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茶的历史。

中国茶的发源地在中国中西部的山区。唐鲁豫《茶经》说:“饮茶者,起于神农氏,始于鲁周公”。“喝茶的人,南方的贾母,都是一尺、二尺甚至几十尺。它的巴山峡和四川现在在重庆和湖北的西部,也就是今天的神农架地区。两人相拥砍下。因此,茶的发源地在中国是无可争议的。在英国,有人说喝茶的习惯不是中国发明的,而是印度发明的。事实是这样的:1823年,英国侵略军的一名少校在印度发现了所谓的野生茶树,有人开始认为茶叶起源于印度。但这些茶树实际上是英国人从中国偷来的——在几千年的茶史上,印度从未发现过野生茶树,也没有人在当地制茶。他们都犯了一个基本的逻辑错误。包括茶树在内的其他植物一直存在,甚至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不能说哪里有茶树,哪里就有制茶和饮茶的发源地。人类制茶、饮茶的最早记录都在中国,最早的茶制品也在中国。当然,中国也有野生茶树,而且更古老。浙江余姚天罗山遗址出土了一棵6000年前的古茶树。目前,我国野生茶树主要集中在云南等地,包括甘肃、湖南、湖北的部分地区。

中国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饮茶的起源,有人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有人认为起源于周、秦、汉、三国。意见不一的主要原因是“茶”字的正字法在唐代以前是“茶”,而《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用减去一幅图的方法写成“茶”,所以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在汉代,人们已经使用茶这个词了。陆羽只是总结了先民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茶的历史比唐朝早很多年。

1,神农说

于的《茶经》:“茶是一种饮料,它起源于神农。”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切与农业和植物有关的事物的起源总是归于神农。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用大锅烧水时发现的。煮出来的水颜色微黄,可以解渴提神。根据神农过去品尝草药的经验,发现它是一种药。这是关于中国饮茶起源最常见的说法。另一种说法是把它附加在发音上。据说神农有个水晶肚皮,从外表就能看出食物在胃肠道里爬行。当他品茶的时候,发现茶在胃里流得到处都是,胃肠道被洗得干干净净。所以神农把这种植物叫做“茶”,然后把它变成“茶”字,就成了茶的起源。

2.西周理论

金昌渠《华阳国志·八志》:“周武王果然是巴蜀之师,而...茶蜜...被致敬。”据记载,当周武王攻打周时,巴国(今四川北部和汉中地区)已经用茶叶和其他贵重物品向进贡了。《华阳国志》中也有记载,当时有人工栽培的茶园。《华阳国志》是第一部用文字记载茶的古籍,所以历史意义更大,也更可靠。

3.秦汉说

西汉王保契约:关于茶学最早、最可靠的资料是在汉代,以王保写的契约为依据。这篇文章写于汉武帝宣帝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它是茶学史上先于茶经的最重要的文献。当时茶文化的发展在笔墨中有所说明,内容如下:家中有客。拿着一个罐子,紧紧抓住它。打水喂。洗杯子的整箱。在花园里拔大蒜。用酱油切胸脯肉。建立肉和芋头。很难钓到。沏茶应有尽有。喂食已经掩盖了躲藏。房子后面有树。当切割成船时。上到江州。去油炸师傅那里。向政府官员要钱。推纺败。傻傻的锁眼亭。买座位,来回。我们应该为妇女谋利益。在小市场卖。返回首都。打开旁路。佩妮卖鹅。五羊买茶。杨氏水池承受负荷。聚在城市里。小心保护小偷。“烹茶成器”和“舞阳买茶”证明了这种茶就是今天的茶。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茶已经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部分,以礼待客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可见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性。近年来,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随葬品目录中有“□夷”和“□夷”的竹简木刻。经考证“□”为“真”的变体,说明当时湖南有饮茶的习俗。

编辑这一段喝茶的习惯。

现在我们可以认为,茶在中国已经被认识和利用了很长时间,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收获也有很长时间了。但是人类最初为什么要喝茶呢?你是怎么养成喝茶的习惯的?1,祭祀说:这种说法认为茶和其他一些植物最早是作为祭祀用的。后来有人尝了,发现无害,于是“被祭祀吃了,被蔬菜吃了,被药用了”,最终变成了饮料。2.药物论:这种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物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写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3.食曰:“古人饮水如草”,“民以食为先”。先吃饭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4.同步:最初茶是作为一种咀嚼的食物,或者是作为一种烘焙的食物,逐渐作为一种药材被消费。5.交往论:《经堂集》载:“茶属瑶草或,为植物中之宝。这些古代珍宝被命名为“明明”。《尔雅·释目》云:‘雅,苦茶。’米,香草,茶香,故名米。茶叶总是在晚上采摘。茗也是茶的总称。茶的用途不仅仅是为了药和食物,也是为了顾客。“有诗《客人来了》:“正月初九客人来,庭上迸出鹅黄柳。因坐在上等纸上,沏的茶香而胜酒。”(摘自《史静江南诗》)这一理论在理论上将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轨道,凸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优雅,也是饮茶事业“交际论”的终结。

