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北塔的历史与文化

参考:北塔建于唐朝贞观元年(627) 1385年前。寺塔历经唐、宋、明、清多次修缮。该塔为阁楼式砖结构,平面呈八角形,共七层,基长4.35米,残高38.6米。塔的每层南、北两侧都有券门或假券门,真伪逐层上下交替。塔壁为仿木结构,角柱、壁架、菱角齿为砖砌。层间重叠涩檐,第一至第三檐隐作斗拱。塔顶受损。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有重修保宁寺、建万寿宫碑的1关。楷书题字,谢天爵书写,傅书写。碑文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清藩寺获准改保宁寺,并集资修缮大雄宝殿,创建万寿宫。

据清凡寺住持石介绍,清凡寺始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个地方。原来的寺庙规模很大,香火很旺。解放初期,清凡寺内建筑基本完好,全寺占地五亩。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寺庙被占用,现在只有一座北塔矗立在原来宏伟的清凡寺。清凡寺现在的位置只是原寺塔的一角。这些年来,唐朝的北塔不断受到自然破坏的威胁,砖块经常因为年久失修而脱落。如今北塔边上的砖块破损,鸽子和燕子在山上栖息,对北塔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塔基有很多裂缝,每天都有石头和小砖块从塔上掉下来。砖头也有掉下来砸伤信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