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选3第六课与大纲的关系

历史选修3第六课与大纲的关系如下:

人类文明的出现

1.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主要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和阶级。

2.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和传播。农牧业出现后,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了食物生产者。农业和手工业之间已经有了分工。不同地区所需产品的交换促进了交流和贸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可以不从事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业化管理和文化创造。农业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大型聚落逐渐发展成为早期的城市。

3.社会分工的发展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便人们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并拥有剩余产品,从而为私有制和剥削创造条件。随着私有制的逐渐出现和贫富分化的加剧,出现了阶级。

4.最早的阶级是奴隶和奴隶主,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而与奴隶进行斗争。政府、军队、监狱等强制机关逐渐出现,国家开始形成。于是,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出于规划和管理的需要,文字应运而生。

扩展数据:

1.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

2.畜牧业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的。

3.农业出现的意义。

文明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

5.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一部分人脱离了社会生产活动,从事专业化管理和文化创造。农业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大型聚落逐渐发展成为早期的城市。可以得出结论,有采集、渔猎到农牧业。迁移定居。

6.私有制逐渐出现,可以联系到大纲。第11页。第二个教训是变法运动中诸侯与商鞅变法的恩怨。

7.农牧业的出现->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阶级斗争部落战争->强制机关和国家的形成->文字的产生。

8.随着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