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这个名字的由来。

历史上高山族的名称有其祖先“左震人”和“长滨文化”的主人,新石器时代大基坑文化、元山文化、丰碧洲文化和台东培南文化的主人,三国时期伊山(益州人)和隋朝乞援的记载。高山族形成后的直系祖先:明代的彝族和清代的畲族;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省后,安嘉改名为“番祖”、“高沙”;抗日战争胜利后,高山族和台湾省的原住民、土著、原住民以及不同地区的高山族,如凯达格兰人、卡尔马兰人、多卡斯人、巴泽海人、巴布拉兹人、巴博萨人、邵人、安雅人、西拉雅人、马卡岛人等,居住在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岛。

高山族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陆同胞对台湾省土著少数民族的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局正式命名,现在国际上和海峡两岸都通用这个名称。

高山(GS)

民族概况

高山族是居住在台湾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主要生活在台湾省主岛、台湾省省、东部沿海纵谷平原和蓝雨岛的山区。台湾省当局简称他们为“山地同胞”或“山地人”。由于地域和语言的差异,有阿米尔语、泰雅族语、排湾语、布农语、鲁凯语、北南语、曹语、语、雅美语。此外,还有65438+万平埔族被汉化。平埔族历史上包括10个民族。它们分散在台湾西部、北部和西南部的平原和沿海地区。他们长期与汉族杂居,通婚,较早接受汉族文化,19世纪后基本与汉族融合。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目前仍有4461人散居在中国大陆。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南岛语族中的印尼语系,没有书面语言。不同地区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民族历史

台湾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与中国大陆特别是福建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关系密切。台湾省的人应该是从大陆移民过来的。

在高山族的传统习俗中,有许多南方古文化的特征,如筑巢、男怕、舟舟、杵臼、木鼓、生吃海鲜、爱吃槟榔、嚼米、竹筒饮、蹲坑、羽冠、花裙、珍珠贝、全头服、筒裙、破壳等。其中,筑巢、船雕、纹身、切牙、穿耳、生吃海鲜、崖葬、蛇崇拜等是古越人典型的文化特征,印证了高山族与古越人。师气* * *俗,一脉之源。

高山族曾长期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高山族的祖先分为几个部落,部落成员称为“米林”,公共事务由部落成员管理。他们以石斧、石矛、石环、鹿角为矛、青石为镞,以采集狩猎为主,畜牧业尚不发达。盛行的男娶女嫁的婚姻制度还处于母系社会阶段。到了7世纪,已经有了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有少量铁器。部落有酋长,不收税,公共事务仍由部落成员管理。如果有人犯罪,部落成员会根据习惯法商议制裁,轻者负责,重者处死。无文字,不知历法,拜山神海神。集会期间有许多歌曲和舞蹈。现存的雕塑和绘画。宋元明时期,台湾省与大陆的联系日益增多。据明代昌迪的《董藩志》等书记载,虽然当时高山族的农业、畜牧业和狩猎比以前进一步发展,一些特产已与中国大陆沿海居民进行交易,汉人使用了高山族易得的玛瑙、瓷器、布匹、盐、铜、簪环等鹿胸、鹿皮、鹿角,但部落仍“老死不相往来”

公元17世纪以后,大量汉人迁入台湾省,郑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高山族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加速了高山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生活在西南平原的高山族发展到了封建社会。自16世纪以来,台湾省的高山族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1563年,侵华日军入侵北部鸡笼(基隆),烧杀抢掠,当地高山族被迫向山区转移。后来荷兰殖民主义者、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美国和日本侵略者侵略台湾省,高山族把它交给了忠诚的反对派。他们英勇顽强地战斗,表现出誓死保卫家园的爱国情怀。

社会经济学

17世纪汉族大迁徙前,台湾省高山族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以狩猎为生。居住在平原的民族从事烧、耕、渔、猎、采集,主要种植芋头、马铃薯、旱稻、谷子。他们不知道犁、耙、锄、斧这些工具,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都是极其原始的。

