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网络成瘾的论文
现在常用论文来指在各个学术领域进行研究,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论文。它不仅是学术研究讨论问题的手段,也是学术交流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工具。以下是我关于学生网瘾的论文,欢迎分享。
学生网络成瘾论文1一、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己树立远大理想。理想作为一种信仰,可以支撑人们为这种信仰而奋斗。如果我们天天反思,马上调整航向,就不会迷失自我。理想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没有明确的理想,学生就会缺乏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少部分大学生只是缺乏远大理想的支撑,人整天显得昏昏沉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的兴趣,最后只能发“心”和上网,导致网瘾。
学生自身性格因素的影响。网络只是网瘾的外在刺激。那些性格内向、喜欢独处、孤僻、敏感、自卑的学生更容易上网成瘾。同时,那些自我意识太强、理想不切实际或者缺乏强大意志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学生,也容易在网络空间寻找寄托,沉迷网络。
还有一些学生有错误的想法,认为他们考上大学后就可以尽情享受了。正是因为这种错误观念,他们在高考后往往过于放松,产生了一种放松的心态,特别容易沉迷网络。
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学业或者感情上的打击,产生了自毁的心态。这些学生觉得自己很难在就业竞争中胜出,觉得时间不够,压力太大,对自己失去信心。最后只能在网上逃避现实来获得成就感。
(二)外部因素的影响
网络本身具有强大的“魔力”。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网络上的交流可以不受国界、性别、地位的限制自由进行。在网上交流的时候,会让上网者对正在交谈的对方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导致上网者非常想了解对方,尤其是那些想象力过于丰富的同学,更是难以摆脱这种诱惑。同时,网上的底气很足,学生可以从网上获取各种信息,最后很难控制自己,甚至上瘾。
来自团体的影响。良好的群体氛围可以正确引导个体行为,反之亦然。过度使用网络的现象,往往在大学生中呈现出“小群体”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大学生有归属感和被群体认可的需求。这种“从众”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个体判断能力和自我意识,导致了过度上网的现象。
来自家庭的影响。有很多时候家庭因素也是学生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离异或关系紧张,父母一方或双方去世,父母的过度溺爱,都可能使学生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
(一)大学生自身
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需要形成良好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大学生一定要在平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文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听音乐、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身体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主动转移注意力,从而淡化来自网络的诱惑。同时也要让学生养成热爱和学习所选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态度。也要积极与他人沟通,和谐相处,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自己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上网。上网时一定要合理规划,管理好自己的上网时间,学会对会让自己分心的事情说“不”,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大学生要自己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如果遇到心理问题,要积极进行心理咨询,从心理医生那里得到正确的应对方案。
(2)学校。
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网络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了解网络的本质,提高对网络资源的选择和辨别能力。让他们明白,网络不应该成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负面情绪的消遣工具。同时,学校也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服务中心,加强对已经成瘾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帮助,开通与“网瘾”相关的心理咨询热线。同时,学校也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预防网瘾。
(3)家庭。
学生家属应积极与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精神交流,减少他们之间的隔阂,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家长要平等地与孩子沟通,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主动询问学生最近的生活学习情况,同时了解一些网络知识,然后通过平时潜移默化的关心来影响学生。
第三,结论
网瘾症已经成为心理学家公认的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积极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防治措施。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引发的网瘾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杨(K.S .)提出了网瘾的定义:“上网行为是在特定成瘾物质的作用下,一时冲动而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个体的社会心理功能明显受损[1] ".201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10月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 12 365438+。中国网民总数增加到4.57亿,青少年比例较高[2]。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上网率差不多是100%,有网瘾的城市青少年约占青年网民的14.1%。网络成瘾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道德意识和人际交往都有影响[3]。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延安大学在校学生,年龄18 ~25岁,非医学生350人,涉及理文生。回收有效问卷328份(93。7%),其中男生68人,女生260人。研究对象为280名医学生,回收有效问卷273份(97。5%),其中男生106,女生167。
1.2方法
1.2.1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 20项,得分1 ~ 5,总分40以上;SCL-90量表有90个条目。量表采用五级评分制评定,1 ~ 5分分别从“无”到“严重”。根据全国常模的结果,任何一个因子得分超过2分就被筛选为阳性,超过3分就被归为中度。焦虑自评量表(SAS),*** 20个条目。得分为1 ~4,正向得分为1 ~4,反向得分为4 ~ 1,项目总得分为× 1。25,总分大于40,为阳性,标准分为50 ~轻度焦虑,60 ~中度焦虑,69以上重度焦虑。自评抑郁量表(SDS),*** 20项,采用四级评分法,正向分1 ~ 4,反向分4 ~ 1,总分× 1。25为标准分,总分超过41为阳性,标准分53 ~为轻度抑郁。
1.2.2经过统一培训的教师为调查者,调查者在现场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发放调查问卷,完成后当场回收。
1.3统计处理
用SPSS 11建立数据库。并对网络成瘾和非成瘾学生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比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出果实
2.1网瘾状况
非医学生21 ~ 56(32.97±7.64),医学生21 ~ 86(34.27±8.28)。非医学生与医学生的网络成瘾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467,P > 0。非医学生和医学生的网络成瘾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如表1所示。非医学专业男生成瘾率为23。53% (16/68),而女生为16。15% (42 /260),两者无差异(χ 2 = 2。0.05) ;男医学生成瘾率为30。19% (32 /106),而女医学生为16.17%(27/1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7。527,第0页。01) .
