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教学与研究课题
近十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具规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进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校园网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应用到中学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主要谈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网络课堂的实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认知学习理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是信息处理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理想的互动模式,以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性的发展。“1999随着校园局域网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到我校的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这是一个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里的发现不是让学生创造人类前所未有的新理论、新学说,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捕捉、加工、重组信息,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学生的学习超越了给定的信息,是对历史知识的总结和分析,获得历史概念,探索历史规律,用概念和规律解决新的历史问题,判断和估计历史的价值。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寻求答案。
我们探索的历史课程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是:提供学习资源,引导自主学习;创建展示自学成果的网络平台;组织网上讨论,学会合作学习;设置网络检测,及时巩固提高;引导深入研究,拓展创新思维。“五通”网络教学新模式。
第一个环节:提供学习资源,指导自主学习。
设计制作一个好的网络教学主页是一门好的网络课程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立体、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还为教师在公开渠道增加教学密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提供了准确、生动、有针对性的指导。历史组充分利用“科利华”历史教学备考系统、东北师范大学和TEDA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资源,大胆尝试网络教学软件的设计。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的历史在线教学软件包括工业革命、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大踏步探索、中国近代史在线测试两套“百题训练”等多个教学网页,已初具规模。
我们做的历史在线教学软件大多有以下特点:一是目的性明确。在设计软件时,首先考虑的是自主学习的原则,比如在每章的“学习指导”中提供详细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本节要达到的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了解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心中有数。第二,内容详细,层次分明。围绕教材所涉及的内容,选取相关信息进行适当延伸,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网络教学环节,编写相应的教学栏目。比如“读物”主要是课本,分为大字和小字。大字是课本的必读部分。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错误,对小字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图片和图表”、“视频资料”等栏目,让学生走进过去的时光,重温历史事件。“专家点评”、“延伸分析”、“深入研究”等栏目,集合众多历史学家的智慧,对一个历史话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这种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将学生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有机融合。之后还充分利用校园宽带上网的功能,有选择地连接登录相关网站,如与天津教研网、历史风云网、历史世界、历史星空等相关主页的友好链接,让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开阔视野,获取更有效的信息。第三,搭建展示自学成果的平台。如读书笔记、建筑体系、学生作品等栏目,展示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运用word、PowerPoint、Dreamweaver、Flash等各种工具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方法,建立起不同于课本体系的“新”知识体系,“创造”出一个“新”。第四,互动和反馈的多样性。“素质测试”“专项训练”等栏目是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差异,设计的在线自测。“专题讨论”和“在线交流”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和谐、民主的合作学习、交流经验和辩论的环境。
由于教师设计制作的主页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的学习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式的。与传统的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参考书为唯一信息来源的教学相比,学生有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而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不再被唯一的信息源(老师或课本)牵着鼻子走,他们可以从网络主页上的信息源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安排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将信息的接收、表达和传播结合起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表达和传播的对象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防止“撇水”“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调控不可忽视。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电脑及时观察每台学生电脑的屏幕信息或学生的操作情况。当学生有问题时,他们可以通过学生电脑的电子举手功能向老师提问或寻求帮助。教师会及时了解各环节教学信息输出的难度、数量和节奏,并做出适当的调整,让大多数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少数完全接受不了的同学,要采取其他措施来弥补。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到某个学生那里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思想和学习障碍,把学习心理和思维活动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师电脑控制所有学生或个别学生的操作内容和操作权限。比如安排自学思维题,讲解常见问题的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播放,让学生电脑上的所有画面都能和老师的电脑保持同步。
在这个环节中,由于与互联网的友好连接,个别学生有时会未经允许在其他系统中游荡。老师要及时提醒,教育他们自觉按要求完成学习内容。
第二个环节:搭建展示自学成果的网络平台。
现在高中普遍开设计算机课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普及,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大大增强。他们不仅有一定的文字输入速度,而且掌握了上网、浏览、下载和在网上发布信息的方法。设计、编程、制作主页不再是个人电脑爱好者的“专利”。许多学生不仅对计算机和网络非常熟悉,而且将它们作为课后学习、信息获取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多数学生愿意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大胆尝试设计、制作和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为此,我们设计了“读书笔记”、“建筑体系”、“展示学生作品”等栏目,展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学习成果。他们利用word、PowerPoint、Dreamweaver、Flash等各种工具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方法,建立了一个不同于课本体系的“新”知识体系。通过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环节,最好是配合计算机老师。历史老师利用历史课展示的内容,计算机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课指导制作技术和方法。这样既解决了历史课时间不足的问题,又为计算机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练习内容,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在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时,最好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既能达到交流和借鉴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享受成功后的喜悦,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个环节:组织在线讨论,学习合作学习。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课堂教学环境中的交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环境,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历史网络软件时,特别注重将自主学习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开辟了“小组讨论”、“专题讨论”、“在线交流”等栏目,让大家围绕某个问题,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进行在线讨论、交流和辩论,让大家的想法(学生和老师)能够被整个学习小组共享。因为是在网络课堂集体进行,所以也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时间紧迫或者思维火花碰撞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语言来论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具有组编和实施调控的功能。