的铜镜各具特色。

隋代的铜镜和六朝的不容易区分。镜背装饰最外面的轮廓是一圈正斜体的铭文,大部分是并列的,如:“玉匣谈天开镜,光如一片水,照人两岸。”(是南北朝诗人庾信关于镜子的诗的前四句。)镜背主要装饰部分在镜钮附近的环形区域,期间四六只珍奇动物(龙、狮、凤等。)常作,有人作六组花,形似写实风格,疏密排列。

唐代铜镜中,除了一些与隋代样式相同的铜镜外,最大的部分就是所谓的“海马葡萄镜”。此铜镜背面饰有高浮雕动物、葡萄,有时还有孔雀、蜜蜂、雀之类,图案密集。唐镜后面的装饰也是以人物故事为题材,比如树下有人弹琴或者月宫桂树有嫦娥,玉兔砸药。但有大量的花鸟,如双熊、鹊蝶、鸳鸯鹅等。,并且还有各种珍贵的花卉布置装饰(图229)。这些铜镜有的是圆形,但也流行六进(六弧形成的圆周)或六出八出(如六瓣或八瓣形成的圆周)的菱形。唐镜有着高超的铸造技术,柔和自然的花纹,以及非常细腻逼真的浮雕效果。其合金成分与汉镜大致相同(铜约70%,锡约25%,铅约5%)。因为磨面是白色的,所以也叫白铜。唐朝铜镜在当时是很珍贵的东西,比如玄宗生日的时候给他的大臣们送铜镜。唐代铜镜中也有一些非常豪华的。

铜镜背面除铸造花纹外,还可以用金银糊工艺装饰,涂上金银,装饰珍珠母。河南洛阳唐墓(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出土的罗店镜,直径25厘米。罗店嵌入一幅画。树下有两个人对面坐着弹琴,一只鹤在前面翩翩起舞,周围是各种花鸟。这个题材的内容不完全了解,但在唐代也很流行(图230)。

唐代的铜钟也保留了下来。比如Xi安景龙关的大钟(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高一米半,重三百多斤。它装饰有浮雕的狮子和凤凰。这口大钟是汉代以来罕见的大型青铜铸器。

在唐代的金属工艺中,金银工艺也非常发达。大部分都是各种饰品,比如发夹,臂章,戒指。其次是各种酒器和食器,据文献记载,有瓶、瓮、罐、勺、杯、碗、盘等。在唐代发现的金银器中,有高脚菱形酒杯、六棱形盘、莲花形碗,都雕刻有各种熟悉的花鸟图案。这些物件都是纯银或镀金银锤打而成(图233)。

由于货币的作用,这些金银器皿不易保存,至今所剩无几。由于唐代商业经济发达,货币需求增加,中唐以后青铜器的生产也是矛盾的。如果你卖一千块钱换铜,可以得到六公斤,每公斤文物可以得到六千块钱。所以自然的趋势就是把卖钱当工具,从而造成政治干预。屡令禁止。会昌废佛时,佛寺内大量青铜器被毁。

兵器在唐代金属工艺中也很重要,但现存实物很少。

隋代的陶瓷技术没有明显的变化。隋仁寿三年(公元603年)墓在安阳殷墟遗址上发掘。墓主人名叫卜仁,墓中有四个青瓷壶、五个白瓷碗和一个白瓷盘,与泾县冯墓出土的极为相似。据古籍记载,隋代贺畴发明“青瓷”是因为他的琉璃杰作。虽然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记录,但现在还很难确定何畴到底发明了什么“青瓷”。在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的古墓中发现了玻璃制品和小装饰品。泾县冯墓中发现一种可称为“琉璃”的淡蓝色杯子,其风格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发现的所谓“罗马玻璃”相似。

