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杜甫

杜甫和李白是同时代的人,一个是诗人,一个是诗人。但是杜甫有一个比李白更好的名声:情人。谁封的?梁启超也。梁启超说:中国文坛无人能比杜甫,所以我称他为情人。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以前的儒家说杜子美是多情的...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说:中国的夫妻之情是最好的,赋于一个混乱而分离的世界...引用这些名人对杜甫的评价,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读杜甫,必读杜甫的情。杜甫的爱情虽然发生在一千二百多年前,但其真情与美好的现实意义早已跨越时空,为我们现代人树立了永恒的榜样。唐君毅在他的《中国文化的精神》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和他的妻子相处,他们的感情可以天长地久,历经万难不变。只有在告别逆境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他留恋的深度...杜甫与妻子师洋在逆境中表现出的深情,恰恰印证了唐君毅这段话的深刻内涵。杜甫一生为妻子写了二十多首情诗,其中最著名的有两首:《月夜》和《夜月一百五十首》。看似不多,却蕴含着超乎常人想象的甜蜜爱情。

杜甫和李白一样,属于“大龄剩男”的范畴。李白26岁结婚,杜甫29岁结婚。两者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都是“高攀”婚姻,都娶了高官之女。李白的两任妻子都是宰相的孙女,而杜甫的岳父没有那么大,但他是现任的农业大臣邵青(相当于农业部副部长),比那个过时的宰相差不了多少。尽管杜的妻子杨是一名官员的女儿,但她看不到任何愤怒。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善良,贤惠,通情达理,管理有方,工作努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杜甫这位志存高远却极其无能赚钱的丈夫,从不指责和抱怨丈夫的书生气。在艰苦的日子里,她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全身心投入到经营这个家,这个家经常在烟雨中。这是杜甫最感动和感激的地方。在杜甫的心目中,嫁给杨就是嫁给平安幸福。

在中国历史上,孔孟除了讲“夫妻之别”和“夫妻之道”之外,很少讲丈夫如何对待、尊重和爱妻子,因为这两位先贤都有过休妻的经历,所以没有讲或少讲。而我们诗中的圣人杜甫,却与儒家思想背道而驰。在他自己的诗中,他谈了许多关于妻子杨的甜蜜爱情,令人感动。对于一生逆境多于顺境的杜甫来说,命运往往伴随着贫穷、疾病、逃亡和分离。尤其是他40岁以后,生活和事业陷入低谷,常常让他深陷抑郁。只有与妻子的分离让他深深怀念,与妻子的重逢让他无比幸福。每次想到妻子在饥寒交迫中肩负着维系家庭、抚养孩子的凄惨场景,他的内心都笼罩着深深的愧疚和深深的眷恋,如诗:“天下大乱运河小,家贫母慈。”无论是《老伴被发配异地》里对老伴的思念,还是《我们什么时候再躺在屏幕上,看着这没有眼泪的亮光》里对重逢的期待?”,杜甫对妻子的付出,让我们印象深刻。晚年,杜甫生病,经常卧床不起。他的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老太太担心坐瘫,少女问风。“我也觉得我常年在外漂泊,老婆只理解不抱怨。”老太太应该知道她没有回过爱。“读完这些真挚朴实的诗句,我对杜甫的妻子冉冉的爱情不禁从心底升起。老杜的妻子真的是一位可敬的贤妻良母,有着非凡的奉献精神,也是中国女性优良精神的集大成者。进而认为,老之所以被历代雅俗观念奉为诗人圣人或情圣,与他背后有杜夫人这样一位真实而又亲密的亲人是分不开的。她崇高的美德支撑了老杜的大美大善的情怀,浪漫而不污秽,真实而不虚伪,大气而不猥琐,深情而不低俗。鲁迅说:我总觉得陶谦站得远一点,李白站得高一点,这也是时代的结果。杜甫好像不是古人,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这一堆...我们在读杜甫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这种不同寻常的亲近,仿佛老杜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似曾相识,疑似故人。只是这位老朋友离开太久了,一千多年了...

