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成化寺九华山与地藏王菩萨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原名九资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20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该山险奇,被誉为“东南第一山”。唐代诗人李白曾三次登九资山,并作诗称赞:“昨日我在九江,远眺九华山。天河挂绿水,显九芙蓉。”于是,九子山改名为九华山。

早在晋代(公元401),九华山就有寺庙建筑,最早是作为道观开始的。到了唐朝,新罗(今朝鲜)金乔觉来建房,大规模修缮佛寺。经过宋、元、明、清的建设,九华山最多时有150多座寺庙。现存寺庙50余座,佛像菩萨1500余尊。著名的寺庙有:花城寺、体殿、祇园寺和百岁宫。

去九华山,进山门,首先要去九华街,九华街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主要集中在这一带,素有“莲花佛国”之称。

地藏菩萨的全称是“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十经》载:“忍辱如大地,静思如地藏”,故名地藏。

相传释迦牟尼为其母摩耶夫夫人代言时,嘱地藏长住人间,掌管幽冥(即冥界首领),以解除三恶中众生之苦。于是地藏在释迦牟尼灭尽之后,弥勒出世之前,承担起了在无佛界教育众生,拯救一切苦难的伟大任务。他写道,“众生皆竭证菩提;地狱不空,立誓不成佛”,所以他代表了“大愿”。

西藏菩萨的造像大多是僧人打扮,身着僧袍,左手持如意宝珠,右手持九锡杖。他的坐骑叫做“勤奋”

据《宋高僧传》记载,地藏的胎儿托付给新罗太子,太子姓金,名乔。唐玄宗(公元653年)来中国时,在安徽九华山盖房子修行苦行。后来他在当地征集信众,集资建寺,增加了九华山的佛寺和僧尼数量。99岁时,他死在自己的罐子里。三年后他打开罐子的时候,身体还不错,脸如死灰,关节在动。佛教界称之为佛祖转世。于是我全身心地进了塔。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地藏王身塔,后来我建了一座庙把塔藏起来,就取名为“身堂”。

到了明代,金乔觉地藏开始作为地藏菩萨的化身被祭祀。从那时起,九华山就成了西藏菩萨显灵的道场。

花城寺主要文物

贝叶经在佛寺和安静的房间里,人们经常会贴上春风温暖、树叶芬芳的春联。其中的叶子就是梵文的《叶经》,俗称真叶经。这是古印度佛教徒用铁笔写在贝多罗树上的佛经。唐僧玄奘去西藏取经,他带的就是这种经书。据史书记载,宋高僧元道自西域归来,得梵文贝叶经40部,藏于安大雁塔。藏在九华山的贝叶经大概就是源于此。九华山现存两部梵文贝叶经。一捆包含10片叶子,每片叶子长52.5厘米,宽6.5厘米。叶子两面刻有七行梵文,字迹清晰,墨色不褪色。每片叶子两端距离17 cm处有装订孔。光绪2004年4月8日的《甲贝叶经》册页上有铭文。此经是以《九华》的身份呈献给佛教高僧朱禅的。另一张夹板上绘有红黑相间的莲花花瓣,内含73片花瓣,每片长39厘米,宽5.5厘米。叶子两面刻有七行梵文,字迹清晰,墨色未褪。刀片距离穿孔两端12 cm,有绳子穿过,可以解开。

从一开始到九华山的时间没有考,但肯定是很久以前了。以上两卷《贝叶经典》均在九华山历史文物博物馆。1988 2月1被鉴定为国家级文物,暂定为二级藏品。

明代有两部藏经。第一,明万历十四年(1586)三月,朱的母亲神祗,宣发了皇后苏赐的藏经。大会发布的甲骨文有65,438+0件,最早收藏于贡金阁。嘉庆二年(65,438+0797)火万历十四年不慎发经,明五年(65,438+0440)刻经。"明朝二十年七月,慈禧太后印刷了《姬旦》. "共667封信,677l册。经文长35cm,宽13cm,全部用长66cm、35cm的白纸粘贴折叠而成。每版5页,每页5行,每行17字。双面打印。所有函数号编码为“千字”,“天地玄黄,宇宙激流。..... "排列的顺序。明代,净明阁先藏于藏经阁,后移至华寺藏经楼,分为四个大储藏柜。清咸丰七年(1857),太平军与清军在九华山激战。花城寺的前殿、中殿、大雄殿都被士兵毁坏,只有后殿(即藏经楼)幸存。今天,所有的藏经都藏在677棵樟树里。这是仅有的两本保存完好的明代藏经之一。1988 2月1国家文物局定为二级藏品。其次,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4月24日,宗申颁赠藏经一册。经文的数量没有统计过。每卷都印有“明万历,1898年7月,吉日按令实行”的字样。卷轴的规格和正统版的差不多。重庆的圣旨保存完好。

