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剧的特点
壮剧是壮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多以当地壮语表演,歌词多采用五言七语的基本句式和壮语“还”的押韵方式。唱腔以当地民歌和曲调为基础。比如靖西县木偶戏的曲调,就是从当地叙事诗的“木伦调”发展而来的,石公戏的曲调和唱的差不多。壮剧的唱腔有很多种,如:十番戏有路腔、活腔、怨腔、腔、僧腔、抒情腔、腔和腔。其次,壮剧的表演技法多种多样,与壮族歌舞、跳跃、游戏等活动密切相关。”(转引自黄显范等著《壮族通史》,第590-589页)
壮剧从产生到发展至今,已有654380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吸收各种地方剧种的营养,如甬剧、粤剧等,并使自己越来越完善。最终发展成为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独立完整的民族艺术,与中国其他民族的戏剧比肩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