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断代史?(希望有详细回答)

编年史是史书的一种文体,与通史相对,通史是指只记录一个朝代历史的史书。中国古代的史书大多是断代史,断代史被认为是从班固的《韩曙》开始的。通史,相对于断代史,指的是描述多个朝代历史的史书,如《史记》、《资同治简》。通史是相对于断代史而言的。二十四史以外部世界划分起止于朝代更替,通史跨越朝代。通史:从古至今不间断叙述历史事件。通史是以时间为主线,连贯描述每个时代的一种记录历史的方式。通史,相对于断代史而言,是指描述多个朝代历史的史书,如《史记》、《资同治鉴》等,其作用是总结。老通史想总结的无非是两头,一头是“治乱兴亡”,一头是“法规制度”。新通史侧重于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汉代自封建制改为郡县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前代完全不同,需要一部通史来做总结。所以司马迁写了史记,做了总结。宋代隋唐直,秦汉远。政治经济虽然没有脱离中央集权的规范(即县制的自然发展),但立法更完备,操作更细致,发展更快,与中世纪的中国不同。所以钱穆说:“中国的近代史是从宋朝开始的。”为此,司马光写了《资同治鉴》作总结。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2000年帝制的崩溃,4000万人的生活得到了改造。不管是新瓶装旧酒的遗憾,还是朱的失落,经验教训还是需要总结的。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通史作家辈出,通史作品也是上一代繁荣,其中以、、钱穆、林、等最为突出。吕思勉(1884-1957),江苏常州人,1922,著有《中国白话文史》,是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通史。如果靠“常识”的话,吕思勉的通史应该是在研究完先秦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的各种断代史之后才写的。但我们看他的作品年份(按出版年份),情况却与“常识”相悖:《白话文通史》,1923;先秦史,1941年;秦汉史,1947;晋南北朝史,1948;隋唐五代史,1959。断代史没做,先写通史,早写了十几年。那么,以“常识”来判断,他的通史是否与“完美”无关?是啊,但不是。顾颉刚对民国时期的通史著作不以为然,认为“凡通史皆大同小异,互相抄袭”,但对鲁写通史大加赞赏,认为“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通顺的文笔写通史,将开启通史写作的新时代”。这是不一致的。但是,是顾的“常理”完全没有根据,还是鲁的天赋独特,不必遵循“常理”?这个是是非非,无法决定。如果硬要找一个说法,就需要简单介绍一下鲁与古史辨派(以顾颉刚为代表)、史料派(以为代表)在学术研究上的异同,看能否理出一点头绪。顾颉刚说:“通史的写作不是一个人的精力所能胜任的,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考证。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工合作,先做一个断代的研究,这样就可以集中到某个时代,做一个专门的、精致的研究论文。如果是这样,就可以产生一部完美的断代史,也可以产生一部完美的通史。”(《当代中国史》)还有一个发言者。通史虽名为通,但必须由作者斟酌书写。虽然断代,但考证还是要靠历史知识的整合。.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41200313

断背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