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的历史演变
现在出版梵天所用的文字叫“梵天”,是以七世纪中国和印度产生的那伽里字体为基础,发展到十一世纪适合书写的字体。其实古印度的文字有很多种,凡是从梵文字母或Brahmilipi(布拉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比如悉达多,都可以称为梵文。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梵语创造者的传说。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说:“详字,梵天所作,原竖规,四十七字”(四十七信)。“梵帝王天随时下笔,不同神仙各自造字。”根据现代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出土的材料,印度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史前时期的象形文字。然而,其起源的系统仍无定论。梵文和腓尼基文字(现代欧洲文字的原型)属于闪米特文字体系,这一点已经得到现代学术界的认可。公元前700年左右,印度商人与美索不达米亚(闪米特人的一个分支)的人联系,把闪米特人的22封信送到了印度。经过印第安人的整理,大约公元前400年,终于产生了大约40封信。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书法和字体也逐渐不同。一世纪前后,北方的梵文逐渐变成了方形字体,南方的梵文逐渐变成了圆形字体。到了四世纪,两者的区别就极其明显了。其中,笈多字体是4世纪至5世纪在北方发展起来的,悉达多字母是6世纪由笈多字体衍生而来的。悉达多字母后来传入中国和日本,笈多文字也在龟兹和于阗流传,形成特殊字母,被中亚各种古代语言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