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演变

1.书法艺术产生于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笔画都是单线,细而有力,尽显锋芒。版式多为竖排,线条散乱,大小变化,疏密有致。这些最早的汉字遗迹具备了书法的三个要素:笔法、构图和结体。

2.金文或“钟鼎文”出现于商周时期,笔画工整厚重,比甲骨文的起、收、行更圆,直度变化丰富。成熟的青铜器铭文,形制较长,各字大小对称,各部讲究呼应配合。《毛与潘》是他的代表作。从留下的青铜器铭文来看,书法的艺术性逐渐丰富。

3.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各诸侯国在不同的艺术追求下,朝着各自的审美趋向发展,形成了书法艺术绚丽多彩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毛笔开始广泛应用于书法。毛笔的表现力是丰富的,尤其是固有的笔法,构成了未来中国书法的重要元素──书法家的情感、审美趣味和笔法。

4.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车要同轨,书要同语”。丞相李斯普及小篆,小篆成为隶书。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从李斯的《泰山石刻》中可以看出,小篆具有形制扁平、笔画孤僻、结构复杂的特点,不便于作为正文素描。于是,结构简单、化圆为方、便于快速书写的李殊应运而生。

5.到了汉代,隶书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进入定型期。汉代隶书的笔画比较直,结构简单,曲折明显,尤其是铭文,精美绝伦。同时,为了使字工整,便于书写,隶书规定了用作偏旁部首的单字的特殊形式。

6.人们在使用文字的时候,总是希望文字更容易识别,更容易书写,尤其是在事情紧急、繁忙的时候。同时,在篆书向隶书的演变中,由于毛笔的快速书写和笔法的发展,草书也应运而生。也就是说,官法解体后,写得比较准确的就成了真书(楷书),写得比较严密的就成了草书,介于真草之间的就是行书。至此,汉字的几种书写形式已经产生,书写不仅实用,美感和享受也成为发展的动力,书法艺术进入成熟期。

7.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发展过程中,草、篆、线已经充分成熟,中国书法的技术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书法走向完全意识阶段,书法普遍成为社会各阶层的自觉欣赏对象。第三,文人自觉追求书法之美,把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实践,在技巧和审美风格上孜孜追求。

8.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唐代广阔的气象所形成的唐人蓬勃的胸怀和心态,在书法艺术中体现为洒脱、宏大、博大的气势。

9.宋以后的字体并没有很大的成就和突破,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风格,以个性为主。到了宋代,由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统治者重文轻武,书法成为士人普遍喜欢的艺术,尤其是散行书。

10明初的几位皇帝,如朱元璋和朱迪,都喜爱书法。该州有一个中国书法系。凡能著书者,授官翰墨,文书入阁办理。但明代的书法基本上是元代书法的延续,并没有大的突破。

11.清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书法界逐渐形成了“贴学”和“题跋”的局面,书法流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化。清初四大家、何超、陈、蒋以书法著称,对当时文人影响很大,其中不乏宫廷书法家。

扩展数据:

中国书法美学:

1,整体造型漂亮

汉字的基本形体是方形,但通过点画的伸缩和轴线的扭转,也可以形成各种移动的形体,从而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结体的形式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表达书法趣味的需要;二是书法表现的形式因素。

2.点画结构很漂亮

有两种主要的方法来构造点彩的结构美。一种是各种点彩按照一定的组合方法直接组合成各种漂亮的单个字符和偏旁部首。二是将各种部首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汉字的偏旁组合无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围合式、半围合式。

3、油墨颜色组合美观

墨色组合的艺术性主要是指其组合的顺序。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各种色彩不能再混乱,而应该是非常有序的。也有一些共同的美学原则需要作家去遵守。如强调、渐变、平衡等原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