“茶”字与“茶”字的变化《九经》没有茶字,或者怀疑古代没有茶。我不知道《九经》里没有光字。在古代,蜡烛被用作灯。所以没有茶字,不是真的没有茶,而是茶当茶用。不仅九经没有茶字,班玛字也没有茶字。直到唐代,一幅茶字的画被任意还原,以为是茶字,茶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茶,首音同,读书如弟子。诗中所谓“谁说茶苦”也是如此。东汉以后,音府裁读。六朝以后,读音开始变化。唐鲁豫虽然写了《茶经》,虽然用了茶字,唐代岳在碑上看到了王元的题字,但还是有两个茶字,说明唐人还没有把所有的茶字都用上。(Xi世昌《清代Xi读书讲录》卷一)只能用茶的音读来形容,茶的体制从石梁变成了唐史。(摘自黄先帆《古籍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茶”一词由“茶”简化而来,起源于汉代。在古汉语和古印度语中,一些“茶”字被减去,变成了“茶”的形状。不仅是字体,连“茶”的读音在西汉就已经确立。如湖南茶陵,曾是西汉刘欣的领地,俗称“茶城”,是当时长沙13下属县之一,被称为“茶陵县”。《汉书·地理》颜师古注墓中“茶”为“茶”:声奢而叛逆,声骄而叛逆。这个倒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来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的确立。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语言文字也各不相同。同一个东西有很多名字,同一个名字有很多写法。代表茶字的,还有明字。在古代史料中,关于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茶的声、形、意已趋于统一。后来由于陆羽《茶经》的广泛流传,进一步确立了“茶”的形状,直到今天。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吃茶的记载很长,而且产地不同,名称也不同。中国的茶叶早在西汉就传到了国外,汉武帝向印度支那半岛派遣使节时,带去的物品除了黄金、锦缎、丝绸之外,还有茶叶。在南北朝时期,中国茶叶和丝绸、瓷器一起出口到土耳其。茶的广泛流行也可以得到验证。茶在社会各阶层被广泛饮用,大概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流传下来之后。所以宋代有诗说“自陆羽出世,天下取长补短,做春茶”。也就是说,茶被发现后,1000多年不为大众所知。

中国主要名茶。

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杭州不仅以西湖闻名中外,而且以龙井茶闻名。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条细长,卷曲成螺状,布满细毛,色泽翠绿。

黄山毛峰[产于著名的黄山附近的绿茶

黄山毛峰茶产于黄山,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茶芽特别肥,软嫩,叶厚,耐泡,香气浓郁,滋味甘甜,为茶中上品。

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庐山吴韵茶色泽碧绿,幽香如兰,厚重,醇厚,清新,嫩白。

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被誉为茶中之王。“沙绿霜”成为铁观音高品位的标志,赢得了“绿叶红边,七泡香”的美誉。

君山银针茶

中国著名的黄茶之一。君山是湖南省岳阳县洞庭湖中的一个岛屿。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和“绒茶”。“剑茶”似茶剑,有白毛,称贡茶,故称“龚建”。

六安瓜片茶

六安瓜片(也叫片茶)是一种特殊的绿茶。它是一种以瓜子为原料,采集当地特有品种,拉、去芽、茶梗,以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片状茶。

信阳毛尖

毛尖茶,中国名茶,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产于河南省信阳地区的山区。信阳是中国南北的分水岭,被桐柏山、鸡公山、大别山环绕。信阳毛尖茶一直以其“细、圆、亮、直、白毛多、香味高、滋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享誉海内外。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市。绳的形状肥硕、紧实、均匀,呈绞条状,俗称“蜻蜓头”,叶片上凸起青蛙状的砂粒,俗称“蛤蟆背”。

祁门红茶

著名的红茶精品,简称祁宏,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祁门县。祁宏因其外观紧实均匀,前苗漂亮,色泽深而被称为“宝光”。

北苑御茶

是绿茶的一种,中国名茶中的极品,古代帝王的茶中之王。建安(建瓯)北苑御茶设置于五代祁龙元年(933),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停止。历经四个朝代,26位皇帝向朝廷进贡458年。

短腿乌龙

它是一种顶级乌龙茶,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起源于福建省建瓯市东风镇。据专家考证,福建省建瓯市东凤镇桂林村有14亩历史超过120年至150年的老茶园,有古茶树6090株,是台湾省享誉国际的“清心乌龙”、“冻顶乌龙”茶的发源地。2009年2月,这片珍贵的茶林被福建省农业厅列为福建省首批优良茶树种质保护区。这种矮生乌龙树的最高势只有120 cm左右,枝叶扁平,叶片深绿色,光滑不发光,叶片向下弯曲,叶尖钝圆。主脉特别明显。一芽二叶春茶干样含氨基酸3.65438±0%,茶多酚65438±09.6%,总儿茶素65438±03.8%,咖啡因5.7%。对人体非常有益。咖啡因是一种强效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能振奋精神,加强思维,解除疲劳,解热镇痛,利尿通便,消毒减菌。酚类物质(主要是儿茶素)是世界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抗癌药物。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防治高血压,抗损伤,抗癌,抑制致癌物的形成,减肥,清食,抗衰老,美容。

