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珠的历史
从西周就有了。战国时期很流行。目前,几乎所有战国时期墓葬中的随葬玻璃器皿都有玻璃珠。它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离不开更干净的玻璃质感。同时,人们佩戴的玉器较少,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促进了玻璃珠生产的大众化和精致化。
1978期间,湖北睢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一套举世瞩目的完整编钟,并出土了许多玻璃珠。这幅画中的两串玻璃珠就埋在这座墓中。一串由七颗单色玻璃珠组成,呈圆形,紫褐色,表面光滑,形状规则。另一种珠子装饰精美,是典型的蜻蜓眼玻璃珠,多为大小不一的扁圆形体,以浅蓝色或绿色为原色,表面饰有若干白色和浅蓝色的同心圈,其中心部分略高于四周,呈凸形。这串玻璃珠应该是用丝缠绕而成,然后分别蘸上白色料和浅蓝色料,在没有完全凝固的情况下,以环形粘在珠胎上。
蜻蜓眼玻璃珠是春秋战国时期玻璃珠的主要形式。同时也分布在中亚、西亚、北非各地,是中西玻璃器皿研究所的品种。这串中每颗珠子大小不一,除了一颗绿钻外,其他珠子都是扁圆形,里面有孔,形状统一。这些玻璃珠色泽鲜艳,形状规整,体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可以作为战国时期玻璃珠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