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是如何被破坏的?

众所周知,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对生物的破坏力很大。幸运的是,距离地球表面25-50公里处有一个臭氧层。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微量气体。它是一种蓝色的刺激性气体,由三个氧原子(O3)组成。虽然地球表面的臭氧层不算太厚,但如果在0℃的温度下,将地表大气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标准大气压,臭氧层的总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但却能吸收太阳辐射的99%的紫外线。就像地球天然的保护屏障,保护地球上的一切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层也被称为地球的“保护伞”。

1985年,英国科学家法曼等人在南极哈利湾天文台发现,在过去的10-15年间,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每年春季下降约30%,近95%的臭氧被破坏。从地面上看,高空的臭氧层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看上去就像一个直径上千公里的“洞”,因此得名“臭氧洞”。卫星观测显示,这个洞穴的覆盖面积有时比美国还大。到1998,臭氧空洞面积比1997增加了约15%,几乎相当于三个澳大利亚。不久前,日本环境厅发表的一份报告称,1998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已达到最高纪录,为2720万平方公里,比南极大陆多约1倍。

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家共同观测到,近年来,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减少了20%。在世界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我国大气物理和气象学家的观测也发现,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以每10年2.7%的速度减少。根据全球臭氧总量观测结果,除赤道外,1978-1991年臭氧总量每10年减少1%-5%。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氯氟化碳被广泛用作冰箱、冰柜、空调和其他设备中的制冷剂,聚氨酯泡沫和聚乙烯/聚苯乙烯泡沫中的发泡剂,气溶胶产品中的推进剂,电子电路板和精密金属部件的清洗剂,以及烟丝的膨胀剂。哈龙主要用作灭火器中的灭火剂。上述化学物质非常稳定,可以在大气中存留几十年,甚至约100年,所以最终会破坏臭氧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