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试一定要背知识点
1.①随着1840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③甲午战争(1894)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日本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4)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南京条约》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②天津条约开放65,438+00个地方,其中潮州(后改为汕头)属今广东省;③北京条约开津。④《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最先改革的两个省份是安徽和四川。最先开放的两个省份是广东和福建。
4.①1980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_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注:号称“一夜崛起的城市”?属于广东省?(21988)海南经济特区成立。③1990上海浦东开埠,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焦点和标志。
现代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是在上海。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③中国第一部本地电话在南京开通。④中国第一条电缆电报线在台湾省建成。⑤1833第一份中文报纸在广州创刊。(《东西方考试月报》)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在上海创刊。(沈报)
6.①1931年,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就占领了整个东北。(2) 1932日军进攻上海,引发一二八事变。③1935年,日军侵占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件,统称为“华北事变”。④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制造于1937年7月,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⑤65438+8月0937制造了八·一三事件,威胁南京。
2历史考试中的知识点
一、社会巨变:
1,东周的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移至洛邑,东移后的周朝称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社会变革的观念。
西周的“封国立国”制度成为秦朝的中央集权统一制度,距今已有500多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社会转型。
3.巨大的社会变革
(1)最深刻的变化来自经济领域。
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铁制农具和耕作技术。
经济制度变迁(土地制度):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产生。
阶级关系的变化: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出现。
经济发展: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私人手工业和商业的活动。
(2)战国时期,针对富国强兵的改革达到高潮。
二、百家争鸣(b)
1,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由于“士”对社会变革的不同态度和思维方向,提出了不同的治理社会、稳定人心的方案。
2.百家争鸣
儒、法、道是百家中最有影响的三个学派。
(1)儒教
1创始人:孔子。他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立了“仁”的核心概念,为“礼”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培养理想人格为最高目标,试图用伦理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
②孟子:从“仁”到“仁政”。
(3)荀子:重新诠释孔子的“礼”,融礼与法于一炉。
(2)法家:兴起于战国初期(以韩非、李斯等为代表。)
他积极肯定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主张“法治”,主张激进功利主义,主张君主集权制,废除石清石碌,重赏农耕,使强兵富裕起来,受到了当政者的欢迎。但它提倡专制、重刑、重法,其消极的一面也非常明显。
(3)道教:春秋时期,老子
他对当代政治持否定态度,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3.百家争鸣的意义: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辉煌的一页,是中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