2.2 SCL-90评估结果
2.2.1 SCL-90:非医学生网络成瘾者与正常使用互联网者的平均分比较,除恐怖因子外,网络成瘾者其他因子分均高于正常使用互联网者(t检验,t在2.133 ~ 6.942之间,P < 0.01)。05),如表2所示。医学生网络成瘾者与正常使用者各因子平均分存在差异,均显示网络成瘾者得分高于正常使用者(t = 2。789-5.207,P < 0。01),如表3所示。
2 . 2 . 2 SCL-90评分≥2的检出率与非医学生评分≥2的阳性检出率比较。网络成瘾者与正常使用者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经χ2检验,均为P
2.3 SAS结果分析
非医学生的网络成瘾者得分比正常使用者高近5分(t = 4。267,P < 0。01),医学生网络成瘾者得分高于正常使用者6分以上(t = 5。932页
2.4 SDS评价结果分析
非医学生的网络成瘾者得分比正常使用者高5分(t = 3。552,P < 0。01),网络成瘾的医学生得分高于网络使用正常的医学生(t = 4。659,P < 0。01),如表7所示。72名非医学生中,18人为网络成瘾者,网络成瘾者抑郁检出率为31。03 (18 /58),即20。00% (54)与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相比。0.8名网络成瘾者存在中度抑郁,占44。4% (8/18),有8名网民存在中度抑郁,占14。81% (8/54);医学生81人,其中网瘾者36人。网络成瘾者的抑郁检出率为61.02%(36/59),高于正常上网者的抑郁检出率(19.16%(41/214)。8名网络成瘾者有中度抑郁,占25。0% (8/36),5名正常上网者中度抑郁,占12.2%(5/41)。
3讨论
赵延庆等人于2065,438+00年对陕西省65,438+00个城市的青少年进行了互联网使用和成瘾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青少年网络成瘾率为12.5%[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延安市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率为100%,网络成瘾率为19.47%。现在是8点。比李志坚等人报道的高35%。本研究医学生网络成瘾率为265,438+0.665,438+0%,高于戴勤和5所研究的军医院校医学生网络成瘾率。大连某大学医学生7%。延安的大学生网瘾率比较高。
在手机网络开放、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使用网络非常方便。此外,学生自制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弱。大多数学生选择虚拟网络来缓解压力,而医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压力更大。
网瘾对大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3]。延安地区大学生SCL -90量表测评显示,网络成瘾者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网民,各因子阳性检出率也高于正常网民,与相关研究报告一致[9]。医学生更显著,说明延安市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阳性案例前五位分别是强迫症、人际敏感、偏执、精神病、敌对,这可能是因为网瘾者一方面受到网络的诱惑,另一方面又想学习专业知识,所以处于矛盾之中,遭受双重煎熬,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长期生活在虚拟空间中,会减少与现实生活的交流,最终会在交流中产生障碍、冲动甚至敌意。
延安市大学生SAS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得分比正常使用网络者高5分以上,平均45分以上。网络成瘾者焦虑阳性率为27。57%(非医学生)和30。51%(医学生),既高于正常使用互联网的人,也远高于16。3%[10]胡存明《大学生网络行为抑郁焦虑研究》。这些学生可能会紧张,并伴有焦虑。
延安市大学生SDS测评显示,非医学和医学生中,网络成瘾者得分高于正常上网者。非医学专业的网络成瘾学生与网络使用正常的学生的抑郁检出率无差异(P > 0)。05),大多数网络成瘾者有中度抑郁(44。4%);医学生中网络成瘾者抑郁检出率为61。02%,远高于正常网民(19。16%).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但低于14。1%[10],这表明这些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可能会感到抑郁、自卑、悲观、孤独、担忧,对事物失去兴趣,精力丧失,情绪低落,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缺乏积极社交活动的兴趣,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往。
评估结果显示,延安市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尤其是医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隐患,会影响其学业发展和人格完善。学校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最重要场所。在学校,首先要丰富校园生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约束能力,减轻学生的各种压力。其次,加强网络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第三,教育和干预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帮助他们摆脱对网络的依赖,过上正常的生活,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和光明的未来。
参考
杨凯生.网络成瘾:一种新的临床疾病的出现[J].网络心理与行为,1996,1( 3) : 237-244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
[3]李进。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分析[J].黑河日报,2011,5: 147-148
姚,孙。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3-97
[5]赵延庆,王云霞,陈清平。陕西省青少年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2):209-211。
[6]李志坚,李庆林,李红,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预防干预[J].经济研究指南,2014,9:300-303。
[7]戴勤,戴,冯,等.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 (8): 1264-1267。
[8]李娜。医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 3) :433-434。
[9]陈,,李莉,,等.石家庄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 (9): 1349-1352。
[10]李长进胡存明。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抑郁焦虑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10,23 (11): 89-9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