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骊山夜景照片的美丽风景

古往今来,人们对夕阳往往有两种态度:要么流露出忧郁和苦涩,要么赞叹夕阳的温暖和平静。一抹属于骊山的余辉,属于后者。千百年来,它已经获得了无数的赞美。

到了一定的时间,太阳落山,骊山就会倒映在金色的晚霞中,景色特别美丽,所以有“骊山的晚霞”的美誉。去骊山探寻骊山的傍晚照,也是一个奇妙的过程。站在山中,等着夕阳西下,耳边仿佛响起了唐代李商隐“见日头,全为荣”的独特声音。

奔跑在秦岭的“骏马”

关于骊山的名字,坊间解释,此山远看似一匹骏马,故名“骊山”,意为一匹暗黑色的马。这匹“马”很帅,但不是很高。作为雄伟的秦岭山脉在Xi市临潼区的一个分支,它的最高点只有1.300米。即使不坐缆车,也可以两三个小时来回一次。因为目的是探索骊山的傍晚照,所以特意选择了下午爬山。此时,许多游客已经尽兴而归。

穿越时空,穿越古代,穿越现代,穿越传说,穿越历史,攀登骊山的过程,在一瞬间翻滚,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娲在这里补天;周幽王因火失去了世界;唐与杨贵妃的动人爱情:Xi事件的一声枪响...清朝的《史记》虽然说骊山“不如太华高贵,不如南方长,不如太白偏僻,不如龙门奇特”,但随后又用了另一段话让骊山地位飙升,“黄三传为故居,是圣地。”

除了清丽雅致的葱郁自然风光和地处关中腹地的优势,历代帝王对骊山青睐有加,多半是因为他们喜爱这里的温泉水。

虽然很多人听说骊山温泉是因为唐代贵妃洗澡的华清池,但其实从周朝开始,这里就成了“皇家浴场”:王友在这里修建了离宫,还有一个名为“星汤”的露天汤池;秦始皇当了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就在骊山重建了自己的宫殿,引泉入室,改名为“骊山堂”,据说是为了治疗自己的伤口;到汉武帝时,离宫于一泉再次扩建。到了唐代,这里的汤浴格局趋于完善。汤池由曲径通幽的回廊相连,古木成荫,奇花异石点缀其间,湖溪相间。原名“汤泉宫”,后改称“温泉宫”。唐玄宗年间,正式改名为华清宫,宫中的汤池也被后人称为华清池。虽然后来华清宫毁于战火,但唐代华清池的名字却是家喻户晓。

帝王青睐的骊山地理位置,在今天看来仍是独一无二的:西望长安古城,大国古都,周秦汉唐往事,绵延千年;再看东方新丰,鸿门宴上的剑影和楚汉之争,似乎还历历在目;遥望北方渭河,秦皇横扫六合,身后陵墓中的兵阵、神勇令世人惊叹。

“篝火戏王子”真的存在过吗?

除了华清池,在著名的骊山景点还有烽火台。

“篝火戏诸侯”的典故,让位于骊山西秀岭最高点的烽火台显得不同寻常。据史书记载,周幽王是西周晚期的一个暴君。他派人在没有战争的时候点亮烽火台,为了让他最喜欢的公主微笑。各路诸侯以为皇帝有难,赶紧领兵到濠井。当赞思看到王子们出现在城楼上时,他笑了。王子们知道自己被戏弄后,非常不满。后来狗戎侵濠井,大王幽点燃篝火。诸侯们以为王猷国王又戏弄他们了,没有理会篝火的警告。结果,周幽王被狗杀死了,西周灭亡了。

也有一些学者质疑周幽王的著名典故“篝火中的诸侯”的真实性。参加百家讲坛的文学博士刘绪义认为,你当国王时,西周的势力远在千里之外,各国军队不可能同时看到烽火到达。军队动员,集合,准备食物,行军,最后到达陕西。将近十天半月,还有一年左右。你怎么能在烽火台旁等上几个月?