接下来我就重点说说杜甫写给妻子的著名“情诗”“月夜”。杜甫生活在唐朝动乱的时代,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杜甫常年游走江湖,不是留学就是做官,陪伴妻子的时间更多。他的妻子杨虽然出身于大官家庭,是个女儿,却毅然独自撑起了杜家的生活重担。历经磨难,她从不抱怨。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困长安,生死未卜。这是杜甫第一次处于如此危险的境地,时间远远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在一个寂静的月夜,他在一瞬间思念了妻子对generate的爱,一气呵成地写下了《月夜》:“远在福州的她在看月光,一个人从她卧房的窗口看。对于我们的男孩和女孩,可怜的小宝贝,太小了,不知道首都在哪里。她混浊的头发带着薄雾是甜蜜的,她玉白色的肩膀在月光下是寒冷的。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躺在屏幕上,看着这明亮的光,不再流泪?? "杜甫想象妻子看到月亮想念她写的东西,采用换视角的方法(此时他在长安,妻子在漳州。),表现了妻子对自己的向往,意境十分感人。尤其是诗的最后四句,真实地表现了杜甫与妻子之间的深厚爱情。前两句是:夜露深,润妻发香如乌云;月光如水,渗入妻子洁白如玉的手臂...杜甫从视觉、嗅觉、触觉、立体画面等角度描述了妻子犹如身临其境的婀娜身姿。虽然他们已经结婚近二十年了,但他们仍然像初恋一样深情。最后两句:月下离婚山深,让夫妻喘不过气来。满月在流浪,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老婆。一想到这,夫妻两人都是以泪洗面。希望月光能擦干他们的眼泪,也希望人能早日团聚...杜甫对妻子的感情还表现出另一层含义,即“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情结。他在《到月亮一百五十天》中这样描述他的妻子:“虽然月亮上挂满了月桂树,但应该有更清亮的光”。也就是说,在杜甫眼里,他的妻子杨长得娇艳如花蕊,笑靥如嫦娥,处处让他动心做丈夫。为了看清她的脸,我恨不得在月中把所有的月桂树都砍了...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深爱,千年诗人不愧为“情圣”。

杜甫曾经一生只爱一个女人,这在大男子主义盛行、妻妾成群的中国封建社会,实在是不多见。尤其是唐朝,一个社会开放,歌舞盛行的朝代。歌舞伎是达官贵人、风流文人宴席上的常客,也不知道有多少唐代文人在其上挑起过缠绵悱恻的风流韵事。而杜甫却成了一个特例,因为杜甫从来没有接近过女性,有着拒绝腐蚀,从不触碰的骨气。历史见证表明,杜甫背后没有庸俗文人安排的婚外情,纯洁的本色流传千年。读了杜甫所有的诗,只有一首“陪李子国过江,船上有乐师,赠李两首艳情歌”,算是他的“绝顶之作”。在诗的最后,他跟喜欢《快女》的李子洲开玩笑说:“君主自有夫人,不要学野鸳鸯。”既有讽刺的意味,也有自律的意味。本来陪客人是一件潇洒的事,最后却让客人尴尬的离开了。老杜真有你!所以杜甫并不适用于“一个没有台词的有文化的人”。

杜甫没有红颜知己,没有感同身受,没有撒娇,没有敷衍之情。对妻子只有爱、忠诚、尊重、感激和愧疚...这些都汇聚成一个字,就是杜甫对待妻子,无论是年轻貌美的新婚妻子,还是年老无用的妻子,一生都落在“真”字上,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践行这个字,直至一生。

