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个新的领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求神解答!
既然是“常识”,说明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普及这些知识,所以难度不高,也会让读者大致了解这类知识的脉络。
读这样的书不需要精读,所以不会花我们太多时间。一两天就能搞定。之后,你的头脑会对这些知识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第二,梳理学科的概念和整体脉络。
一门学科,不管是哪本书,都会按照这门知识的框架逻辑来讲。
所以你看书的时候,一定要先看目录和序言。这样才能对整本书的走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当你对这些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学习之后,那么你就可以通过阅读深入讨论的第二本书,迅速确定这门学科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阅读一般书籍之前,从其他没有理解或理解不够的书籍中获得“二次学习”。因为每本书,对概念或术语的解释,肯定不完全一样。通过不同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三,有选择地阅读重要的部分。
一本书真正的核心内容可能只有20%左右,其他部分都是为了解释这20%的内容而给出的研究实例或者案例描述。
如果你对某个概念和观点不理解,可以看看这些案例和研究。但是如果你在读第一、第二本书的时候对这些概念和模型有了清晰的认识,就可以跳过这些案例。
换句话说,你只需要看重点部分。
第四,注解每本书的核心。
这一步的作用是为后期建立模型做准备,也是调动大脑思考的行为。
当你读到一些重要的部分,或者你认为是核心的地方,就要把这个地方“标记”出来,最好是用自己的语言梳理。
比如经济学上有个术语叫“挤出”。你不应该只在书中画一个解释,比如“私人部门投资缩水是因为政府赤字支出”。
你可能不理解这个解释。这时候你要通过其他渠道来整理这个概念的解释,比如在网上搜索解释,用“二次学习”的方法。之后,你要写下这个新的解释或者你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可以写在书的空白处,也可以写在如下图的便利贴上,然后贴在概念旁边,方便以后复习和理解。
第五,第二天简单复习一下所学内容。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运算,我们的记忆在第二天开始忘记我们所学的内容。如果你不及时复习,你很快就会忘记你所学的一切。
所以,在你学完的第二天,你可以选择一个时间,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精读复习,获得更深的记忆。
整个过程之后,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大脑获得大量的信息输入。
这段时间对我们来说一定很痛苦。这是痛苦的,因为我们试图接收我们看到的每一条信息,然后思考它。
但泛读的好处是,从不同作者的同类书籍中,我们可以获得本学科每个知识点的不同视角。
只要理解的角度足够多,就能拼凑出整个知识。
一般来说,知识分为四个层次:
1,核心知识,比如不同专业人士掌握的相关领域的知识。
2、相关知识,基础知识帮助我们在通向核心知识期间理解。
3、不熟悉的知识,与我们的知识结构无关的知识,或者是我们不想接触的知识。
4.常识,就是我们生活工作中常用的。
而我们在学习一门新知识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瞄准某个领域,从不熟悉的知识入手,一步步进入核心知识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