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民族中学历史

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创建于6月1942。

她的前身是三都造纸初级实用职业技术学校。

1948更名为贵州省三都中学。

1950年4月由三都县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贵州省三都初级中学。

1958年9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中学,更名为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

1980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认为首批24所省级重点中学之一,正式更名为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

1942初设小学造纸班,招生对象为小学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办学经费由伪省政府资助。招收40名新生。与此同时,一个普通初中班附加了伪县政府的财政支出,招收了40名新生。全校有80名学生(其中8名是女生)。初中班按普通中学学制开设,全部自费招生。

1945年5月,前两个班的学生即将毕业,正遭遇独柳江特大洪水。沿河的房屋损毁严重,原本建在河边的校舍全部被冲走。洪水过后,学校搬迁了。

1949 165438+10月1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西南,165438+10月24日三都县解放。

1951消灭土匪、压制敌人取得决定性胜利。党和政府立即将三都中学复课问题提上日程,三都中学很快复课。当时有两个班,一年级和二年级。

1952年,在贵州省委领导下,学校工作调整,学校名称暂改为初级中学,由县长于耀东担任校长,实行统一招生,秋季开学。当时全校有三个班。

1958由于贯彻“多、快、好、省”的办学方针,重视普及中小学教育,初中招收新生六个班,高中一个班,全校十一个班。

65438年至0986年,为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发展教育,以培养水族女子人才为主要目标,开办了少数民族女子初中寄宿制班,当年招生54人。胡锦涛总书记在担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曾于6月5日1986+0视察三都民族中学,勉励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办出特色。此后,省、州、县各级领导也多次来校视察指导。

2001被教育部列为寄宿制中学。

2010被列为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首批示范学校。期间,经过两次搬迁和更名,最终发展成为省重点中学、省高级中学、新课改示范校、国办花园学校。

2065438+2005年8月,取消了中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