清代,随着大规模移民的发展,台湾省高山族普遍从汉族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居住在平原和沿海地区的高山族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始种植水稻、小麦、谷子、黍、芝麻和豆类,而居住在山洞和深山老林的高山族仍以狩猎和采集种植为主。狩猎叫“锄草”,主要是鹿、野猪、野牛、熊、豹、兔、雉鸡。狩猎工具主要包括弓、箭、矛、刀、器等。狩猎方式一般有火烧狩猎、诱捕狩猎、射猎等。狩猎的场面非常壮观。到了现代,打猎成了高山族的副业。在阿梅和槟榔屿人的习俗中,群体狩猎是重大祭祀宗教仪式前后的必要活动。蓝雨的雅美人、沿海的阿妹人、日月潭的邵人也从事渔业。通常用鱼刺、鱼叉、弓箭、网、渔排、鱼笼、竹盖、竹排、渔船等工具捕鱼。采用射鱼、网捕、垂钓、筑堰、毒鱼、干鱼、幕鱼、诱鱼等方法。雅美每年3-6月是猎捕飞鱼的旺季。他们以父系血统群体为基础组建了一支船队,夜间捕鱼。北南族、排湾族和陆凯人虽然生活在海边,但他们不从事渔业,仍然以农业和狩猎为基本生产形式。1949以前,高山族的部分布农族和泰雅族还保留着强大的原始公社残余,而平埔人、排湾人、泰雅族、陆凯人、阿美族已经超越了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阶段。平埔族和排湾族也有租佃关系和贫富分化。

从1949开始,在国民党的控制下,台湾省省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达到了比较发达的阶段,台湾省经济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影响和推动下,高山族的农、渔、猎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高山族居住的地区,现代工业和农业得到了发展,高山族,特别是居住在沿海地区和平原的高山族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各地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很大。居住在山区的高山族经济发展依然缓慢,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文化和艺术

高山族的民间文学包括歌谣、神话、传说和故事,丰富多彩,古拙淳朴。歌谣不仅反映了农耕、渔猎、采集等各种生产活动,还记录了部落作战、抵御外侮、保卫领土的战歌。还有风俗歌,累如珍珠;政治歌曲,抨击时代弊端,铿锵有力。民谣风格清新,音乐优美。高山族神话内涵丰富,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以祖先追溯、洪水与同胞联姻、征服太阳为核心的神话体系。它反映了高山族同胞的信仰、愿望、价值观和艺术修养。此外,还有许多关于风俗、杰出人物、“小黑人”、动植物的传说和故事。

高山族是一个富有艺术天才的民族。歌舞、音乐、雕塑等民族艺术闻名于世。历史上的高山族,无论是在劳动、恋爱、婚宴、祭祀等方面。,都有歌舞表演,手挽手,跺脚唱歌,摇头闭眼,极其风骚。雅梅的抛发舞、夏塞人民的低靡祭祀舞、阿梅的丰收舞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高山族历史上有盖房子、逗琴弄笛的婚俗,所以常用口琴和鼻笛来吹奏旋律。此外,还有鼻笛、鼻哨等管乐器;打击乐器如木鼓、木琴和杵臼,以及弦乐器如弓,都能演奏出悠扬的音乐。

木雕艺术在太平洋地区具有独特的原始艺术风格,其中以排湾人的木雕最为突出。无论民居、兵器、生活用具的雕刻,刀法粗糙,形制简单。人物装饰以蹲伏人像为主题,以及具有图腾特征的头、蛇、鹿、几何图案的组合,追求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夸张的写实,将灵魂藏于自然之中,典雅古朴。排湾族的木雕摆件在国内外都有收藏。此外,亚美的渔船也有独特的雕刻,其艺术境界为世人所称道。

