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三大文化

1492 10 10月12日,哥伦布到达美洲。随后的殖民征服,土著的反抗和失败,使得征服者的文化和被征服者的文化相互吸收同化,形成了非此即彼的新的文化形态。我们所访问的三个国家,就民族和文化特征而言,恰好代表了三种典型的拉美文化:墨西哥受印度文化传统的影响很大;除了少数土著的文化影响,巴西有着浓厚的黑人文化色彩,尤其是巴西东北部;智利以西班牙文化为主体,但阿劳科人也给今天的智利文化打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墨西哥,他参观了plaza de las tres culturas 1492 10 10月12,哥伦布到达美洲。随后的殖民征服,土著的反抗和失败,使得征服者的文化和被征服者的文化相互吸收同化,形成了非此即彼的新的文化形态。我们所访问的三个国家,就民族和文化特征而言,恰好代表了三种典型的拉美文化:墨西哥受印度文化传统的影响很大;除了少数土著的文化影响,巴西有着浓厚的黑人文化色彩,尤其是巴西东北部;智利以西班牙文化为主体,但阿劳科人也给今天的智利文化打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墨西哥,我参观了位于plaza de las tres culturas的瓜达卢佩圣母院,我意识到这两种文化的融合对于墨西哥民族意识和同理心的形成是多么重要。透过透过五颜六色玻璃窗的昏黄阳光和祭坛前摇曳的烛光,我看到几个人在虔诚地膜拜一位女神。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个女神外表是印度人,因为天主教里除了圣母玛利亚没有别的女神。陪同我们的官员解释说,在墨西哥有一个流行的民间故事:西班牙传教士要求印度青年朱安·迭戈信仰天主教,但胡安拒绝了。他说圣母瓜达卢佩曾出现在他身上,他掀起外套,里面的亚麻内衣清晰地显示出圣母像。每个人都惊讶地跪了下来。此后,瓜达卢佩圣母崇拜流传开来,因为这个宗教形象属于天主教,所以可以被殖民者容忍;但是圣母玛利亚的颜色和外貌是土著人可以接受的。我认为,墨西哥人仍然崇拜瓜达卢佩圣母,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她是国家独立和统一的象征。1821年,伊达尔戈神父号召墨西哥人投身于争取独立的斗争,就是把墨西哥人团结在瓜达卢佩圣母的旗帜下。

我登上了巴西“Vallig”航空公司飞往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的航班,已经感受到了巴西文化的一个特点:多种族。空姐胸前的名牌告诉我,除了正统的葡巴人,还有一些波兰人,意大利人,德国人。作为一名空姐,如果没有一个姓名标签显示她姓小叶,我会以为她来自中国。我们在访问巴西利亚、贝洛奥里藏特、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马瑙斯时遇到的巴西学者和官员中,有德国的舒伯特、日本的铃木、美国的塞耶和意大利的波基奥;在马瑙斯,我们还见到了来自山东的华侨毕崇信。在圣保罗,我们住的酒店是巴基斯坦台胞开的。美国学者林恩·史密斯在其经典著作《巴西的人与制度》中说:“如果说美国是种族的熔炉,那么巴西就是种族的熔炉”。这个说法确实没错。刚到巴西利亚的时候,黄昏走在街上,看到白人,黑人,混血儿,黄种人在闲逛。巴西的经济史像电影一样映在我面前。

从1548年葡萄牙人毕晓达向巴西出售第一批黑人开始,直到1850年巴西禁止输入奴隶,被掠夺到巴西金矿、钻石矿、甘蔗、棉花、咖啡种植园的黑人达到500万到1000万。1808年开埠后,尤其是1872年至1934年,除葡萄牙人外的欧亚移民大量迁入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德国、波兰、阿拉伯人、中国和朝鲜。在这里,应该特别提到我们中国人。1808年葡萄牙皇帝迁都里约热内卢时,中国茶农来到里约热内卢尝试种茶并获得成功。至今,里约蒂茹卡国家公园还建有中国馆作为纪念。如今,在巴西这片土地上,欧洲、亚洲和非洲三个旧世界种族以及土著印第安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伟大民族。