陶瓷在唐代,尤其是晚唐五代,有了重要的发展。唐代最重要的陶瓷是青瓷、白瓷和“唐三彩”陶器。

青瓷的代表产地是越州,白瓷的代表产地是兴州。陆羽在公元八世纪中叶比较了这两种瓷器,并提到了其他地方的产品:“伊、越州、定州、梧州、越州、寿州、洪州。还是去兴州吧,不然。兴瓷为银,越瓷为玉,兴不如悦意。兴瓷若雪,越瓷冰冷,兴不如月儿。兴华白和,越瓷是青和谭绿,兴不如岳三和岳周瓷,都是青,而青有利于茶,茶是白和红的。中国白、兴洲、深棕色;寿州瓷黄,深棕紫;洪州瓷棕黑,不宜泡茶。”

青瓷是中国瓷器的开端,各种浓度不同、色调各异的“蓝”釉是中国最早的瓷釉。唐代青瓷继承了南朝的传统。最重要的产地是今天浙东的绍兴,也就是唐代的越州。因此,越窑青瓷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尤其是唐五代陶瓷史上的第一件陶瓷工艺品。

唐代越窑青瓷烧制温度在1250度以上,敲击声清脆。唐朝中期(公元847-859年),有个调性的官郭道元,说他擅长打瓯,一共十二个兴瓯、月瓯,并在里面加水,用筋打,比方响更精彩。清脆的音乐也是瓷器的一大特色。

唐代越窑青瓷的巨大进步还在于烧制“长石釉”的成功(釉中必须含有硅酸,或用草木灰,或用应时和长石。长石的成功使用可以克服釉汁不均的缺点,产生细腻的效果。长石釉的成功是陶瓷工艺上划时代的变革,所以唐代越窑青瓷鲜艳动人的色彩不断吸引着诗人的赞美。如徐夤诗中“祖母绿融绿,色新,陶成先得我君贡。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填丝云。古镜穿破,嫩荷涵露江水。中山的竹叶初现,有病就很好了。”还有陆桂梦的诗:“九月秋风开窑,胜千峰翠色。

这样我们可以一起庆祝午夜,一起送杯子。——五代时越窑颜色被描述为:“古镜破青苔”、“嫩莲露”、“千峰翠”。

唐代越窑流行的装饰方法是用流畅的线条雕刻釉下胎,雕刻出的图案十分生动,有牡丹、荷花、莲瓣、荷叶、名贵花卉、卷草等花卉图案,有龙、狮、凤、鹤、鹦鹉、鸳鸯、鹅、龟、鱼、蝶、鸟等动物图案和神仙、人物、飞鸟。

唐代越窑青瓷烧制的地方现在已经发现,主要是绍兴的九眼山和余姚的上林湖。

越窑器物出土年代准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比如已知最早的是唐长青三年(公元823年)的一篇墓志铭。其次,绍兴唐家仆北海君夫人墓出土一批青瓷,包括两个短口长柄壶、一个素净瓷盘和一个带花瓷盘。圆形盒子,一个左手插花。墓志的年代是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其次是残壶,上面有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的字样。从这些例子可以确定,越窑在中唐时期已经进入成熟期。

越窑青瓷在五代时期成为极其珍贵的珍品。在江南地区相对稳定,工商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越窑越来越精致,产量大大提高。五代末北宋初,岳倩向中原进贡,一次可以有一万多件,或者五万多件,最多的时候达到十四万件。其中有金银瓷(瓷碗烧钮,边无釉,边上镶嵌金或银,称为金银)。最精美的越窑在岳倩时期是禁止民间使用的,所以这一时期的越窑也被称为“秘彩窑”,但秘彩窑的名称最早始于唐代。

青瓷是中国早期陶瓷生产中最受欢迎的。除了越州窑,陆羽《茶经》所列的还有定州(陕西泾阳)、梧州(浙江金华)、越州(湖南岳阳)、寿州(安徽寿县)、洪州(江西南昌)。其中寿州窑多为黄色,洪州窑多为褐色。这两处窑址尚未发现,目前还很难确定现存的器物中哪一处是这两处窑址的产物。窑址已被发掘,在岳州窑发现了大量产品。越州窑遗址位于湖南岳阳附近的湘阴县窑头山。其制作是豆青釉半瓷,也有米色釉和白色釉。在长沙市郊发现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墓志的“伊冯王墓”中,出土了越窑器物。各种青瓷罐罐都有雕花装饰。梧州窑在金华附近,生产的青瓷相当厚重。