生活习俗

在古代,高山族以裸体为美。只用一块布遮阴,用毛皮束腰。但接触中国文化后,男人逐渐穿长衫,女人穿裙子,讲究服装之美。除了兽皮和树皮,衣服大多是用自己编织的亚麻布制成,并用彩色图案装饰。男士服装类型,无袖塑身衣、披肩、束腹、腰带在北方常见;中间常见鹿皮背心、胸包、腰包、束腹、黑布裙;长袖外套、腰裙、长裤、黑色头巾在南方很常见。女装类型有短连衣裙和长裙短裙。亚美的着装简单,男士用t恤遮住下体,穿背心。女性一般穿背心和裙子,冬天用方巾包裹。

高山族的饮食主要是谷类和根茎类。一般以小米、大米、土豆、芋头为常见食物,辅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谷子和旱稻为主,平原以水稻为主。平埔族还专做香米,喜欢吃“草糊”(鹿肠里的草浆配盐)。以前的饮食都是生吃,现在的饮食,烹饪,享受都很优雅。高山族嗜烟酒槟榔。

过去,高山族住在依山傍水的窑洞里,或以竹制草,以木为屋。目前有木屋、竹屋、茅屋、石板屋、草顶地宫等。,但是他们很注重造型和实用性的结合。大多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有门无窗。

高山族还有身体装饰的习俗,如纹身、切牙、穿耳洞、脱毛、束腹等。身体装饰一般是为了成年,美丽,婚姻,纪律和荣誉。

高山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结婚。大多数男人和女人可以自由相爱。比如泰雅族人吹口哨表达爱意,有的阿美族妇女到男方家送礼表达相思之情。在丧葬形式上,泰雅族、布农族、曹族都是葬在室内,埋在死者的床下。排湾人和雅美人把死人埋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所有作恶多端的死人都就地掩埋。

高山族有许多禁忌:妇女怀孕后,禁止使用刀斧,不吃猿、山猫、穿山甲和水果,避免生双胞胎;避开蛇、山猫、老鼠,穿越死者及其埋葬地;避免看到动物交配;禁止放屁、打喷嚏、强奸;避免食用动物头尾;禁止男人碰女人专用的梭织物、麻织物、锄头、猪圈;禁止女性接触男性专属武器、狩猎用具、棍棒等。

节日活动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泰雅族,三月下旬春播结束)、平安祭(布农族,四月初四)、“阿里”祖先祭(平埔人,九月十六)、丰收节(曹人、汝凯人、阿美族等)。、八月十五)和竹竿祭祀(排湾族、十月)。高山族的传统节日通常与祭祀结合在一起。因为复杂,台湾省当局主张化繁为简,调整合并。这些是现在流行的主要节日。节日期间,除了歌舞宴,还增加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和娱乐活动。

宗教信仰

高山族仍然保留着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他们崇拜精灵,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神,比如神,创造宇宙的神,自然的神,管理事物的神等精灵和怪物。祭祀包括农业祭祀(包括耕种祭祀、播种祭祀、除草祭祀、收割祭祀、新储粮祭祀等。,主要是粟米祭祀)、狩猎祭祀、捕鱼祭祀、祖灵祭祀等。巫术盛行,其中占卜的方法有鸟卜、梦卜、水卜、竹卜、瓢卜、米卜,还有各种形式的巫术书籍。由于汉族移民和荷兰、西班牙殖民者的影响,高山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汉族带来了佛教,西方侵略者带来了基督教和天主教。这些宗教已经在高山族中扎根。现在,原始宗教信仰、佛教和西方宗教交织在高山族的宗教生活中。

高山(GS)

高山族是台湾省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布农族、汝凯族、排湾族、培南族、邵族、泰雅族、雅美族、曹族、阿梅族和族。

