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的起源和历史

醴陵的由来和历史如下:

湖南省下辖的县级市醴陵,归株洲市管理。总面积2156.46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醴陵盛产陶瓷和烟花。它是世界釉下彩瓷器的起源地,是中国“国瓷”和“红官窑”的所在地,是花炮创始人李纨的故乡。也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烟花之都”、中国工业百强县。

一、醴陵地名的由来

尴尬者,酒也。《辞海》和《辞源》的定义是:逸,甜酒;或是甘甜的泉水。在古代,黄帝的历史学家和汉字的创造者仓颉在创造“易”字时是出于好意的。他把代表特定时间的“酉”字与酿造所需的原料“曲”、“豆”结合起来,就成了独特的“易”。这样人们以后就不能开始简化它了。

醴陵;用“一”字做地名更有意义。在古代,能称之为“村”的地方,绝对是土地肥沃,谷穗成堆,美酒飘香的好地方。而这个地方恰好是郁郁葱葱的山和丘陵。这就是“凌”的意思。于是,在几千年前的某个时候,诞生了“醴陵”这个响亮的名字。

可以肯定地说,醴陵地名是酒文化和醴泉文化结合的体现。“醴陵”可指“醇酒之山”。当时,这里是一片稻浪翻滚、酿酒的沃土,呈现出一派富饶祥和的景象。所以它的名字最早是和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酒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山和水的完美结合。

二、组织系统的演变

1,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属长沙临湘郡。汉后第四年(公元前184),长沙丞相刘悦被封为醴陵侯。

2.东汉初,设立醴陵郡。三国时期,醴陵属吴国荆州长沙郡。

3.隋大业三年(607),临湘改长沙县,醴陵撤并长沙。

4.唐武德四年(621),醴陵郡置长沙郡。

5.贞元年(1295),元朝升为中州,历年(1328 ~ 1330)降为郡,郑铮二十四年(1364),又升为州。

6.明洪武二年,改州为县,属湖广使臣斯坦州。清康熙三年(1664),属湖南常宝路长沙府。

7.民国元年(1912),属湖南省湘江路。

8.1949年7月,醴陵和平解放,隶属湖南省长沙地区。

9.1952年,长沙区更名为湘潭区。醴陵属于湘潭地区。

10、1983年7月,醴陵县划归株洲市管辖。

8月11,1985撤县设市(县级市)。

第三,景点

醴陵市内的旅游景点有官庄景观、庐江大桥、耿川公祠、庐江书院、李故居、陶瓷艺术城、长庆寺、先农坛、仙山公园、云岩古寺、、东福寺、陈明仁故居、巍山古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