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寺石窟细节
马蹄形石窟始建于晋代,由敦煌人郭云及其弟子雕刻而成。它们最初被用作郭的隐居讲学场所,后人将其扩建为一座塑化佛像。最高峰时,有300多名僧侣。永乐年间更名为普光寺,寺内原有的金鞍龙袍是清朝乾隆赐御物。由于历史悠久,马蹄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安溪玉林石窟并称为河西宝塔度假村的三大艺术瑰宝。马蹄山东入口的悬崖之间有很多佛龛,就是千佛洞。这个洞穴最早是在北梁时代开凿的。现存石窟按崖势自然分为南、中、北三段;南、中段主要是佛洞,北段是浮雕石塔林。这些石塔一般由塔座、塔身、须弥座、相轮、刹盘、塔顶组成。这是当地石窟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第六窟(西三贤殿)位于千佛崖中部,开凿于盛唐时期。洞前建有飞檐带翼的洞檐。这些雕像像岩石雕刻。虽有破损,但仍保持了盛唐时期面部丰满、身材匀称、体态生动的造型特征。8号窟为北梁时期所掘,深6米,宽6、25米,高4、7米。中柱东南壁分五层雕象,下层龛内雕有佛,龛外雕有两胁侍佛,上四层雕有五尊佛像。中央柱南侧,一幅早期壁画,释迦牟尼、多宝并列而坐,绘普贤、文殊菩萨,龛顶绘弥勒佛菩萨。在千佛洞西南约一公里处,可以到达南、北马蹄寺石窟。山林郁秀长满了松树和灌木,将马蹄寺分成了两个寺庙。北寺规模宏大,建筑宏伟,香烟最为丰富,是整个马蹄寺石窟的中心和主体。马蹄北寺,又名普光寺,明十四年命名为普光寺。据史料记载,这些石窟开凿于晋代。普光寺石窟群由许多石窟组成,包括三十三天石窟、藏佛殿、马蹄殿、马王殿和药师佛殿,约有1600年的历史。明朝永乐十七年,普光寺被钦差大臣要求平额时称为普光寺。恰好改成了南征军胜的报告,皇帝很高兴,就取名普光寺。古往今来,历史上很多皇帝、将军、文人墨客都在马蹄寺留下了很多痕迹和诗词。如今的天马奇迹、石室、八功德水井、高王古墓、王汗古城,天然孔雀石绿度母像,玛瑙石天然马头明王马王像,斩断恶龙的七星智剑佛塔,观音菩萨、二郎神、格萨尔王的精彩传说,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东西。西藏和青海的藏族信教群众和佛教修行者把马蹄寺称为卓玛像,即菩萨自然出现的地方。如果你一辈子不来马蹄寺朝拜,你会感到终生遗憾。明代有《马蹄寺颂》七法古寺,梯石退后。金神宝莲开座,玉扇清声近榻。茶沸,烟腾,禅空,花飞水流香。每一个和尚都说,没有人生,回头看,都是忙。从马蹄寺到马蹄河以西,一路到山谷都是灌木和野花。在山谷的尽头,一条涓涓细流在悬崖上生长,直下悬崖。诗中的花飞入水中,流入水中。悬崖飞泉是祁连山的雪水沿着岩石间的缝隙渗透形成的。当天空晴朗时,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奇观。高山上矗立着一块大石头,看起来像一个巨人从下面俯视着下面的世界。它被称为石佛,这是另一个奇迹。观音洞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洞穴,是喇嘛们修行的地方。每个洞穴周围都有石龛,石龛里有石塔。马蹄寺石窟中的金塔寺位于大渡马河西岸,在一个叫磁沟的山谷深处。从茨沟口走过去,有一条褐色的悬崖,沟高100多米。金塔寺石窟开凿在距地表60米的悬崖中间,有一段211向上的陡峭石梯。两个洞穴都朝北向南。中间栈道相连。从洞穴的形状,雕像和壁画的风格来看,它们都属于魏时期。其中东窟规模较大,艺术价值较高。马蹄寺洞穴群自东晋郭某及其弟子在此开凿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民国。它是我们甘肃悠久历史和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