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重塑了秦国的形象,改变了历史进程。商鞅为什么没有得到英雄的礼遇?

人类社会有一种现象,叫做“名不符实”。人们所歌颂的人和事不能给人们带来实质性的名利,给人们带来实质性利益的人和事不能得到荣誉和赞美。比如,人们歌颂高尚的道德和美好的事物,但大多数君子都是伪君子,好人都是伪君子;人们痛恨严刑峻法,但保护他们的是严刑峻法。人们都希望有功有赏,却又痛恨不得不受罚,却不知道今天的流氓和巨贪都是有功的后代。人们喜欢别人被判重罪,但自己犯法却被赦免。一旦受到法律的惩罚,他们会说这是恶法,是汉奸。

商鞅变法,依法行事,无私爱情,依法杀人不暴力,依法赏赐不仁政。那些拍商鞅马屁的人不就是为了个人利益想和他交朋友吗?商鞅把被商吸引来的人都看成乱民,都迁到边境去守边。领主和圣人难免会喜欢听赞美的话,对一个人产生好感后,会选择性的执法。这是奉承别人的人谋取私利的原则。拍马屁的人到处夸官员,别人会觉得他和上级关系很好,然后处处照顾他。如果你到处夸奖别人,却被别人严惩,那么被你吸引的人就会到处说坏话,诋毁一个人的名誉。

商鞅的历史贡献就在于此。谈论中国的历史不能回避秦朝,谈论秦朝的历史也不能回避商鞅。既然不能否认商鞅的贡献,就应该丑化商鞅的名声,让他成为奸臣的代表,让无知者骂商鞅。司马迁充分肯定了商鞅的历史贡献,却对商鞅进行了人身攻击,对商鞅的评价是“刻薄忘恩负义”!如果商鞅的执法是有选择性的,比如对有话语权的贵族网开一面,对没有话语权的百姓严格执法,那么后人就不会对商鞅有“刻薄忘恩负义”的评价。毕竟历史记录的是帝王将相,谁来记录百姓的心声?

商鞅把儒家、侠客、商人视为社会蛀虫,把将军、农民视为国家栋梁。儒家思想一直掌握着话语权,而侠客则深受百姓喜爱。军人和农民没有发言权。儒家思想千百年来不断强化商鞅残暴奸臣的形象,侠客成为侠和义的代名词。那么后世的人自然会认为商鞅是小人,都是小人,自然也不可能成为英雄!人们忘了他们是奴隶,商鞅把他们提升为平民。人们也忘了儒生还在剥削他们,侠客还在为了名利滥杀无辜。名义和现实往往不可能高度一致!

人们喜欢能工巧匠,认为他们很了不起,却看不起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木匠、铁匠、泥瓦匠。众所周知,墨子造放风筝三年,百姓根本不需要放风筝;老子和孔子的道德博大精深,一万个人也达不到那个高度。追求不切实际的名利,无视现实的名利,这是人之常情!就像阳光是无声的,但每个人都离不开它;但是人们仍然会指责太阳晒伤了他们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