血脉经络。明代著名高僧于海,用手指血研究《大方广佛华严经》长达28年,因此被称为《血经》、《明朝血经》。崇祯三年(1630),阿明皇帝朱由检派人进香,将一位净土和尚的尸体命名为“菩萨”,并以黄金供奉。这部《血经》被僧人当作珍宝保护,倍加珍惜。几经战乱,血之经典保存完好,朱砂之色未褪。现藏于九华山历史文物博物馆。经线为81卷,每卷由15张白米纸装订而成,每张纸60.5cm× 33cm,抄写经文20行,每行15字。每卷总共有60次折叠。1988 2月1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一级藏品。

释迦牟尼铜像。高198 cm,宽142 cm,重900 kg。它由上身和下身组成。铸有“尉迟敬德监督”字样。隋末,尉迟敬德重返唐朝,来到九华山修建佛寺。经鉴定,这尊佛像制作于宋代,“尉迟敬德监制”为赝品。原为三天门聚龙寺,后移至华城寺佛经楼。图斑驳,列为二等藏品。是九华山最大最古老的青铜佛像。

明神宗圣旨。即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共颁行藏经1件。神谕写在鹅黄色蜡纸上。宽度为86.5 × 40厘米。里外两个盒子,间距7.5厘米,盒子周围画有12的彩绘金龙。盖杨雯“广韵之宝”,边长11.5厘米。他的文章说:“我要告诉九华山地藏寺的方丈和和尚们,我诚心诚意地印制了佛教大藏经,赠送给北京和世界各地的名寺供奉。第一次保护后,已经告知。住持、僧侣等。,一定要真诚干净,日夜背诵。锦衣卫向康泰鞠躬,宫盆被清。过去的就过去了,我祈祷长命无疆。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施之于五湖四海,归之于仁义慈善。我没有做任何事情来治理这个国家。今天,我特地派了官方主管泰健去韩晶工厂表达李灌的忏悔。请去那里提供安全保障,大家要见多识广。秦在,所以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四日”。1988 2月1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一级藏品。

清朝康熙皇帝写御书。楷书,字“九华圣地”。每个字长58厘米,宽40厘米,宽192.5厘米,宽95厘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圣人叶璇南巡,三月回江宁府时所作。九华山历史文物博物馆被列为三级藏品。

花城寺的鬼钟。高199厘米,底径141厘米,厚4。5 cm,并且两龙四爪与后扣结合。钟毅的一个例子铸有“南无鬼散,藏佛之王”的碑,高60厘米,宽40厘米。其上有两条龙,钟上方一圈铸有“御图巩固御道,繁荣佛道,法轮常转”,直径13 cm,宽165438 cm,钟下方宽65438+。殿宇殿宇65,438+065,438+0排,共计65,438+083。其余五行铸有“府丞相制造局洪,督建,两江总督沈秉诚,倡建,总管陈万顺,孔,洗手敬书,光绪十七年夏铸”字样。九华山历史文物博物馆被列为三级藏品。

心经封印。一个长47厘米、宽54厘米的盒子有65,438+02页,每页有65,438+00个印章和65,438+020张邮票。竹子喷粉。九华山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被列为三级藏品。

专辑《用画说话》。一个盒子,长47厘米,宽54厘米。梅竹简本共11页。竹禅。九华山历史文物博物馆被列为三级品。

李传素描画册。一个盒子,长47厘米;它有54厘米宽。篆书方法随笔13页。竹禅。九华山历史文物博物馆。作为三等藏品。

仔细听着。一个。据说是地藏王的坐骑,他在里面从新罗渡海到九华山。它头上只有一只角,俗称“独角兽”。它长73厘米,高66厘米,重250公斤。它由纯铜制成。碑文上写着“姑苏美城为我所造”,清朝康熙年间,各姓氏集资冶铸,供奉九华。佛教徒视之为珍宝,香客更视之为吉祥之物。有些人在拜神时,常常用铜钱和钱在“聚精会神听”的背上摩擦,然后带回来系在孩子身上,以“辟邪”、“保佑”。现藏于九华山文物博物馆,列为二级藏品。

花城寺释迦牟尼玉坐佛。它高74厘米,宽56厘米。制作于明末清初,被列为二级藏品。

九华山的文物很多,以上只是九华山历史文物博物馆的一部分藏品。其余的被历代朝廷赐予了无数的金银铜玉玺;历代的铜、铁、玉佛像和数百件合金钟、器铸造精良,造型古朴美观;历代名瓷也不少,唐三彩、景泰蓝、釉红、青花瓷。历代名人字画400余种;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塔,坟墓和岩石都雕刻在山上。这些珍贵的寺庙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收集和保护的结果,是九华山佛教历史的见证,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

花城寺现任住持常敏法师,43岁,甘肃人,1983出家,师从明心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