“高山族”这一名称是中国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台湾省省内各民族的统称。

历史上,尤其是明朝以前,并没有高山族这个名称。高山族的族源是多源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古越人的一个分支。自汉人迁入台湾省后,原住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人融合,称为平埔人,包括西拉雅21社、洪安雅13社、巴布沙9社、巴泽海4社、巴布拉4社、道卡斯6社、凯达兰28社、卡玛兰34社。另一部分还是生活在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小。至今还保留着原住民的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的高山族泛指这部分少数民族。1954、14年3月,台湾省当局规定高山族包括九个民族(泰雅、、布农、曹(1998+065438+10月改名为邹)、、排湾、北南、雅美、阿美族)。这些民族大部分分布在东南部的中部山区和海岛,少数散居在福建、上海、北京、武汉等地。总人口约40万,大陆散居人口2909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南岛语族中的印尼语系。高山族内部语言差异很大,有阿米尔语、泰雅族语、排湾语、布农语等。没有自己的语言。居住在台湾省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口头文学丰富,包括神话、传说和民歌。

高山族大多从事农业,少数从事渔猎。有雕刻和编织之类的手工艺品。

长期以来,高山族和汉族* * *抵抗外族侵略者的侵略* * *发展台湾省。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台湾省的50年间,反抗斗争尤为激烈,其中以1930的五社起义规模最大。1947年参加以汉族为主的“二·二八”起义。

禁忌女性怀孕后不宜使用刀斧,不宜吃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杂果等。女人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

日常饮食习俗高山族以谷物和土豆为主食。除雅美和布农族外,其他几个民族以大米为日常主食,辅以土豆和杂粮。居住在蓝雨的雅美人以芋头、小米和鱼为主食,而布农人则以小米、玉米和土豆(当地称为红薯)为主食。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喜欢将大米煮熟或者将糯米、玉米粉蒸成饼、糕。布农族人在做主食时,把锅里的小米粒捣成糊状。排湾族人喜欢把小米用芭蕉叶卷起来,拌上花生和动物肉,蒸着吃,作为节日的美味,外出打猎时也带着吃。但作为打猎带来的小点,一般不会在馅料中加入盐等咸味调料。泰雅族人在山中打猎时,喜欢用香蕉作馅,用糯米包裹,然后用芭蕉叶包裹,蒸熟后带走。排湾族喜欢拌红薯、木豆、芋头梗等。做晚餐。雅美喜欢把米饭或粥和芋头、红薯混在一起,当主食来煮。外出工作或旅游时,常以类似粽子的干芋头或熟红薯、糯米制品作为干粮。排湾族等民族打猎时,只带火柴,不带锅。首先,他们建石头,用干柴火加热,然后放芋头,红薯等。石头下面,用沙子盖起来,煮熟后吃。高山菜来源广泛,大部分靠种植,少量靠收集。常见的有南瓜、韭菜、萝卜、白菜、土豆、豆类、辣椒、生姜以及各种野菜。雅美人吃芥菜时,先把正在生长的叶子铲掉,用盐揉搓,放置两三天再吃,留在地里的芥菜根继续生长。高山族普遍爱吃姜,有的直接用姜蘸盐当菜;有些是用盐和胡椒腌制的。肉的来源主要靠猪、牛、鸡。渔猎也是很多地区日常肉食的补充,尤其是住在山里的高山族。捕获的猎物几乎是日常肉食的主要来源。山里有许多野生动物,如野猪、鹿和猴子。排湾族不吃狗、蛇、猫等。,而且吃鱼的方法也很独特。一般在捉到鱼后,他们拿一块石板就地加热,将鱼放在石板上烤至八成熟,撒上盐即可食用。排湾族的孩子不允许吃鳗鱼,甚至是其他鱼的头,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阿妹在做肉菜的时候,喜欢把肉切成块,插上竹签,煮好后放在大锅里,一家人围着锅聚在一起。大家都用藤筐盛饭,* * *用一勺舀菜,一手抢饭,一手吃肉。在移植季节,他们喜欢在稻田里抓小青蛙,带回家,用清水洗净,煮熟后吃。一些民族如阿美族和泰雅族也吃捕获的生鱼。他们还喜欢将猎杀的小米去皮,加盐,用半熟的小米腌制几个月。腌制食品通常用几种方法保存,如腌制、晒干和烘烤。腌制一两年的猪和鱼端上来。高山族过去既不喝开水,也不喝茶。泰雅族人喜欢喝生姜或胡椒浸泡的凉水。据说这种饮料有治疗腹痛的作用。以前在山里打猎,也有喝动物血的习惯。男女都嗜酒,一般喝自己酿的米酒,比如小米酒、米酒、洋芋酒。

