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工业的发展
作为轻工业的支柱产业,中国皮革工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自我发展初期(1949-1978)、第一次创业期(1978-1997)和第二次创业期(1998-2065438)。皮革工业的快速发展正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皮革生产基地,同时也促进了其他皮革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上游的畜牧业和皮革化工,下游的皮鞋、皮革服装、皮革家具和皮革制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皮革需求的增加,我国皮革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成革的制造技术,在皮革产量、质量、款式、颜色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皮革工业的发展,皮革工业已成为中国轻工业的支柱产业。随着皮革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皮革贸易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从65438年到099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光皮产量为2.5亿平方米,2004年达到5100万平方米,2006年达到7.2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和2009年青年皮革产量下降,分别达到6.4亿平方米和6.5亿平方米。2009年,中国皮革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033亿元,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长89.40%,2005-2009年平均增长17.30%。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制革企业开始从大中城市向小城镇转移,其中城镇最为繁荣。从地区分布来看,70%的企业集中在华东、华南等经济繁荣地区,但以小企业为主,有规模的大企业很少,生产集中度低。我国制革企业低档产品产能过剩,高档产品尤其是生态革产能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产品相似,质量相近,形成同一层次的重复生产。受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作为皮革产业链基础的皮革行业也面临着国际市场低迷、企业订单减少、停产或半停产企业增多、亏损加剧等诸多困难。面对危机,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规范的制革企业将获得更大的扩张空间,而大量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
工业技术
中国早期的皮革工业是从手工业发展起来的,技术和工艺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提高皮革工业的整体水平,中国皮革工业在发展思路上进行战略性调整,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过二次创业,中国皮革行业从最初的模仿走上了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道路。中国自主开发了许多原创技术和产品,如开发和完善了一系列猪皮制革技术,使中国猪皮制革技术领先于世界水平;羊皮服装革和牛皮鞋面革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开发了防水革、山羊高尔夫手套革等一大批新革种;自主研发多项高性能皮化产品,逐步缩短我国皮化产品技术与国外的差距;研究新型环保制革工艺,如铬鞣废液的循环利用;研究了高性能皮革,开发了许多高质量的产品,如泡沫涂层牛皮家具革、汽车坐垫革等。这些技术和产品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皮革工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皮革工业的国际地位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