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特色较好的王牌专业名单
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十二五高水平学科:化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
省属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音乐舞蹈、地理。
“十二五”期间省属高校示范性硕士项目:教育学、中国历史和数学。
二、江西师范大学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也是中西部地区高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工科大学。学校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于一体,位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的江西省会南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级重点(师范)学校。有瑶湖和青山湖两个校区,占地3500余亩,建筑面积654.38+0.4万余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323.69万余册,电子图书349.57万册。瑶湖校区被一条7公里长的何瑶河环绕,没有围栏,具有突出的生态和人文特色。
历史的发展
学校源于庐山白鹿洞书院,1940创办为国立中正大学,1949更名为南昌大学,1953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1983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是江西省历史最悠久的本科高等学府。2003年,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江西银行学校)注册成立。
办学思想
学校搬了7次家,改了6次名,调整了4次。磨砺了“沉稳踏实,气节中华”的校训,培育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秀校风,形成了“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的办学思想,“以生为本、以德为先”、“持之以恒”的教育思想
学科建设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23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理工学院),89个本科专业。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国史、数学、地理、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申请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在职人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入选江西省一级学科,化学在ESI名列前65,438+0%。第四轮学科评估,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A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进入B学科。
人员培训
学校现有8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近3万人,博士生、硕士生5000余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000余人。批准国家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特色专业6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精品视频开放课程1,国家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教育部新教材5种。省级优秀人才培养计划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0个,省级一流专业(优势专业)11个,特色专业10个,品牌专业25个,省级精品课程26个,优质资源共享课程25个,网络精品开放课程6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1国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7个省级工业企业联合实训基地,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99以来,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以培养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分制管理、模块化课程、菜单式培养、开放式教学”为机制,着力培养适应需求的“专业基础厚、学科口径宽、道德品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高级专门人才,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近年来,学校确立了以“学”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培养社会骨干人才的目标,努力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能力结构、教师及其教学方式、自主发展和多元成长的四个理性选择。自2012起,“郑达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启动。自2013年起,开展本科师范生(1000人)免费教育,实行本科和研究生连续读的培养模式。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居全省前列,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2011,学校就业工作成功跻身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50强;2012,学校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本科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在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2015-2018)中,我校共有66个专业排名全省第二,其中28个专业排名第一,57个专业排名前三。在有5个及以上学校参与评价的专业中,我校有20个专业排名第一,数量居全省第一;45个专业排名前三,比例全省最高。201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校实践教育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全国第一所地方师范大学,也是江西省唯一获批的高校;2017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入选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2018年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