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双腿瘫痪,却因为写作收获了真爱。后来怎么样了?

“困难的本质和对人的伤害是一样的。不寻找意义,人生就真的没有意义。”

这是史铁生在《病隙断笔》里写的一点感悟。他是一个“职业病人”。他年轻时双腿瘫痪。他生活在轮椅上,与疾病作斗争。他也是一个深爱妻子的好丈夫。他冲破世俗的偏见,与妻子相伴一生。在一起,他写下了动人的爱情。

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文字总是精彩的,平实的包含着透彻的思想和强大的力量,能给读者带来一种无形的力量,是炽热的,是治愈的。

极度黑暗时期

史铁生,1951,北京人。他从小不仅成绩优异,而且非常喜欢田径。他在清华附中读书的时候,名字叫“飞人”。

16岁,史铁生从清华附中毕业,去陕西农村插队。也许真的是嫉妒人才吧。史铁生似乎被病魔缠住了。他患有先天性腰椎疾病,经常被腰痛折磨。在农村贫穷艰苦的生活中,他咬紧牙关坚持着,不懒不累。

但谁能想到,只是一场大雨,就让史铁生发高烧,引发腰椎疾病,无奈回京治疗。从病房里走出来的史铁生被疾病彻底颠覆,他开始了漫长的轮椅生涯。

起初,史铁生陷入了无边的黑暗,那个曾经蹦蹦跳跳的阳光男孩双腿瘫痪。无法接受现实的史铁生情绪低落,暴躁易怒。他只能扔东西,发脾气。看着家里人为了自己忙忙碌碌,特别是他妈为了给自己治病到处求医问药,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拖累了她。

史铁生开始反思自己生命的意义。他每天去北京地坛发呆,去思考,去冷静,去怀疑。绝望之间母亲的离世,让史铁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命运的无情。

“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什么都找不到了。”

他在《我和地坛》这本书里写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有对母亲的思念,有感悟到的人生,有对这片土地的感恩。

“当太阳出门走下山遭受惨淡的余晖时,正是他在彼岸燃烧,爬到山顶驱散晨光的时候。”

热爱写作的史铁生渐渐淡了生死,淡了很多无常,笑容又回到了脸上。尤其是他患尿毒症的那些年,一周要透析三天,皮肤溃烂,简直生不如死。但史铁生依然乐观,依然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全是灾难,自己是幸运的。

虽然痛苦仍然来势汹汹,仍然像无底洞一样增加,但是史铁生却开始为自己的生命而挣扎。他在病愈期间从事写作。

因为写作,收获世界上最美好的爱情。

史铁生的很多作品都是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多为短篇小说或散文,往往蕴含着他的心路历程,记录着他的情感变化。写作可以帮助史铁生减轻痛苦,让他觉得自己是在救赎自己,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一个女人的到来让他不再孤独,也温暖了史铁生伤痕累累的心。那个人就是他的妻子陈希米。

幸运和不幸总是交替出现。遇见陈希米是史铁生的幸运。陈希米原是一家杂志的编辑,史铁生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就发表在这家杂志上。

陈希米第一次读到史铁生的文章是在1979年。她被作者深深吸引,他们十年来一直保持通信联系。一开始是灵魂的碰撞,渐渐变成了相互怜悯。陈希米对史铁生充满了钦佩,觉得他的话充满了力量。陈希米毫不吝惜地表达了对史铁生的钦佩。也许他们已经互相温暖了。

直到1989年,在陈希米的倡议下,史铁生才第一次见到了比自己小10岁的陈希米。他告诉她他的故事,告诉她他所有的过去。陈希米是理解他的人,两个人都认为对方是可以陪伴他们一生的真爱。

然而质疑总是比祝福来得快,流言蜚语一下子就扫了进来。史铁生和陈希米在这件事上同样强势。他们不怕别人的言语,简单的婚礼后就开始做普通的同伴。

史铁生和陈希米

死亡的到来

陈希米全心全意照顾史铁生,史铁生面对疾病不再是一个人。他们生活在一个温暖而充满爱的世界里。

对于史铁生来说,陈希米的出现是初春最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寒冬的折磨。对于陈希米来说,史铁生是一个令他钦佩和倾倒的伟大作家,他离不开他所照顾的病人。

他们在一起20年了,但在2010的最后一天,那个寒冷的冬天,史铁生看着眼前满是泪水的妻子,依然迎来了他笔下经常提到的死亡。

他早就不怕死了,因为他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痛苦。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平静地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希望用另一种方式拯救世界,不是在灵魂上,而是在身体上。

病床上的史铁生

陈希米并不像史铁生的思想那样精辟。丈夫去世后,她仍然无法停止思考和哀悼。她去了他最喜欢的国家和城市。她一直是史铁生的腿,即使是现在。

她写下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回忆,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回忆,也是希望他们的爱能更长久地储存在文字里。

她在他的墓志铭上写着“下辈子我会随波逐流”,祈祷他们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像这样契合的灵魂,依然用深爱一起度过平淡的一生。

以灯为笔赎千人。

每每读到史铁生的文字,很多人都会湿润眼眶,会被他的文字所感动,甚至通过他的文字实现自我救赎。

比如《我和地坛》记录了他在北京地坛对生活的感受,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尤其是对母亲的情感描写更为真挚,打动了许多读者的心。

《静修笔记》是他的第一部小说,它的许多情节往往与他的经历相吻合。生命的意义、爱情、苦难等诸多问题,被灵魂拷问。

散文集《病隙断笔》也是史铁生审视人生时记录下的感悟,其中对死亡、残疾、孤独、苦难等字眼毫不避讳。

“持续的痛苦是持续需要自信的原因。这是自信的原则,不能稍有改变。”相反,史铁生不断强调命运的苦难,让他和更多的人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史铁生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高大的哲学家。虽然双腿瘫痪,但他靠写作和不屈的意志在精神世界重新站了起来。他就像一个引路人,举着文字之光,带领那些喜欢和热爱他的读者继续前行。

他的散文作品《人生如弦》很有哲理。生活中的老瞎子就像一根弦。他生活的意义就是继续弹钢琴。所有的断弦都是他对光明的希望,就像飞蛾扑火一样。但现实是残酷的,承载他人生希望的,只是一张白纸。

他的希望被现实击得粉碎、毁灭,但他还是把希望传递给了小瞎子,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延续着一个又一个希望。

“人的一生就像这根弦。拧紧了才能弹好。玩得好就够了。”

琴弦是盲人师徒生活的动力,是寻找光明的希望。然而,当我到达终点时,我发现我生命的终点是一张白纸。重要的是过程,是我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经历。

史铁生用这样一个故事告诉和他一样被蒙在鼓里的人,我们应该赋予生命一种意义,一种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可能是虚无缥缈的,也可能是虚假的,但回过头来,我们发现,我们已经精彩地走完了整个人生。

多少人通过史铁生的文字重燃对生活的希望,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救赎,这是他写作的意义。史铁生的话值得所有人去读,不管是开心的还是倒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