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柑橘的历史故事

瓯柑是我国地方传统柑橘品种,在宋元明清时期被朝廷列为贡品。其栽培历史约有2400年。古人有一句诗“万林莫橘,无水不成莲”。1990被北京亚运会指定为运动员专用水果。

瓯柑的耐贮性优于其他柑橘品种。果实贮藏后“冬黄,色味鲜”。早在南宋惜春五年(1178),温州太守韩彦直所著的世界第一部专著《橘录》中所描述的“海红”,就是现在的橘。

橘子的圆形象征着团圆,橘子是明亮的,包含着光明和吉祥的含义。在唐、宋、明、清时期被定为贡品。因为“橘”字与“官”字谐音,所以成了元宵节的吉祥物。苏东坡曾回复北宋诗人王晋卿:“橘王座旁天下无浆。送了三十块给维摩,不知道葡萄牙是余香。”实际上,橘子被比作佛经中精致、优雅、高贵的花朵。从此,柑橘成为文人春游的必备水果。

刘基是明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700多年前,他经过深思熟虑,巧妙利用藕干作为“道具”,写出了《橘人之言》,这是一则著名的政治寓言,讲述了一件卖坏橘子的小事引发的一段言论,揭露了元末统治者假借橘人之言的腐败行为。刘基的这一思想对今天的政界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宋代著名学者徐梦子写了一部历史巨著《三朝北盟志》,记载了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的历史事件。据书中记载,靖康二年(1127)十二月,游牧民突破宋高宗赵构临安、越州后,逃到明州(今宁波),随即乘船入海。次年正月初二,翌晨驾船到了张安(今椒江市张安社区),停泊在金岙山脚下。正月十五是元宵节,高宗在长安庆祝元宵节。当时有两艘橘黄色的船被风吹散,撞上了御船。高宗皇帝买下了所有的橙子,并让全军的官兵都吃橙子。他让大家把它们挖成橘黄色的灯,倒入植物油,放在灯芯里,点燃后放入东海随波逐流。突然,他们平静了,就像成千上万艘灯火通明的小战舰,守卫着台州湾。张安的居民都爬上金岙山看花灯,热闹非凡。皇帝和百姓在一起其乐融融,大大安定了民心。这段真实的历史记载至今仍在张安民间流传,欧干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为国为民解难的精彩故事。

三国时期,柑橘已经很有名了。据说曹操派人去永嘉运了40吨柑橘。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有一个关于柑橘的故事。《三国演义》第68回,甘宁以百骑劫魏莹,左慈掷杯打曹操,讲述了左慈以剥柑戏弄曹操,使其丑态百出的故事。曹操称王后,在叶君县修建了魏宫,并派人到处采集奇花异果。为了取悦曹操,孙权挑选了四十多担大橙子送到叶君。搬运工半路上遇到了道士左慈。左慈对搬运工说:“你一路摘橘子太辛苦了。我帮你摘一会儿怎么样?”搬运工当然高兴。于是,左慈帮每个人选了五里。奇怪的是,他挑的担子轻多了。柑橘被送到叶君,曹操想尝一尝。他随便拿了一个剪开,却是空的。恰巧左慈来求见。左慈拿了几个橘子,当场切开。它们滴着新鲜的汁液,尝起来很甜,但曹操再次切开它们,它们仍然是空壳。故事中提到的大橘,是从温州瓯柑中挑选出来的。

曹操、张聪、韩彦直、刘伯温等历史名人都与柑橘有过故事。比如三国时期,孙权将柑作为礼物献给曹操,确立了柑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宋代,元宵节“撒橘子”的习俗给了藕好运和高贵的精神...这些都是鲜为人知的典故。

瓯柑是一种宽皮柑橘,因温州人外号“瓯”而得名。温州瓯海是瓯柑的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远在三国时,就有孙权将一个橘子作为礼物送给曹操的记载。

