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阁的历史渊源

天心阁是福君杨于乾隆十一年(1746)所建。亭子的名字是根据《尚书》中“咸贤,享天心”的意思命名的。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是当时城市最高的地方。解放后,市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亭子是1983重建的,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亮彩绘建筑,主辅三亭,中间有长廊。整个展馆呈弧形分布。主馆由60根木柱支撑,32只高啄爪,32只风马铜铃,10吻龙。亭前亭后的石栏杆上雕有62只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楚汉名城长沙的风貌。此外,馆内还有多幅名家字画。

天心——长沙建城的历史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刘邦立汉,封吴锐为长沙王,定都长沙,开始修筑土城。从汉代到宋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向南北扩展。到了元代,浩瀚已成定局,但城墙的形制还是比较简单的。明初,遗址用石块垒砌,使其“上下坚固”。清顺治十一年,洪承畴拆除了明朝封建宫殿的砖,全部用来修筑城墙,越筑越厚。此后不断修建,有窝铺、更扎,又加了塔、堡、垛,是新的之一。1911年后,为了发展贸易和交通,拆除城墙,修建环城公路,因为城头的缘故,保留了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