在游览里约热内卢的过程中,我的心灵多次衰竭:里约热内卢,意为“正月之河”,没有一条值得一提的河流,只有一个映山映帆的大海湾。这是400多年前对探险家贡萨洛·科埃略的误解。他沿着海岸向南,在第一个月就找到了海湾。当他看到这一大片水域时,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大河的入海口,于是按照惯例,把这条“河”命名为“正月之河”。有趣的是,简称“里约(河)”的里约热内卢,以其迷人的科帕卡巴内斯和伊巴内马海滩以及壮观的大西洋海景而闻名。甚至“巴西”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有故事。当时盛产红木,切割后漂洋过海,成为欧洲贵族猩红织物的染料“巴西”。最后国家把旧名“圣十字”换成了木名“巴西”,沿用至今。如今的巴西红杉已经不多了,但以木材命名的巴西依然是一个郁郁葱葱的世界。在她8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面积有400万平方公里,尤其是亚马逊雨林。当我们离开这个国家时,飞机穿过圣保罗向西南方向飞去。从舷窗往下看,山川秀美,植被茂密。巴西不愧是以木头命名的国家。

12月,圣地亚哥初夏,南纬近30度。在灼热的阳光照射下,安第斯山脉雪峰上的积雪融化了,各种裹着雪的鹅卵石在流经圣地亚哥马坡河的浅而湍急的冷水中翻滚,河面上蒸腾起雾蒙蒙的水汽。摩羯座南方的太阳总是挂在北方的天空,把我的影子投射到南方。而我一直生活在北半球,却总是按照老习惯开一些认错的玩笑。走在麻婆河边,周围的剑麻、棕榈树、茂盛的草坪散发着温暖的味道,远处的山丘却闪着逼人的寒光。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罗·德·巴尔迪维亚(Pedro de valdivia)高瞻远瞩,在这个宏观景色壮丽、微观景色迷人的山谷中建立了圣地亚哥城。谁能想到2月1541奠基的小镇会发展成这样一座世界名城?佩德罗·德·瓦尔迪维亚(Pedro de valdivia)从秘鲁出发,探索并征服了南方,第一次打败了阿劳科的抵抗,使西班牙征服者屹立在这片山海之间的狭小土地上,被誉为“拓荒者和第一个智利人”。在军队广场上,我看到了巴尔迪维娅骑着一匹带着剑的马的雕像。勇敢的形象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个充满活力的探索者的性格。然而,瓦尔迪维亚最终还是死在了智利南部的阿劳科人手中。他因追求黄金,到处杀人,被南方印第安人抓住后,从喉咙里倒出熔化的黄金。为追求黄金而死是公平的死法。智利基本上是一个白人社会,但国花是Corbyway花,意思是“阿劳科人的灵魂”。柯比韦的花分为鲜红、粉红和白色,分布在智利南部的山野,过去阿劳科人集中的地方,生命力极强。

我觉得智利人能在这片北方炎热干燥的沙漠,南方火地岛寒冷荒凉的不毛之地,东部安第斯山脉终年冰雪,西部太平洋波涛汹涌的狭长而资源贫乏的土地上安家落户,把科比威作为国花是当之无愧的。虽然智利文化几乎完全是西班牙语,但无处不在的地名源自阿劳科语,而孤立在南太平洋、距离大陆3760公里的复活节岛上的600多座巨型石像,用神秘的眼神凝视着海洋和大陆的另一边,这一切都让智利的西班牙式文化若隐若现的多了一层土著文化色彩,更具魅力。

以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的具有悠久印度文化传统的“新”大陆,其实是一个和“旧”大陆一样历史悠久的大陆。这才明白这两种文化的融合对墨西哥民族意识和同理心的形成有多么重要。透过透过五颜六色玻璃窗的昏黄阳光和祭坛前摇曳的烛光,我看到几个人在虔诚地膜拜一位女神。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个女神外表是印度人,因为天主教里除了圣母玛利亚没有别的女神。陪同我们的官员解释说,在墨西哥有一个流行的民间故事:西班牙传教士要求印度青年朱安·迭戈信仰天主教,但胡安拒绝了。他说圣母瓜达卢佩曾出现在他身上,他掀起外套,里面的亚麻内衣清晰地显示出圣母像。每个人都惊讶地跪了下来。此后,瓜达卢佩圣母崇拜流传开来,因为这个宗教形象属于天主教,所以可以被殖民者容忍;但是圣母玛利亚的颜色和外貌是土著人可以接受的。我认为,墨西哥人仍然崇拜瓜达卢佩圣母,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她是国家独立和统一的象征。1821年,伊达尔戈神父号召墨西哥人投身于争取独立的斗争,就是把墨西哥人团结在瓜达卢佩圣母的旗帜下。