节日、礼仪、祭祀和饮食习俗高山族豪爽好客。我喜欢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会和歌舞聚会。每逢节日,要宰杀猪和老牛,设宴赐酒。年底,布农族人用一种吃“西诺”的植物叶子,包在糯米里蒸熟,供家人享用,以示庆祝。高山族宴客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是用各种糯米做成的糕点和巴赞。不仅可以作为节日的小吃,也可以作为祭品。还把糯米做成饭招待客人。高山族的祭祀活动很多,有祖先崇拜、山谷崇拜、高山崇拜、狩猎崇拜、婚礼崇拜、丰收崇拜等,其中排湾人的五年祭祀最为隆重。届时,除了宴会供品,还会有各种文体活动。婚礼和宴会的场面非常丰富壮观,特别是要准备很多酒。当时,参加者要大量饮酒,并有保持醉酒的习俗。“丰收节”当天,族人带着一坛坛酒到现场,围着篝火跳舞、吃喝,庆祝一年一度的劳动丰收。排湾族人在庆祝的日子里经常使用木制的、雕刻精美的马克杯,两人并肩饮酒,以示亲密。如果有客人,一定要杀鸡请客。布农族人招待客人的时候会留下鸡腿,客人走的时候带着走在路上,意思是吃鸡腿让他们走路更有力量。陆凯人擅长用石头做炉子烤芋头。烤出来的芋头外脆内软,便于携带,经常带给客人在路上吃。排湾族结婚时,将小米磨成粉,加水调成糊状,包在鱼虾里(虾露出尾巴),揉成鸡蛋大小的球,放入开水锅中,煮熟后取出。

典型食物高山族,十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食物,其中比较典型的食物有:腊肉,高山族泰雅族和阿米尔人储存肉类的方式,其中泰雅族腌猴肉和阿米尔腌鹿肉、野猪肉独具特色;杂酒是高山族的排湾人和布弄人酿造的一种米酒。

高山族简介高山族是台湾省省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布农族、汝凯族、排湾族、北南族、邵族、泰雅族、雅美族、曹族、阿梅族和族。

布农人

布农(布农在高山语中是“人”的意思)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它有3万多人口,居住在60个村庄里。原居玉山以北、中央山脉以西的高山地区,后迁徙至台东、高雄。现主要居住于南投县仁爱、信义乡、高雄县三民乡、桃园、茂林乡、台东县海端乡、延平乡、官山镇、花莲县万荣乡、卓西乡、玉里镇。总民族分为三个小群体:北方布农族分布在中央山脉西麓;中布农人分布在高雄县。南布农人散居在台东花莲。织布、编筐、制革、制陶比较发达。社会生活是宗法制度。婚后妻子跟随丈夫,孩子跟随父亲,女方在家庭中有一定地位。

鲁凯人

汝凯人是高山族的一个族群。人口6300余人,居住在20个村落,分布在阿里山和新山以南、大雾山以北的山区,包括高坪河上游的浊水溪、爱寮河和中部山脉以东的大南溪河流域。分属屏东县、五台、高雄县茂林、台东县北南,其中五台乡最为集中。陆凯人的生活习惯和排湾族一样。他们住在石板房子里,以陶罐、珠子、雕塑和纹身而闻名。社会生活中出现了阶级。每一代只允许有一个配偶,权力由最年长的男性继承。死后采用侧葬和直肢葬。语言和文化受布农人影响很大。

排湾族

排湾人是高山族的一个族群。人口约55000人,居住在160个村。原来住在山麓,后来搬到山里。其分布区北起大屋山,南至恒春,西起矮寮、方寮,东至大马里以南的三角地带。分别散落在屏东县的三地、马家、吴泰、赖艺、春日、狮子、牡丹和台东县的金峰、达仁、大马里、大武。排湾人分排湾和塔罗塔罗。前者生活在该族群分布区的中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以中央山脉为界,分为两个小民族:东本。后者居住在东海岸,也分为两个小民族:东海岸和巴里拉利奥。民族分为平民、贵族等阶层。中年子女继承权力。手工业比较发达。