唐宋时期,温州蜜柑以质优味美著称,成为元宵节时送给王公的水果。

《新唐书》记载地理五年三十一:“永嘉县,温州上。高宗上元元年朔州永嘉、安珠考。土贡:布匹、橘子、橙子、甘蔗、皮革。”《宋史》卷三十一有“八月非年,禁止官员避轮对齐。吴佳,停温州黄干和福州荔枝宫”。黄橙橙的就是橘子,首都开封街头也有卖。梁章钜的《漂泊系列续》有两卷:“永嘉之橘,俗称瓯柑。卖给京城的叫春橙,唐宋以来就有名气了。东坡诗《元二韵曾见日》:‘雁南之奇事真难忘,三寸橘破永嘉’。”梅诗《瓮安,正月初六通事遗》云:“公爵宝,无名黄橙美。这是一个熟悉的故事,它比莫永嘉更好。”可见,欧甘自古就有口皆碑。难怪张士南在《游记》中感叹“永嘉之橘,天下第一”!直到元明清时期,橘子仍被列为贡品。

南宋孝宗惜春五年(1178),著名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长子韩彦直编著了三卷本的《柑录》(又称《永嘉柑录》),详细记载了温州柑的品种和特点,并对当时的柑栽培、初装、栽培、除病、浇水、采摘、采收等进行了总结。《柑桔志》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柑桔学术专著,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被国际植物学界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柑桔园艺学著作”。

宋代,温州蜜柑主要种植在温州郊区的西山、水心、吴桥、南塘等地,后逐渐向三阳、梧田、南白象、茶山等地扩散。姜鸣准《谈海》载:“永嘉之地,以种橘为佳。宋、韩守言直的谱,就是充分的证据。松石出生在西山。叶对说:‘吴桥巷,对面,是西山头。‘所有的森林都是柑橘,没有水就不是莲花。’这也是证据。后来兴盛于河对岸的河田,刚在顶上,而南县则逐渐延伸至十一都梧田。"

明初,温州每年都被评为贡品工程。有11种水产品、柑橘和茶叶等。“地方都累了一百多年了,谁能干!”嘉靖六年(公元1527),张聪(温州永强人)为丞相。“我知道我投稿不是为了推荐朝鲜。因与我密议,护卫群臣,欲除之,皇帝从之。”所以这些贡品,包括柑橘,都取消了。

清代《欧诚补》第三卷《品》载:“惜橘之人,可治煤毒,荐为成人案。虽值二三百,必求之。”《永嘉县志》第六卷也有“永嘉县旧贡柑五桶,咸丰因军务停贡十年”的记载。

历史上,柑橘被视为珍宝,人们互相馈赠。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把自己的才华奉献给了吟诵柑。找几首诗来品味。历史上,柑橘之美举世无双,历代文人对柑橘的喜爱也在其中。

唐代柳宗元有诗:“手植橘二百株,春来满城新叶。等你几岁的时候,你就能闻到雪的味道,谁摘谁就能看到珠子。”

苏颂东坡《元时曾见日诗》:“萧索东风鬓满花,年年胜斩宫花。听说簧管被塞吹,我很难过,看到簧板里的嫩芽,我很高兴。我的国家过去供应大米给云泽,你的家庭新做雪坑茶。雁南之奇物,真难忘,三寸黄橙断永嘉。”

苏东坡还写了一首诗《答金清橘传》:“橘史传宝座旁,人间无浆。送了三十块给维摩,不知道葡萄牙是余香。”这首诗描述了宋帝在正月十五撒橘子的仪式。苏辙关于毛俊辉《暖橙》的诗:“初山黄橙小,不知洞庭三寸橙。若无风流武,谁送千里江南?”

梅《正月六日将军进士暖橘诗》:“龚宇”为善本,黄橙之美,不详。这是一个熟悉的故事,它比莫永嘉更好。"

清平阳人张清武写的《金桔》说:“霜降后,园丁砍采鲜,《橘枝》唱运。谁知包公宣和日,一个真橘子值两千。”汴梁开封街头卖柑,价格很高,每个两三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