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盐场的历史特征
山腰盐场位于县城东北部,东临后龙乡,东南临湄洲湾,西北与山腰乡接壤。面积13平方公里。姚辉公路贯穿全境,土岭、凤味、上溪、小厝均已通车。海上航运码头14座,满潮可停泊100吨货船,其中峡江新港码头和西海契丹码头,满潮水深5米,可停泊500吨货船,交通便利。盐场场部位于戴刚的一个山坡上。
清朝乾隆年间,永春庄居民从连江来制卤水晒盐,在后岩山对面的荒滩上筑堤晒盐。早年由县盐务处直接管辖。民国时期设立山坡盐场办事处,辖中厝、蔡堂、戴刚三个盐场,但发展缓慢。
1950年,山坡盐场成立,实行民主改革。生产蒸蒸日上,面积33700公顷,原盐年产量8920吨。1952年8月,为加强盐场工作,设立山腰镇,辖金山、金塔、金莲、金川、元丰等5个乡。1957,峡江老滩恢复。1960改为国营盐场,扩建五四盐场,设五个工区,五个农业生产大队。1971 ~ 1973南海盐场扩建。1971 ~ 1973西海盐场、峡江新滩扩建。1977,东海盐场扩建。1980年总面积达到34243亩,年产原盐107500吨,产值1054万元。
1984、10成立山坡盐场,辖5个村民委员会,43个村民小组。1989至65438+2月,辖5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5327户,22580人。
陈庄(工区)行政村下辖陈庄、前城、海沙三个自然村。
戴刚行政村(工区)辖石桥、侯楼、洪厝、千面山、上厝五个自然村。
蔡堂(工区)行政村下辖顶岱、下岱、楼下三个自然村。
中厝(工区)行政村辖中厝、元丰等两个自然村。
海滨(农场)行政村辖海滨、边程、崇福三个自然村。