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区由小到大划分。
到了唐代,州加了一条路,亭改为巷,即巷、乡、县、县、州、路。宋代改为路,巷改为保安,即保、乡、县、州、路。元代开始使用省制,行政区域由小到大:村、乡、县、郡、道、道、省。明代为:村、乡、县、府、省(布政司)。
状态:
相传尧时的玉屏洪水分为九州,即河北、兖州、青海、徐、杨、荆、豫、梁、永州。顺治时,并州、幽州从冀州分出,颍州从青州分出,所以有十二州。
到了汉朝,由于疆域的扩大,又增加了两个新州,一个是南方的胶州,一个是北方的朔方。
后来朔方并入并州,永州改为凉州,凉州改为益州。这样,东汉就有了十三个州:李思(直辖)、禹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益州、荆州、胶州。比如江西省在汉代属于扬州。
金代初期分为十九州,凉州在东汉基础上分为雍、梁、秦三州:
益州分为梁、义、宁三州,幽州分为幽州、平州两州,胶州分为胶州、广州。
从汉代到南北朝,周一般是监区,有时也是1级的行政区。但是南北朝以来,国家的数量增加了,范围却越来越少。
隋朝时,天下已经有200多个州,于是隋朝把州郡制改为郡县制,但很快又回到州郡制。
唐朝恢复州县制。在这个时候,有300多个州。这个时候的州虽然是行政区,但已经不是1的行政区了,上面还有路。
宋朝的州和唐朝一样,还是二级行政区,上面有路。
明朝改州为府,只留几个直隶州直属省,散州从属于府。
县:
战国时期,各国开始不同程度地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六国后,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攻克南岳后,增加到四十郡。此后历代都有郡,但数量逐渐增多,范围逐渐缩小。隋朝一度废郡,唐朝屡改郡县,但都是行政区。
该县在宋代被废弃。从此,作为1行政区的名称,该县在历史上彻底消失了。
国家:
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是诸侯王的地盘,也是1行政区划名称,地位相当于郡县。
在汉朝,朝廷对诸侯国实行严格的控制,所有的诸侯国都是由朝廷任命,而不是由诸侯任命。国家的地位相当于郡的太守。(可以参考藩切和七国叛乱)
道:
道教始于唐代,但当时属于监区,相当于汉朝的国家,但后来逐渐成为1的行政区。
唐太宗贞观年间,全国分为十路:关内路、河南路、河东路、河北路、山南路、龙游路、淮南路、江南路、建南路、岭南路。玄宗开元年间,分为十五路,即从关内路分出一个都城,从河南路分出一个都城,再将山南路分为山南东路和山南西路,江南路分为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和贵州中路。
道路:
宋代的道路最初分为收税和运粮的地区,后来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划和军事区,成为1级的行政区。全国分为十五路,后来增加到十八路二十三路,大致和今天的省区差不多。比如福建路、河北路、广东路、广西路、湖南路、湖北路、陕西路、江南西路(江西)和今天的省区大致相同。
元代有路,但由宋代的1行政区降为第二行政区,相当于宋代的州府。
省份:
这是府衙的名称,如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元朝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在道上设置中书省(相当于中书省在各道的办事机构或中书省行署),简称行省。后来,省被正式称为一级行政区划,简称省。
傅:
根据唐朝的制度,大州被称为郡,因为这些州都有总督府或总督之家。唐朝的房子是从属于道教的,宋朝的房子是从属于道教的。
元朝时有的隶属于道,有的直接归朝廷管辖,明清时改为府州。
军队:
钧是宋朝的行政区划名称。一支军队等于一个国家或政府,属于道。宋朝的平定军是清朝的平定府,宋朝的南安军是清朝的南安府。
县:
两千多年来,县一直是中国基层行政区划的名称。秦之郡属郡,汉之郡属郡国,后世之郡属州或府。现在该县属于地级市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