近年来,各地发现了许多具有越窑风格的唐代青瓷窑和实物标本,大多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和长江流域以北。已知的青瓷窑都是五代北宋的。南方青瓷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广东番禺县石马村唐墓中发现的大量青瓷。如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在广州巡抚史耀阁长女昙曜墓中发现一个四耳青瓷罐,另一个唐代墓葬出土了一个设计精美的梁盖罐,当时同一墓葬共出土瓷器185件。这些蓝釉瓷胎坚白略灰,釉色浅灰蓝,薄润,是可与唐越窑媲美的产品。在广州附近的黄帝岗发现了青瓷窑址,这表明广州在唐五代也是一个生产青瓷的中心。广东东部的惠阳白马山、潮州上步也有唐代风格的青瓷窑址,潮州有宋明风格的龙泉瓷。

景德镇是中国现代陶瓷技术的中心。唐代也烧制越窑风格的青瓷。胡翔和湖田地区有许多古窑址。

江西吉安何勇镇的吉州窑,宋代以白瓷闻名,唐代的产品以白瓷为主,也有青瓷。但是发现实物并不多,具体了解还是有欠缺。

青瓷不仅在唐五代时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而且大量销往国外。唐代越窑风格的青瓷残片在海外发现。例如,在埃及开罗附近的古城福斯塔(该城繁荣于9世纪,毁于13世纪初)、波斯的查马拉特遗址(该城建于公元838年,毁于公元883年)和印度的布拉米纳巴德遗址(毁于公元1020年的地震)都发现了碎片。日本的法隆寺等地也有唐代传下来的越窑瓷器。至于青瓷,从明代开始流行,五代出现了一种所谓的“柴窑”青瓷。据《后周世宗》记载,烧制的瓷器釉色为“雨后青云破,色如未来”。明代有记载柴窑的特点是“蓝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响如清”,据说窑址在郑州附近。这些说法目前还没有得到证实,过去所谓的柴窑器具都是附带的。

姚兴白瓷在唐代被称为越窑青瓷。白瓷的兴起,开启了中国陶瓷历史后期的新传统。唐宋时期是青瓷和白瓷并行的时代。宋代以后,元明清以来以白瓷为主。姚兴的白瓷在唐代非常流行。

据唐代记载,邢窑位于河北内丘,但窑址尚未确定。现在可以看到很多唐代的白釉瓷器,专家认为就是所谓的“邢窑”。例如,在广州附近的唐十二年(公元858年)付瑶墓中发现了一对除青瓷外的白瓷碗,这肯定是邢窑。胎厚,胎土白洁,细如泥,极硬,瓷化程度高,白釉润泽,不透明,不开,略带黄色或淡蓝色光。胎和釉之间有一层釉下彩,或者叫花庄土。从风格上来说,碗的特点是圆的高边(俗称“折边”),没有平底。现在已经发现了许多这种白色瓷器。据记载,邢窑在唐代虽称越窑,但唐代以后邢窑并没有进一步发展。定州是北宋时期的白瓷中心。唐代鄯善地区还有平定、平阳、霍州等地的白瓷。

以前四川有个所谓的大义窑。杜甫诗中说“大邑烧瓷轻坚,扣如金城哀玉传说。白家胜似霜雪,急送毛宅可怜。”近几年在四川发现的白瓷虽然不是“淡而浓”,但也不是釉色接近霜雪的白釉。大邑窑的遗址还有待确定。在湖南发现了大量的白釉瓷器,其产地至今难以确定。