贝南人

北南是高山族的一个族群。人口约7000人,居住在8个村庄。传说这个氏族起源于台东附近的巴纳图,曾经是台东平原的主人。主要分布在北南溪以南、知本以北的沿海地区,生活在台东县北南、金峰、大仁等乡镇。过去与汝凯、排湾列为一族,1954确认为独立族群。家庭权利由长女继承,家庭生活偏向母亲。

邵人

邵人是高山族之一,居住在南投县日月潭地区。有人认为是曹人的一部分,也有人把它归为布农人的一员,还有人把它归为平埔族的一个分支,但它的语言、风俗、习惯都是独特的,所以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民族。

泰雅族人

泰雅族是高山族之一。人口64000余人,占高山族总人口的23.5%,是高山族第二大民族。住在120村。原本生活在台湾西部平原,迫于环境压力逐渐迁移到山区,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北半部,如台北县乌来乡、桃园县复兴乡、尖石乡、新竹县五峰乡、苗栗县太安乡、台中县和平乡、南投县仁爱乡、花莲县信义乡、林岫乡、大同乡、宜兰县南澳乡。这个民族又分为两个亚民族:泰雅族和赛德克族。泰雅族分为西珠宝群、达(山+克)群(山+坎)群、胡大群和西开里克群。塞德基亚也分为两个社区,东部和西部。这个民族有鲸鱼脸和纹身的习俗。男人擅长打猎,女人擅长纺纱,靠老公生活。

雅美人

雅美是高山族的一个族群。它有2500人口,居住在6个村庄。分布在台东县蓝雨岛沿海地区,是高山族唯一的渔猎族群。语言和菲律宾北部的巴丹岛居民几乎一样。农业以种植芋头为主,技术以制陶、造船、制银闻名。核心家庭主宰着社会生活。这个族群热爱和平,没有猎头之类的习惯。

曹人(1998 165438+10月改名邹人)

曹人是高山族的一个族群。人口3000多,居住在12个村。原本分布在桃园大溪至大安溪一带,后来定居在新竹县五峰乡、苗栗县南庄、石滩乡等地。该民族分为两个小民族,即夏塞北部和夏塞南部。族群内部,人随父居,妻随夫居,世代不变,限于同代不同配偶。矮人祭祀每两年举行一次。

阿梅仁

阿美族(阿美族意为“北方”,是阿美族南方人对北方人的称呼)是高山族的民族之一。高山族人口最多,约654.38+0.2万。最初分布于台湾省东部纵谷平原南北两端的秀古銮溪口和恒春附近,后沿东部纵谷和海岸线移至花莲县东部和台东县东北部,其中台东县11乡,花莲县12乡。根据语言、习俗和地域差异,大致可分为北部、中部、南部阿美族和沿海阿美族四个部分。

夏塞人

夏塞人是高山族的一个族群。高山族人口最少,约1075。他们的祖先从大八尖山迁到胡大、苗栗一带的平地,后逐渐迁到泰雅聚落西南的阿里山、五峰山一带的山区,隶属新竹县五峰乡。

最近的发展

目前在台湾省,原住民一般用来指非汉族血统的居民,“高山族”只是其中一种(平埔族,相对来说华人较多)。根据日据时期人类学家的研究,它分为十多个民族,其语言属于台湾省的南岛语族。台湾省每个民族的总人口约为44人,有4400多人散居在中国大陆。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高山族都住在山里。比如居住在台湾省东部东非大裂谷的阿美族,居住在蓝雨的达悟族(雅美族)都不住在高山上,所以这个称呼比较笼统。近年来,基于尊重的立场和更正确的分类,使用了“原住民”或族群的原始名称,而不是两大族群(高山族和平埔族),但有人认为“原住民”一词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