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笨人”——曾国藩正面和侧面的思考(下)

曾国藩不是一个聪明人。

题词

现实中,人们常常把那些记忆力差,不善于构词法和数字运算的人称为“笨人”。这些“笨人”在学生时代常常花很多时间在功课上,但成绩还是不太好;长大了,不知道怎么用更讨人喜欢的方式做事。做事一向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爱较真,不肯死。

在普通人看来,他们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做一些看似收效甚微的基础工作,让人觉得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会被人嘲笑,觉得他们很蠢。然而,人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这些傻子一旦充分发挥自己肯努力、敢认真的特点,往往能积累财富,做出一些成绩。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曾国藩读书天赋不是很高,脑子也不是很聪明。他十四岁参加科举,连考七科才中了一科状元,在县里是倒数第二,父亲到四十三岁才勉强中了一科状元。还有一个关于小偷和曾国藩的笑话,讲的是小偷去曾国藩家躲在房梁上偷钱,正巧遇到曾国藩在屋里背书。他两三个小时都背不出来,但小偷背出来了。他气得小偷下来,骂曾国藩太笨。

但正是因为他的愚蠢,曾国藩才愿意努力做事。

由于他的愚笨,曾国藩在学习、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起得很早,睡得很晚,从来不敢怠慢。他读书的目的是“永远不要完全理解一句话,永远不要看下一句话;在你读完一本书之前,不要读下一本书。“虽然他连续七次考试失败,但每次考试前他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一旦他突破了制约的临界点,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他的科举之路也印证了这一点。两年后,曾国藩中了秀才,四年后又中了秀才,两年后,庶吉士、翰林成为国家培养的后备干部。十年七年,升任刑部侍郎,从二等到副部级官员,创造了清官升迁史上的奇迹。

因为愚笨,曾国藩一直谦逊低调,宁愿自己吃亏,也不占别人便宜,更不争强好胜。为了争夺中兴的荣誉,左会时不时地攻击曾国藩;曾经的学生李鸿章,因为官场利益,经常时不时和他打打闹闹。但曾国藩从未与左打过口水战,对他的学生李鸿章也自始至终关怀备至。而他宽厚的性格也让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有能力的官员,最终成就了他平定洪阳之乱、开启洋务运动的丰功伟绩。

因为愚笨,曾国藩做任何事都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从来不敢投机取巧,疏忽大意。带兵打仗,他从不冲锋陷阵。每次作战,他都会充分考虑和琢磨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变量,直到完全有把握。湘军建立时,从军官到普通士卒,他的原则都是“用士,领”,往往挑选清正廉明的人来领导军队。

因为愚笨,曾国藩对知识始终保持着开放、求知的态度。中国古代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他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他也因为领兵打仗而对佛教有所涉猎。甚至对于大多数人不愿意看的文件汇编,他也反复阅读,因为他认为这些文件往往包含了前人政治智慧的结晶。对于当时刚刚进入中国的西学,他也抱着包容开放的态度,积极推动幼童赴美留学,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事业。

可以说,正是曾国藩的愚蠢,成就了他后来的历史地位。他的务实、踏实、开放、包容、谦虚、谨慎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缺乏的。

现在,我们不是笨人太多,而是像曾国藩这样的笨人太少。人太聪明,太喜欢投机取巧和走捷径,不想静下心来认真做事。因为太聪明,有些人总想一夜暴富,热衷于炒房炒股,不想安定下来赚钱;有的人为了荣耀出卖自己,甘愿做别人的情妇、二奶,甚至n奶n主;有些人热衷于投机,奉承,人际关系,但他们无意提高自己的实际技能...

大智若愚,大智若愚。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有些人看似走了捷径,实则拐了个大弯;有些人看似在那里一步一步慢慢前行,其实他们选择了最正确的道路,只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做个傻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