老师最好在课前把既定的讨论话题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查找资料,确定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形成电子文稿。在辛亥革命评价的网络教学活动课中,老师提前两周为学生安排好本次活动课的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整体思路,让学生认真准备。学生在分析、比较、总结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基本观点。他们在计算机老师的配合下,利用计算机课把自己的主要观点做成电子稿,这样讨论交流才有针对性。在课堂上,一是通过浏览老师提供的在线主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讨论平台自愿进入最感兴趣的窗口,充分发表对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和启示的看法和意见。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方面参与讨论,另一方面提醒学生评价历史事物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国内历史与世界历史的横向联系和比较,并客观分析。讨论了一段时间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口头辩论,如“成绩为主,但有明显不足”、“失败为主,但也有一些成绩”、“50%功过”等,再次激起了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火花,将讨论引向深入。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们认识到,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它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中国在政治民主化上迈出了艰难的一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教育学生辩证地、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有时候一节网络课需要解决几个认知问题,所以我们采用小组讨论,小组归纳整理,然后大组交流的方法。这样既能在有效的时间内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使问题得到充分的讨论,又能使全班同学总结自己的认知,对问题的理解达成共识。
在这种“电脑-电脑互动”的活动中,讨论过程成为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他们之间的讨论,思想的碰撞,是产生智慧火花的绝佳机会。在这样一个自由、和谐、民主的环境中,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通过认可和反驳他人的观点获得知识和经验。可见,网络信息的互动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作用,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四个环节:设置网络检测,及时巩固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通过学生的作业或课后测试来了解学生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准确的反馈和调控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关键措施。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强大的信息反馈功能。在网络教学软件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合适的试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定量定性分析学生课堂知识吸收情况,深入详细讲解常见问题。对个别问题给予个别辅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潜在的天赋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了使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吸收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我们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尝试设计了网络检测和统计两个部分:学生使用“检测”部分,教师使用“统计”部分,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找出学生行为与行为目标之间的差距,并根据诊断和测量的结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
在这个环节,教师不要强调统一进度,让学生自己掌握。遇到疑难问题,老师可以及时提示,通过“疑难分析”窗口寻找相关信息。对于共性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口头讨论和教师指导的方式突破难点。
最近我们还为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的复习开发了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网络自测“百题训练”。学生不仅可以选择任何一个问题开始,还可以在交卷前随意修改。当学生交论文时,他们会及时得到反馈。提交后,他们不仅可以显示完成时间,还可以显示正确率和找到正确答案,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的答案。同时,老师在老师的电脑上随机观察“统计”。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随着学生的回答和修改,表格中相应的答案也出现或变化,让老师对学生一目了然。老师了解到全班的测试情况后,对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可见,反馈系统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纽带。
第五个环节:引导深入研究,拓展创新思维。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现代社会需要教育与之相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为历史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广泛的交流与帮助、高效及时的处理等条件。在历史网上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设计安排相关的研究课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登录历史研究相关的网站,收集研究相关的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准确的结论,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揭开历史的面纱,在于结合社会现实,获得自己的认知和感受。比如洋务、辛亥革命的网络教学班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组织起来,建立研究课题;通过互联网收集研究资料;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收集的信息;通过社会调查和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过程中,学生总是以自己的精神参与,以积极的态度开展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能力的学生还制作了《洋务运动与东局之变》、《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等相关网站,并通过校园历史网站发布网页,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供他人评论质疑,从而较为圆满地解决了问题;通过网络参考和交流,学生可以从别人的思想中得到启发,从而产生新的观点和看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题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技术的指导者。教师将有更大的责任,不仅要面对知识,还要面对人和社会。通过参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升华和提高。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基本体现了“个性化”、“协作化”、“反馈化”、“研究化”的教学模式。其中,第一、二环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差异性问题,体现和发展了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认知主体的能动性,在人机交互活动中提供了展示“个性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真正实现因人而异的教学效果。在第三个环节中,“合作式”教学模式侧重于更高认知能力的培养,如分析、综合、评价等学习目标的实施。在计算机-计算机互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中,体验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的乐趣。第四个环节,“反馈式”教学模式,重点解决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获取的掌握,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答案。第五个环节“讨论式”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拓展和发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发展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这四种网络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地位,真正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调动学生几乎所有的感觉器官,以高超的技巧将学生的智力与计算机交互式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时间的无效消耗,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和知识密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和吸收知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独立探索精神。
总之,历史网络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沃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习者,初步具备了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概括和概括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比较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研究和合作学习的态度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产生终身影响,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是我自己的论文,现在已经退休了。给你可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