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云南大叶茶的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普洱茶又称滇青茶,原产于普洱县,故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因加工来自普洱县的友乐、邓萍、义邦等11县的茶叶而得名。茶树分树型或高大型茶树,芽叶极其肥美浓密,嫩度好,芽叶品质优良。生产方法是制作次发酵绿茶的方法,包括杀青、一次揉捻、一次堆酵、二次揉捻、二次堆酵、一次烘干、二次揉捻、烘干八道工序。在古代,普洱茶被用作药物。其品质特点是:香气高、尖、持久,具有云南大叶茶特有的香气,滋味浓而刺激;耐泡,冲泡五六次依然留香。汤色橙浓,芽壮叶厚。叶子红中带红,介于黄绿之间,条索粗壮,有浓密的白毛。普洱茶分为散装茶和散装茶两种。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茶,又名“白毛尖茶”、“精品毛尖茶”、“钩茶”、“铜雀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都匀位于贵州省南部,东山屹立在城市的东南面,邙山在西面遥遥相对。都匀毛尖茶主要产于团山、哨角、大槽,这里山谷起伏,海拔1000米,峡谷溪流,林木葱郁,云雾缭绕,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65438±06℃,年平均降水量65438±0400毫米,此外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含a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合茶树的生长,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1915获得巴拿马世界食品博览会优秀奖,后人赞誉其为“北方仁怀茅台,南方都匀毛尖茶”。

崂山绿茶

崂山茶在全国绿茶中享有盛誉,被消费者誉为“江北第一名茶”。崂山种茶历史悠久。相传老茶是宋丘处机、三丰等道士从江南移植过来,自己栽培的。数百年来一直是崂山道观的养生之宝。清谷擅长写诗赞美崂山,蒲松龄曾喝崂茶(连载)写绛雪。老茶的成品属于绿茶,由精选的新鲜茶叶经现代工艺精制而成。这个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霜期比南方长。此外,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发育缓慢。它有充足的时间积累营养物质,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多酚、咖啡因、芳香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具有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清心明目等优点,尤其是茶叶中氨基酸和咖啡因含量高,茶汤醇厚、清新爽口。六堡茶六堡茶是红茶的一种,因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其生产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它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闻名,被列为中国24大名茶之一。六堡茶也被称为“古董饮料”。据说很久以前,王母娘娘下来了解人间民俗,路过柳堡镇黑石村。她看到这里黑石山上的树绿油油,郁郁葱葱,云雾缭绕,于是在这里休息了一会儿。当王太后举起黑石山脚下的清泉水,入口就觉得甘甜醇厚,长途跋涉的疲惫一扫而空。鼎盛时期,王母娘娘命令仙女在黑石山的石缝里放两颗仙茶籽。许多年后,这两颗茶籽长成一棵茂盛的茶树。于是村民们采摘仙女茶树的茶叶,煮好茶,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远处的客人发现茶味醇厚甘甜,大家都赞不绝口。于是,黑石村的神仙茶一传十,十传百,经过勤劳村民的繁衍、培育和提炼,形成了今天家喻户晓的六堡茶。虽然神话传说无从考证,但是去过柳堡镇的人都知道,这里真的是风景优美,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正是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了品质优良、滋味醇厚、历史悠久的六堡茶。六堡茶以“红、浓、陈、醇”四大独特品质而闻名。据《苍梧县志》记载:“茶盛产仙香六宝,滋味浓,夜不变......色、香、味俱佳”。近年来,六堡茶以其悠久的历史、醇厚的口感、独特的槟榔香味和独特的保健功能享誉国内外。

郑和功夫

政和工夫属于红茶系列。政和是福建省南平市下辖的一个县。它位于福建省北部,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海拔在200到100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气温约18.5℃,年无霜期约260天,年降雨量1600 ml以上。茶园开在缓坡的林间小道上。1115年,宋徽宗因喜爱政和茶,将当时的“政和”封号给了冠礼县,改为政和县。郑和功夫按品种分为大茶和小茶两种。大茶以政和大白茶为原料,外形紧实圆润,汤色红浓,香气高,鲜甜,滋味浓,叶肥红。小茶以小叶种子为原料,条索细而紧,香似祁宏,滋味醇厚,叶色均匀红亮。政和工夫红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它畅销俄罗斯、美国和欧洲,并在国内外获得了许多奖项,如巴拿马世博会金奖。2010“政和工夫”荣获中国驰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