江西吉州窑是白瓷的中心。兴起时期大致在五代。冀州有北宋定窑的印刷和磁州窑的黑漆花装饰,冀州也生产黑瓷。

这些残缺的资料也说明了唐代白瓷的普遍性(图231)。

唐三彩属于汉代的青黄铅软釉体系。唐代多为随葬随葬品,与越州青瓷、兴州白瓷不同。有人物、鸟兽、车马的雕塑,还有许多器皿,如瓶、罐、盘、灯等。唐三彩因胚软,釉黄、绿、白,故称“三彩”。浓黄色接近红褐色,蓝色很少见。三彩有意识地用釉色的变化来装饰,富有华丽的效果。

唐代的装饰艺术以其华丽优美的风格成为时代的特征。比如从敦煌藻井的图案可以看出,垂帘变成了一个个花圈,卷曲的草地上长出了茂盛的花朵;姜黄的叶子变得多样,具有相当的厚度。这种花多是密密麻麻的重瓣,没有完全展开,每片花瓣都饱含汁液,以至于展开又折回。

唐代的卷草纹在敦煌藻井纹中都是鲜艳艳丽的(图235)。唐代的花卉图案常见于织锦染布、铜镜和瓷器。唐代碑刻侧面的浮雕卷草花卉图案(如Xi安碑林的大支禅师碑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显示了唐代图案的健康风格。

在花卉图案中,莲花进一步丰富,宝花开始流行。牡丹作为洛阳名花,也成为此后装饰艺术范围内最受重视的图案(图234)。与花卉图案相配的是一些鸟、蝴蝶之类的东西。特别是花鸟组成一个小场景,很有诗意。成对的鸟,如鸳鸯,也很常见。

唐代的动物图案中也有一些龙凤,非常传神。

唐代装饰纹样最明显的特点是写实风格,在组织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形象处理精致,没有大量变形。唐代装饰艺术是自战国末期以来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唐代的图案明显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团结纹、团结纹中的成对动物、团结纹周围的朱利安,可以用织锦中的“灵杨公象”来代表。这受到了波斯萨珊王朝模式的影响。

唐代美术在六朝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大批画家的努力,创造了一种形象更加完美、主题更加明确、对现实生活反映更加有力的艺术。

在唐代美术中,宗教美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优秀的美术作品具体反映了唐代的现实生活。比如菩萨丰满健康,但表情平静甚至冷漠。

描绘贵族,尤其是贵族女性的绘画,集中表现了她们孤独、无聊、贫穷、空虚的生活。一些泥人有倾向性地挖掘了一些人物令人厌恶的社会本质。这些都是唐代现实主义的重要成就。

唐代社会各方面的蓬勃发展和剧变,需要和可能发展人的更多才能和力量。优秀的艺术家创造力高,创作热情强,艺术想象力丰富。比如他们创造了一个极其繁华欢乐的净土和一个极其悲惨恐怖的地狱;制造了维摩与文殊的紧张辩论,也制造了穷功与托多洛基激战的你死我活场面;也造就了花园中贵人的闲适,深宫中贵夫人的孤独,塑造了无数的生命意象和庄严美好的典范。这些意境和意象是艺术史上的重要成就。

在唐代的美术中,艺术技巧有了很大的进步。人物各种类型的脸型和表情的创造以及姿态的动态表现更加丰富和自由。发掘并开始展现自然事物的美好特征:山水、花鸟。唐代以后的绘画,善于选择生活中一些富有诗意和戏剧性的场景,而不是在平板上描绘生活。在构图上,距离和尺度的视角趋于正确,在表达某些内容和思想上更有力量。人物关系不再是平行或接近平行的形式,也不以大小为标准,而是处理得更加自然、真实、艺术。

道具和环境在表达主题内容上逐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盛唐以后,艺术技巧完全脱离了幼稚状态。

唐代的代表艺术主要是盛唐艺术,形象丰富典雅,结构豪华紧凑,色彩艳丽和谐。简而言之,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杰出的古典艺术之一,正如盛唐所代表的经济力、政治力和人民创造力的充沛和格调的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