我登上了巴西“Vallig”航空公司飞往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的航班,已经感受到了巴西文化的一个特点:多种族。空姐胸前的名牌告诉我,除了正统的葡巴人,还有一些波兰人,意大利人,德国人。作为一名空姐,如果没有一个姓名标签显示她姓小叶,我会以为她来自中国。我们在访问巴西利亚、贝洛奥里藏特、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马瑙斯时遇到的巴西学者和官员中,有德国的舒伯特、日本的铃木、美国的塞耶和意大利的波基奥;在马瑙斯,我们还见到了来自山东的华侨毕崇信。在圣保罗,我们住的酒店是巴基斯坦台胞开的。美国学者林恩·史密斯在其经典著作《巴西的人与制度》中说:“如果说美国是种族的熔炉,那么巴西就是种族的熔炉”。这个说法确实没错。刚到巴西利亚的时候,黄昏走在街上,看到白人,黑人,混血儿,黄种人在闲逛。巴西的经济史像电影一样映在我面前。

从1548年葡萄牙人毕晓达向巴西出售第一批黑人开始,直到1850年巴西禁止输入奴隶,被掠夺到巴西金矿、钻石矿、甘蔗、棉花、咖啡种植园的黑人达到500万到1000万。1808年开埠后,尤其是1872年至1934年,除葡萄牙人外的欧亚移民大量迁入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德国、波兰、阿拉伯人、中国和朝鲜。在这里,应该特别提到我们中国人。1808年葡萄牙皇帝迁都里约热内卢时,中国茶农来到里约热内卢尝试种茶并获得成功。至今,里约蒂茹卡国家公园还建有中国馆作为纪念。如今,在巴西这片土地上,欧洲、亚洲和非洲三个旧世界种族以及土著印第安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伟大民族。

在游览里约热内卢的过程中,我的心灵多次衰竭:里约热内卢,意为“正月之河”,没有一条值得一提的河流,只有一个映山映帆的大海湾。这是400多年前对探险家贡萨洛·科埃略的误解。他沿着海岸向南,在第一个月就找到了海湾。当他看到这一大片水域时,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大河的入海口,于是按照惯例,把这条“河”命名为“正月之河”。有趣的是,简称“里约(河)”的里约热内卢,以其迷人的科帕卡巴内斯和伊巴内马海滩以及壮观的大西洋海景而闻名。甚至“巴西”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有故事。当时盛产红木,切割后漂洋过海,成为欧洲贵族猩红织物的染料“巴西”。最后国家把旧名“圣十字”换成了木名“巴西”,沿用至今。如今的巴西红杉已经不多了,但以木材命名的巴西依然是一个郁郁葱葱的世界。在她8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面积有400万平方公里,尤其是亚马逊雨林。当我们离开这个国家时,飞机穿过圣保罗向西南方向飞去。从舷窗往下看,山川秀美,植被茂密。巴西不愧是以木头命名的国家。

12月,圣地亚哥初夏,南纬近30度。在灼热的阳光照射下,安第斯山脉雪峰上的积雪融化了,各种裹着雪的鹅卵石在流经圣地亚哥马坡河的浅而湍急的冷水中翻滚,河面上蒸腾起雾蒙蒙的水汽。摩羯座南方的太阳总是挂在北方的天空,把我的影子投射到南方。而我一直生活在北半球,却总是按照老习惯开一些认错的玩笑。走在麻婆河边,周围的剑麻、棕榈树、茂盛的草坪散发着温暖的味道,远处的山丘却闪着逼人的寒光。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罗·德·巴尔迪维亚(Pedro de valdivia)高瞻远瞩,在这个宏观景色壮丽、微观景色迷人的山谷中建立了圣地亚哥城。谁能想到2月1541奠基的小镇会发展成这样一座世界名城?佩德罗·德·瓦尔迪维亚(Pedro de valdivia)从秘鲁出发,探索并征服了南方,第一次打败了阿劳科的抵抗,使西班牙征服者屹立在这片山海之间的狭小土地上,被誉为“拓荒者和第一个智利人”。在军队广场上,我看到了巴尔迪维娅骑着一匹带着剑的马的雕像。勇敢的形象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个充满活力的探索者的性格。然而,瓦尔迪维亚最终还是死在了智利南部的阿劳科人手中。他因追求黄金,到处杀人,被南方印第安人抓住后,从喉咙里倒出熔化的黄金。为追求黄金而死是公平的死法。智利基本上是一个白人社会,但国花是Corbyway花,意思是“阿劳科人的灵魂”。Corbyway的花分为鲜红色、粉色和白色,分布在智利南部的山野,过去阿劳科人集中的地方,生命力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