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包含什么?

唯物主义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只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动力作用:①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了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1)从实际出发;(2)注意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适用范围:适用于解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计划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基本国情为基础;说明社会主义不仅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它表明,在发展经济中,各地在制定政策时都应该从当地的实际出发。2.客观性原则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内在本质在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法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作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的。人们既不能创造法律,也不能改变或消除法律,但他们可以认识和使用法律。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适用范围:该原则的适用说明在各种项目、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依法办事,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改造自然,首先要顺从自然;说明当前的环境问题是人们不遵守客观规律的结果。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则内容: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方法论:要尊重和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适用范围:该原理的应用表明,一切成功的人类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发展农业、发展工业、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非典、成功发射航天器、科学探索和发现卫星发射、各项工程建设等。说明目前的各种问题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不遵守客观规律的结果。辩证法1。普遍性和客观性原则联系原则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不存在孤立的事物,整个世界是具有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不能否认和切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编造联系。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做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统一;说明看待任何事物都要看到事物的利弊、好坏、成就和不足,比如网络、科技、基因生物学、克隆等。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面都有自己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在于,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如此不同的内在原因。方法论:紧扣具体问题,分析适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同性质的事物不能混为一谈,因为“万物各有不同”;说明中国农村在致富过程中,不同的地域条件走不同的路径;说明在我国城市企业改革中,企业现状不同,管理模式和改革方式也不同。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和宏观调控的结合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统一体,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地区、领域、部门、行业和不同时期应有所不同。说明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式解决。说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每个地方都要有所不同。7.矛盾内容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则: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在于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两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互相转化。在这个场合普遍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就变得特殊了。在这种情况下特殊的东西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变得普遍了。方法论:这个原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这个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基础。即在思考问题和做事情时,要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结合起来。适用范围:该原则的运用说明,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总体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典型”。说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 * *领导等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则。,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表明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辩证统一;说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又有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对事物发展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称为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和对事物发展没有决定作用的矛盾称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小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适用范围:应用这一原则,说明要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其他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说明在经济建设中,要把农业放在重要位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搞好粮食生产,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说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说明国企改革要集中于大中型国企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放开小型国企。注意:注意标题中的重点、主要、关键、中心、优先、第一、核心等词语,以体现这一原则。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内部矛盾的占主导地位的方面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称为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主导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界定,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善于区分主流和支流,找出事物的本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适用范围:应用这一原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说明不能笼统地判断股份制的性质,国家和集体持股具有明显的公共性;说明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在朝着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但也有少数企业面临困难和问题。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这是主流,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说明在实行“一国两制”后的中国,国家的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国的国家性质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我国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主流,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应加强廉政建设;说明绝大多数青年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注:矛盾的主次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的结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带关键点的两点,关键点是两点中的关键点)10。内外因素辩证关系的原理和方法论(事物的起因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础;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适用范围:运用这一原则,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处理好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关系;说明贫困地区脱贫关键靠自身努力和外力支持。说明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改变内部的运行机制,更离不开一定的外部环境;说明个人的成长首先取决于自身的主观努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外界条件的作用;这表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坚持内外结合的观点。11.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状态的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从剂量变化引起质变的原因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推进飞跃,注重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适用范围:该原则的运用说明,在处理有益的事情时要注意量的积累,促进一次飞跃,而在一些事情上要坚持适度的原则,防止盲目鲁莽的思想和行为;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说明青年人要把理想和拼搏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说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明显改变劳动力、土地和生产工具的数量,而是改变了劳动组织形式、具体分配和管理方式,从而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大飞跃,从而证明事物的构成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了变化,这也可以引起质变。有进有退,国有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活力也体现了上述原则。12.进步性和动摇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趋势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进步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进步性和动摇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生事物发展的道路。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做好走弯路的准备。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生活中的波折。适用范围:这一原则的运用表明,我们不仅要坚定信心,而且要做好在实际工作中走弯路的准备;它表明,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和进步中会有困难,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真实的历史趋势。说明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促进其发展壮大;说明我们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坚信美好的未来,才能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走向正确的人生目标。13.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的重点。留两点谈重点或者留两点谈重点都是不对的。方法论原则要求,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和做事情要全面,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平衡论。唯物史观认识论实践论1。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理论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它能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引导人们提出正确的初中活动计划,因此对实践活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论)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理论)实践适得其反。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错误的认识和不科学的理论会阻碍实践。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和僵化思想。方法论用实践产生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是推动知识发展的动力。我们应该在所有人类工作中坚持实用的标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3.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拓展和继续。内容:深度上,理解需要深化;广义来说,知识要不断扩充;就过程而言,知识必须向前发展。方法论:反对思维僵化、认识固定的观点,反对一切止步不前、悲观无为的观点。4.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则的内容是人民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社会发展;人民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着主体作用。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谋利益。(2)坚定不移地走与人民实践相结合的道路。5.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有意识地改造主观世界,也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互动中,人们不断完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促进客观世界发展和人自身不断完善的双重目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1)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改造自己的认知能力。③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人生观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内容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则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2、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原理内容(1)价值观是关于如何根据价值判断事物有无价值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动态的反作用。①人因为价值观不同,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也不同。(2)价值观不同,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向不同。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3)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适用范围:解释不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先进人物是因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才成功的,比如航天英雄,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3.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原则内容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2)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方法论要求我们(1)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③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在方法论应用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同时必须坚持以德治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则内容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放在首位,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象征。方法论①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贡献与需求有机结合;②利用和创造条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发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不怕失败。③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适用范围:说明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些先进人物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5.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原则。内容阐述了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具有动态影响,社会发展只有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努力才能实现;个人活动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6.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原理内容阐述了人类作为一个社会而生存、存在和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个人不同于社会,不能划等号。与社会相比,社会更为根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需要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体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所有个体活动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整体运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