针对这一说法,记者采访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周史学家张天恩博士。他告诉记者,也许后人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加入了很多花边故事和细节,但这一历史事实确实存在。对于的提问,张博士解释说,虽然远方的部队确实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但骊山附近的许多小国确实可以在半天内到达。“西周诸侯国有一个特点,就是疆域小,在陕西的分布密度大——今天关中的许多小郡,可能就是当年两三个诸侯国瓜分的疆域。因此,当篝火点燃时,即使交通工具是马车,许多诸侯士兵仍然可以在半天之内到达历山救星。”但是,张博士也认为,西周的灭亡不能完全归咎于为博鸿雁而笑的故事。“‘烽火戏诸侯’只是导火索,西周的灭亡是由沈侯勾结汉奸、王猷信用小人等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的。”

周代的烽火台已经无处可寻了。今天骊山山顶的烽火台高约13米,底座10米见方,顶部有观景方亭。1985在原址用仿古砖建成。据当地村民介绍,施工前,这里只剩下一个土堆。“基座已经看不见了。”记者沿着暗洞内烽火台内壁的楼梯盘旋而上,登上三层的观赏方亭,感觉凉风习习。放眼望去,临潼区尽收眼底。同一个舞台上,有一群年轻人,一个个背着巨大的背包,大喊大叫,忙着拍照留念。一个男孩打开了手机的扬声器。突然,烽火台上充满了韩国歌手李贞贤的《阿里阿里》的歌声。五千年转眼就过去了,连国界和语言都变了。这一刻,时间被分解成故事,故事变成无数影像,历史从中穿过,让人有点恍惚。

令人惊叹的景色。

不知道当年的美颜笑容有多亮眼,多动人;我不知道你死的时候是后悔还是哀叹命运。万物都在变化,唯有秦岭那一抹比火还热的嫣红,从古至今没有改变,也引来了千百年来众多文人骚客的赞美。就是“骊山夕照”。

这是一种被传说描述得近乎奇异壮阔的景色——每到阳光明媚的傍晚,太阳落山,玉兔升起,群山便会被红林覆盖,一片光明。峰峦叠嶂之下,遥望远处的夏虹,一条头向上弯,身披红纱,张牙舞爪的金龙,仿佛腾云驾雾。那时候的美景明媚奇妙,让人无法形容。有人说那是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如入天堂。

虽然是清代《长安八景》的朗诵使骊山夕照名扬天下,但其实早在元代,诗人刁柏就在他的《渭水》诗中以“渭水秋色白,骊山夕照红”的诗句提到了“骊山夕照”这一景点, 而后来的明代诗人刘楚秀也在《渭水》中写道当你看着文字想,那一定是满山遍野,满天彩霞。 而杨鼎铭的诗,“冯丹映衬夕阳,亦难画万壑崖。这才是骊山的真面目,一生能见几次”,让余晖显得静谧而悠远。

清代朱基仪用一首歌,“王友留旧荒台,翠柏松柏绣成堆。黄昏时艳阳高照,玫瑰色,疑火自西来。”让篝火从历史燃烧到自然风光的地平线,为山顶壮丽的夕阳增添一抹厚重与苍凉。因此,这首诗也成为写骊山夕照的最佳佳作:历史上周幽王烽火戏中的诸侯事件,与骊山夕照联系在一起,使读者联想到一个美女微笑,一条狗侵东方,骊山被烽火倒映的情景,既有真实感,又有虚幻感,怀旧的沉思自然浮现。

只有有缘人才能看到的神秘阴影。

但是爬山的时候导游小王说了这么一句话,“骊山的夕照只有有缘人看。”这一下子增加了骊山夕照的神奇色彩,因为在这次旅行之前,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关于夕照的资料,基本上都是这样描述的:“每当夕阳西下,到处都是云……”这让记者一直以为,骊山的傍晚照,就是骊山每天傍晚的风景。但事实上,它像海市蜃楼一样罕见。

为了解开心中的谜团,从烽火台下来,记者向西来到骊山半山腰的“晚景亭”。越靠近晚霞亭,路边的红梅红枫越多。自古以来,骊山就有枫树。杜牧《华清宫》诗中有“万树红叶”,秋天枫叶红,加上夕阳的倒影,想必整个骊山在夕阳下也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晚景阁位于灵修老君殿的北面,骊山的西面。这座双檐金字塔形屋顶方亭,意为“骊山夕照”,建于1981,有俞有仁先生题写“骊山夕照”四个字的石碑。小王告诉我,晚景亭初建时,从亭北可以鸟瞰华清池、东园、临潼全景和渭水。但目前亭西北四周的竹柳早已长得密密麻麻,别说鸟瞰临潼,就连山体都被树枝挡住了。这怎么能看着夏?爬山前的第一个问题还没解决,第二个问题又出现了。