杜甫59岁病逝于湘江舟中。他的妻子杨将丈夫的灵柩安放在越州,然后带着孩子回到洛阳偃师的鹿魂山庄。一年后,杨去世,享年49岁。四十年后,杜甫的后人将杜甫和杨一起安葬在故土。为了那一缕乡愁,老杜不顾病痛,奋力向家乡进发。也许是江南水乡的温柔好客,束缚了老杜回家的双脚。也许是老杜亲密美好的夫妻感情,触动了南方水泽的民情民意。守着老杜守着她永恒不变的爱...结婚一辈子的杨,做到了无怨无悔。老杜嫁给一个男人一辈子,忠贞不渝。我这辈子唯一的爱,放在对的人怀里,无关美丑,无关幸与不幸,无关荣辱,无关生死。我只享受他和她的和谐世界。

在这个生命如草木的世界里,我们往往要求太多太多。作为一棵小草,我总想把天、地、太阳、月亮都抱在怀里。一双柔弱的脚怎么能拱起一颗丰满肥胖的心?有多少人在想,什么是卓越,什么是全能,什么是富有,什么是非凡...他们唯一忘记的是,毕竟世界上能出人头地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在重复着史诗般、可悲可叹甚至可笑的奋斗之后,依然会得不到报酬,两手空空。古代士大夫也有这样的人生轨迹,乐此不疲。老杜也没能逃脱这样的人生轨迹,导致他老死外地,妻儿屡遭折磨。

不然老杜会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他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写更美的诗。人往高处走是真的,但是高处不胜寒更现实。我可以在这里放一个词。如果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才华横溢,激情四射,如果他们真的成为朝廷的贵族官员,我敢打赌,中国历史上将少一个叫李白的大诗人和一个叫杜甫的大诗人,多两个平庸的官僚。这不是中华民族乃至中华文明的悲哀吗!大部分人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华丽和极度舒适,少数人能满意地接受回归平淡和宁静。在这个世界上,做多数人容易,做少数人难。

爱情的情人杜甫是唯一的。读完杜甫,再荒凉的心,也会有一种阳光温暖、春风温柔的清爽感觉。读了杜甫的《杨贵妃》,即使是孤独的灵魂,也会突然有一种清风开窗的感觉。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钱钟书和江洋。钱钟书写了一首诗《赠蒋》给他的妻子:“卷起袖子和围裙做嘴,洗脸洗手做新娘汤。我担心烟火烟色,想找个神仙渡过山谷。”多么温馨美好的画面。在这一点上,古人和现代人应该都有一个相同的追求,那就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永远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杜甫的诗里,那些描写夫妻恩爱,妻子无限柔情的诗,真的很美。这让我想起了改编自文德斯经典作品《柏林苍穹下》的电影《天使之城》,主人公说:我已经闻到了空气中她头发的香味,亲吻了她柔软的嘴唇,抚摸了她温暖的双手——我宁愿拥有这些短暂的时刻,也不愿永远没有它们。“所以,他放弃了天使的身份,天堂的永恒...只为触摸她指尖的温暖。因为我爱她,我很勇敢。我站在摩天大楼上俯瞰,纵身一跃,坠入世界...

当然,故事是悲剧,因为真爱未必走到地老天荒。在他变成人类的第二天,她遭遇车祸,突然死亡...题目离题太远了,但是这位主人公对爱人的描写感人至深,甜言蜜语,不就和老杜在诗中对妻子杨的描写很像吗?这种莫名其妙的相似,说明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是外国人还是外星人,对待真爱的方式和感觉都不会有太大的不同。最后我想说,如果爱情可以是独一无二的,可以是在一起的,可以是白头偕老的,可以是无怨无悔的(这里指的是双方),杜理科傅和,人生的遗憾一定会降到最低点。没有好人坏人之分,也没有爱情之前的对错与真相。俯瞰历史的长廊,可以看到好人的悲伤,坏人的喜悦。就是这个原因。爱不求回报,只求真实。追求禅定是人生的第一境界;经营静禅,是人生的第一境界。心与情两种境界的完美,是人生最高境界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