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历史名人

何子源(1865—1941),本名临沭,汉族客家人;辛亥革命老战士,老革命、教育家、实业家,中国现代教育创始人,嘉应州府主要团员,黄冈起义者之一。他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历史名人。他为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教育,以及“实业救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一个坚强的民主革命战士。

焦(1092-1153),广东地区兴宁县刁坊镇村人。焦早年丧父,母亲很孝顺。小时候家里穷,但聪明好学,精通经典和历史。20岁时,他在兴宁申光附近的罗岭草社勤学苦读,留下了“申光反省读书”的佳话。宣和五年(1123),中举。宣和六年(1124),考中进士,榜第三(又称甲-甲)探花,开始在国子监当博士。后来厌倦了当官给医生出主意,国子监学士,制掌专利。[1]

罗清辉(生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出生于兴宁复兴镇金华村。罗书局创始人。

胡(1844 ~ 1907)出生于兴宁市兴城镇弄堂。晚清诗人、考据学者、书法家。他一生诗作丰富,有《展新斋集》12卷,《展新斋诗话》2卷。以方言谚语入诗是《詹辛哲斋集》的一大特色。他主编的《水梅惠玲集》收集整理了嘉应五族诗人的优秀诗作。早年的颜景之情,吊关隘与天罡等。,爱恨分明,被中外学者大赞黄遵宪“同行先进”、“新诗派第一”。他们与黄遵宪、邱并称为晚清岭南客家三大诗人。胡也是一位考据学家,他整理编纂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其中包括《伪装榆树》4卷、《甘露之事》3卷、《乡哲良规》2卷、《宋乡学者罗遗风考辨》3卷、《兴宁图志考辨》12卷(今仅存1、2卷)。《兴宁图志》校勘阮元《广东通志》的错误,是其一生的重要贡献之一。胡锡公的书法,后人将其与宋湘、易秉文并列为清代客家三大书法家。

何南风(1588-1651),广东梅州兴宁市石马人,中国佛教“衡山堂”派创始人,天才诗人。贺南丰引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后来决定出家,游历了齐、鲁、吴、越等地的著名寺庙。曾任平原文殊、龙川十陵、兴宁曹苑、祥云方丈。晚年,江西张羽方丈傅赛吉。他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恒山堂”学说,即以“劝人行善”为主要教义的佛、儒、释新学派。因为他的理论适应了当时客家地区民众的需求,粤东、赣南、闽西、东南亚都有弟子,他的理论颇有影响。

张天福(1481 ~ 1547),广东兴宁复兴镇人。早年丢了名声,拿了奖学金。詹甘泉拜太史丞(国子监儒训)后,认真研究文史,深得兴宁县令祝枝山的尊重,并亲自上书邀请他到县衙参与兴宁县志的编纂。明朝嘉靖九年(1531),兴宁县令吴彪专修兴宁县志。张天才受邀参加,刚刚完成。广东巡抚林次亚得知张天才的才能,将他调到省城,参与编纂《广东通志》。嘉靖十七年(1539),兴宁县令房枢专修兴宁县志。因为张天才有一套完整的编修方志的规则,所以被邀请参与编修方志。完成后,他去南京参与编纂《武宗实录》(朱厚照,明太祖郑德)。在此期间,他留在南京国子监继续求学。后来父母死在家中,张天才很伤心,不愿意上任。只是因为家里长辈的再三劝说,他才当上了湖南浏阳的县令。他到任后,努力工作,热爱人民,生活俭朴,并将多余的工资捐献出来,修建龚雪,培养当地人才。为官清正,扬善抑恶,案件不滞,狱不从,民敬。不久,张天福因病退了家,回到家就苦不堪言。回国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享年67岁,浏阳人无不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