已近黄昏,夕阳西下,但“满天阳光,山色金红色”的景色依然没有丝毫出现。为了看骊山,真的要和骊山的夕照有缘分吗?闲着没事就和亭子旁边一个卖饮料的当地村民聊了聊,问她有没有看到骊山的傍晚照。她说她在亭子边摆摊这么多年,从没见过。“据说只有夏天雷雨过后才能看到,听山上锻炼的老人说是上世纪80年代才看到的,之后就没人说了。而且,如果遇到雷雨,我肯定会急着关摊,所以我也就顾不上看什么晚上的照片了。”说着,哈阿哈微笑起来。

就连小王都说,这么多年来,作为一名导游,他从来没有见过骊山的夕照,同事中也没有人见过。“可能正因为如此,虽然是关中八景之一,但骊山的夕照很少被来这里的游客问起,我们也很少做解释。游客到了骊山,最感兴趣的是捕捉江亭、烽火台之类的实景。”

骊山的晚景是实景还是幻觉?

虽然没有拍到晚照,但听村里人讲了一个在当地广为人知的传说,给骊山的晚照增添了几分奇幻色彩:相传唐高祖李渊在隋朝当大臣时,因与杨光太子不和而辞京。他刚到临潼边界,就被杨光包围了。战事紧急,但是嵌入军中的窦夫人生下了唐朝小王李世民,窦夫人不得不留在金刚庙里。有一天,女佣洗完尿布,把它放在外面的绳子上。太阳落山了,窦夫人担心地说:“我晚上要用尿布。要是太阳再红一点就好了!”就在这时,夕阳又出现在一座小山上。金色的太阳照在红色的尿布上,尿布发出的红光照在骊山上。突然,骊山变得绚丽多彩。这是著名的骊山夜景照片。太阳照在尿布上,尿布瞬间就干了。很快太阳落山了,骊山的晚景消失了。传说李世民是真正的龙天子,所以他一出生,连上帝都来帮忙了。从此,“骊山夕照”的美景就随着他的故事流传了下来。

骊山夕照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吗?流传千年的美好,只是华丽诗篇堆砌的海市蜃楼?下山后,我找到了研究骊山文化多年的李俊敏老人。他的话让记者把心放回了肚子里。李俊敏曾参与临潼地方志的编纂。“我不止一次看过骊山的傍晚照片。最早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是在农历1984的八月初九。”

那天下午4点左右,正在临潼县城散步的李俊敏在一阵白雨(雷雨)过后抬头一看,发现1公里外的骊山已经完全是金红色了。“山和树都披着金红色,云满天,山很美。只是山上都是云,都是花,实在不是一个‘美’字。”反应过来,这是著名的骊山夜景照片。他急忙跑到单位用相机拍下这难得一见的奇观,却发现骊山又变成了一片绿色常态。“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李俊敏说,当时有很多人看到了这一幕。根据人们后来的描述,这是从骊山西北观看晚景照片的最佳地点。“这地方怎么不是山上的夜亭?”记者很好奇李老笑着说,这个认识真是个大乌龙。“所谓夕照亭,并不是说这个亭是最佳观赏地,而是说从其他地方观赏骊山夕照时,夕照亭所在地的景色最美。同时建亭以示之,亭中加以晚照折射的彩色玻璃之色。”只是苏丽珂东坡的“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骊山夕照的真面目也要从外观看。

为什么骊山有拍晚照的奇景?

中国幅员辽阔,名山大川众多。为什么骊山的夜景照片独一无二?李俊敏认为,骊山之所以形成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日落景观,与其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形成“晚照”是自然景观和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至少包括了山的形状和颜色,夕阳的光照,天空的背景,晚霞的对比等等,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有运气看到那个感人的瞬间。一般认为,观赏庐山晚照的最佳时间是夏秋季,尤其是雷雨过后。”

此外,李俊敏曾和他的老朋友、原玉门矿务局秘书长谢忱讨论过为什么骊山会出现这种独特的景观。“我的老朋友分析说,骊山以前是一座火山,它的岩体多为砾石,主要由石英岩、片麻岩和片岩组成,形状多为圆形,颜色特别特别——它的颜色在。想必这也是夕阳会把骊山染成金红色的原因之一吧。”

陕西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副主任雷分析了为什么骊山的自然景观通常在夏季阵雨之后“出现”。“Xi安及其周边地区平日多云天气较多,但通常夏季阵雨过后,空气清新,能见度会更高。此时不仅空气中的浮尘被雨水冲走,整个骊山都像被全身冲刷一样明亮,再加上是夏天。

至此,我心中再无遗憾:历史的沧桑,后期的照片依然随着骊山的存在而停留,科学的解释揭开了这一景观神秘的一角。我们还能抱有希望,什么时候能成为骊山的“有缘人”,见证满山金黄的奇异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