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40年来,旅游业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78-1986)

国家在1978和1979中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总体需要。

第一个关于旅游发展的国家战略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国务院80号文件,1981)有两个定位:

1,双重性质、双重目标,“旅游在中国既是经济事业的一部分,也是外交事务的一部分”,旅游发展需要“政治经济双丰收”,以此来确定旅游“中国道路”特色的定位;

2.在经济领域对旅游业进行比较调试后,“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不可或缺的事业”。

这也是第一次准确定位产业的重要性,为40年“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旅游业“选对跑道”、“对上表”。

二、工业化进程阶段(1986-1998)

从国民经济“七五”1986到2月的199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981年,国务院主持制定了第一个旅游发展规划,五年后列入第七个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很难想象这五年的实践探索有多辛苦。最终,这一《规划》敲定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组成部分所应具备的基本政策制度保障,旅游业开始了在国民经济轨道上的工业化进程。

三。市场过程的深入阶段(1998-2009)

随着“假日制度”的出台,大众旅游蓬勃发展,旅游市场蓬勃发展。在国家整体转型继续深化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的积极作用。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30年后,又是一次“双目标导向”,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第一部《国民休闲纲要》出台,不仅体现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的“增强和突出”,也是旅游业对国民生活重要性的“深刻体现”。

四、“全面融入国家战略”阶段(2009-2019)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国家关于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31)。

以主动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的大格局,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管齐下的改革精神,将旅游业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在推进“旅游+”、“大旅游”、“全域旅游”的过程中,转型升级形成了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全域旅游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坚持下去”。“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成为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旅游业定位的重要肯定。

扩展数据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依托旅游资源和设施吸引或接待旅游者,并为其提供交通、观光、住宿、餐饮、购物和娱乐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业务由旅游、交通和客运、以酒店为代表的住宿三部分组成。

从业务类型来看,旅游业主要有三种类型:

1.组织国内游客在本国旅游观光。

2.组织国内游客出国旅游。

3.接待或吸引外国人到自己的国家旅游观光。

中国青年网——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百度百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